云南府的天空飘着细雨,宋星站在驿馆的阁楼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
距离电报线路开始铺设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进展比他预想的要快得多。
黔国公沐天波的全力支持,让云南境内的线路铺设几乎没遇到任何阻碍。
“监正大人!京城急报!“
宋星猛地转身,一名浑身湿透的驿卒单膝跪在门口,双手高举着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
那火漆上盖着格物院的印章,还有陛下的私印。
宋星的心跳骤然加快,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接过信函,挥手示意驿卒退下。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火漆,抖开信纸,目光如饥似渴地扫过那些墨迹。
“无线电报机已成,可于百里外传信,无需线路。已命人携样机南下,不日可抵云南。“
短短几行字,却让宋星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无需线路!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军队在野外作战时也能即时通讯,意味着舰船在海上也能接收命令,意味着整个战争的形态将被彻底改变!
“来人!备马!“宋星将信函小心折好塞入怀中,大声喊道:“立刻派人去请黔国公!“
半个时辰后,沐王府内。
沐天波端坐在太师椅上,眉头微皱:“宋监正深夜来访,想必有要事?“
宋星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那封信函:“国公请看,京城刚传来的消息。“
沐天波接过信函,目光扫过,瞳孔猛然收缩。
他抬头看向宋星,声音罕见地带上了一丝波动:“无需线路?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宋星点头,“陛下从不妄言。此物一旦投入使用,我军在安南战场上将再无通讯之忧。“
沐天波猛地站起身,在厅内来回踱步,铠甲发出轻微的金属碰撞声:“若真如此......安南之战,我军胜算又添三成!“
他突然停步,转向宋星:“此物何时能到云南?“
宋星估算了一下:“按驿站速度,最快也要五日。但下官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即通知郑提督。海军若能得到此物,在海上作战时将占据绝对优势。“
沐天波沉吟片刻,点头道:“有理。本公这就派快马前往廉州府。“
“不必。“宋星摇头,“下官有一亲信李光远,精通机关之术,对电报机原理也了然于心。由他携带详细图纸和操作说明前往,比单纯送信更为妥当。“
“好!“沐天波一击掌,“本公派十名精锐护送,保证三日之内抵达廉州!“
当夜,一支轻骑小队从云南府南门疾驰而出,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廉州府的港口,海风带着咸腥的气息扑面而来。
郑成功站在旗舰“靖海号“的舰桥上,望着港口内整齐排列的十二艘蒸汽战舰,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这些钢铁巨兽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烟囱中偶尔喷出的蒸汽如同巨龙呼吸。
“提督大人,云南方向有信使到!“
郑成功转身,看到副将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走来。
那人一身青衫已经沾满尘土,但双眼却炯炯有神。
“下官李光远,奉宋监正之命前来。“年轻人躬身行礼,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此乃宋大人亲笔。“
郑成功接过信函,快速浏览,眉头渐渐舒展,最后竟露出一丝罕见的笑容:“无线电报机?好!甚好!“
他转向李光远:“此物何时能到?“
李光远拱手道:“样机正从京城南下,约需七日。但下官携有详细图纸和操作要诀,可先为提督讲解。“
郑成功点头,对副将道:“传令各舰舰长,即刻到议事厅集合!“
半个时辰后,舰队所有高级军官聚集在“靖海号“的议事厅内。
李光远站在一张铺满图纸的桌前,正指着其中一个精巧的铜制装置解释着。
“...这无线电报机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最远可达百里。与有线电报不同,它无需铺设线路,特别适合海上使用...“
军官们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质疑:“李先生,此物当真能隔空传信?莫不是神仙手段?“
李光远微微一笑,从随身的木箱中取出一个较小的装置:“此为简化版,虽不及正式样机强大,但足以演示原理。诸位请看...“
他将装置放在桌上,按下几个按钮。
装置立刻发出轻微的嗡鸣声,顶部的铜线圈开始缓缓旋转。
突然,一道电光闪过,装置上的铜铃竟无人自响!
厅内一片哗然。
“安静!“郑成功沉声喝道,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光远:“此物操控距离几何?“
“此简化版仅能传信五里。“李光远答道,“但正式样机可达百里。若在陆地高处设中转站,通讯距离还能倍增。“
郑成功眼中精光一闪,大步走到海图前,手指点在安南沿海:“各部听令!立刻着手准备进攻事宜。待无线电报机一到,即刻起航!“
军官们齐声应诺,声震船舱。
李光远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动。
他知道,自己正见证着历史的转折——科技与武力的完美结合,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夜,廉州府的港口灯火通明。
各舰水手忙着搬运弹药、补给;工程师检查蒸汽机的每一个部件;炮手们反复擦拭着那些黑洞洞的炮口。
郑成功独自站在甲板上,望着南方的星空。
那里,是安南的方向,也是大秦帝国迈向海洋霸权的第一步。
而此刻,无线电报机的出现,让胜利的天平更加倾斜。
他握紧了腰间的佩剑,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
三天后,京城来的队伍终于抵达廉州府。
六名格物院学子护送着三个沉重的木箱,在李光远的引导下登上“靖海号”。
郑成功亲自监督开箱,只见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台精致的铜制仪器,旁边还有十几套稍小些的便携装置。
“这是主台,可安装在旗舰上。”李光远指着一个较大的装置解释道,“这些是分台,配给各舰。便携式则适合登陆部队使用。”
郑成功迫不及待地命令测试。
学子们迅速组装好主台,李光远则带着一台分台登上了一里外的“镇海号“。
不到半刻钟,“靖海号“上的主台突然发出清脆的铃声,铜盘上的指针开始跳动。
负责记录的学子迅速抄下一串符号,然后对照密码本翻译。
“报提督!'镇海'号发来讯息:'海上风平浪静,随时可以起航'。“
郑成功仰头大笑:“好!有此神器相助,安南水师何足道哉!“
他转身对副将道:“传令各舰,明日辰时,全舰队启航!目标——安南鸿基港!“
翌日清晨,朝阳刚刚跃出海平面,廉州港内汽笛长鸣。
十二艘蒸汽战舰排成战斗队形,黑色的烟柱直插云霄。
郑成功站在“靖海号“的舰桥上,看着无线电报机上闪烁的指示灯——各舰已经准备就绪的信号正不断传来。
“全舰队,前进!“
随着郑成功一声令下,庞大的钢铁舰队缓缓驶出港口,向南方的安南海岸线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