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埋怨娘家人做蠢事,但曹姨娘并未说出来,只跟曹家人道:“县君说的也有道理,这样行不行,以后把县君的俸禄给她,如何?”
虽然李元娘是她的女儿,但她只是姬妾,在这个时代,是不能说李元娘是她女儿的,只能用李元娘的身份称呼她。
曹家人看李元娘死活要和离,早吓坏了,生怕和离了,他们家不再是仪宾,就会从京中被人赶走,再次回到乡下,他们可不想离开繁华的京城,所以当下听了曹姨娘的话,自然连连点头,道:“可以,我们没意见。”
他们之前猖狂的很,以为娶了李元娘就万事大吉了,可以拿捏她了,从没想过,李元娘敢和离,显然,他们根本没有拿捏她的本事,相反,是他们要依靠李元娘在他们家,他们才能当仪宾,从普通老百姓,变成当官的,且还是地位不低的当官的。
他们的一切都来自李元娘,竟然还觉得李元娘嫁给他们了,他们就能不怕她了,见识浅薄到这种地步,也难怪李元娘要和离了,因为实在是太蠢了,稍微聪明点的人家,李元娘进门后,都是要将她供着,生怕她跑了的,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来自李元娘,李元娘一旦走了,他们就会被打回原形。
他们本来不知道,这会儿李元娘下定决心要走了,他们才反应过来,才知道自以为拿捏了李元娘,其实根本拿捏不住。
他们以前之所以觉得拿捏得住,是乡下人的想法。
在他们乡下,女人嫁人了,就没听说还会和离走的,除非被丈夫休弃,所以他们之前才会那样狂,不但不让李元娘管家,还拿了李元娘的俸禄。
但这会儿后悔了,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李元娘已经下定决心,不想再跟这家人在一起了。
这会儿李元娘听了曹姨娘跟曹家人的对话,当下不由冷笑,道:“不要脸的东西,还你们没意见,你们没意见,我有意见!管你们将不将俸禄给我,我都要和离!”
她才不想过苦日子,她要和离,嫁给李三奶奶的兄弟,然后过着钱花不完的日子。
再说了,就算这家人将俸禄还给了自己,也不能平息她心中的怒火,所以她是注定不会同意的。
不过她的这个话,就让曹姨娘不高兴了,当下曹姨娘便道:“好了好了,你舅舅他们都退了一步了,你还要怎样,和离能嫁到什么好的。”
李元娘却不肯退步,道:“你管我能嫁到什么条件的,反正不会比我现在的丈夫更差了。”
毕竟现在的丈夫是个乡下村汉,再嫁,能嫁的比这还差?
她这是个大实话,这就让曹家人尴尬了。
他们也是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他们跟李元娘的不同之处,人家到底是皇族贵胄,而他们,就像她说的,是乡下村汉,以李元娘的身份,嫁的再差,也不可能比他们还差,因为他们的身份,已经到社会底层了,哪还有更差的,所以李元娘敢和离,因为和离后,只会嫁到更好的,没有更差的了。
而他们就不一样了,他们跟李元娘和离后,再娶不到这样条件的姑娘了,这就是他们跟李元娘的区别。
他们能娶到李元娘,完全是阴差阳错,是因为曹姨娘为他们谋划的——趁着李元娘年纪很小,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将她的亲事订了下来。
要不然,但凡李元娘年纪大一点,这门亲事就不可能订下来。
他们捡漏捡到了这门亲事,还以为本该属于他们的,不珍惜,最后便是这样了。
因李元娘死活要走,曹姨娘以死相逼,让她不许走,李元娘同样以死相逼,让曹姨娘一贯用来逼儿女就范的方法失效了,最后曹家人没办法,只得放李元娘走了。
李元娘一走,不用说了,曹家人又被打回了原形,就算他们不愿意搬出仪宾府,还是被宗人府的人赶走了,怎么可能赖得下来。
因为出身的缘故,他们对官府还是畏惧的,所以当下以为能赖下来不走,结果发现宗人府派人过来赶,如狼似虎的,还说不走,就将他们抓进大牢,顿时吓着了,赶紧离开了。
等再次回到了乡下,顾不得别人嘲笑,只暗自后悔,失去了家族发达的机会,如果再来一次,他们再不敢像之前那样猖狂了。
而李元娘和离回来,想嫁李三奶奶的兄弟,能成功吗?
还甭说,还真成功了。
李三奶奶的兄弟,只是商贾,自然是愿意娶个宗室女的,这样身份地位有了,钱也有了,多好呢。
其实李三奶奶之前还想不通,为什么李元娘一个宗室女,要嫁给一个乡下村汉,再怎么着,不说嫁给勋贵之家,嫁个商贾,有钱用,不比嫁给曹家人强?
后来才知道是曹姨娘趁着李元娘年幼,哄骗订下的亲事,当时就觉得曹姨娘毒,为了贴补娘家,连亲生女儿也下得去手。
现在看李元娘长大了,觉悟了,和离了,便想着曹姨娘将来的日子要难过了。
之前曹姨娘就跟儿子闹僵了,但好歹还有女儿陪着她,让她能享受天伦之乐。
结果,女儿嫁到了她娘家,她娘家不珍惜,找她的麻烦,她女儿回来找她求救,她竟然不帮她女儿,还让女儿退让,嫌女儿事多,真是蠢货一个,跟她娘家人一样蠢,也不看看是李元娘需要她娘家,还是她娘家需要李元娘,竟然不知道劝劝娘家不要猖狂,相反,劝李元娘忍着。
现在好了,她的所作所为,也让女儿冷了心,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都不搭理她了,只承认赵氏是他们的母亲,根本不认曹姨娘了。
于是曹姨娘在府里的日子,自然就难过了。
本来也不是多得宠的人,儿女还跟她离了心,没人搭理她,没人瞧得起她,甚至还私下笑话她蠢、傻,那样贴补娘家,害的儿女跟她离了心,曹姨娘的日子能好过才怪了。
她这会儿也开始反省,自己一直贴补娘家,是不是做错了,但,这会儿再反省,已经迟了,因为李二郎和李元娘,不可能再回头看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