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心中的不安如汹涌的潮水般不断翻涌,顾行晋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让他原本就担忧的皇权受到了更强烈的冲击。尽管顾行晋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新帝已被猜忌蒙蔽了双眼。
回到京城后,顾行晋满心以为自己能得到新帝的嘉奖和信任,继续为国家效力。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那些嫉妒他的官员们在新帝面前添油加醋,诬陷他在战场上拥兵自重,有谋反之心。新帝本就心存疑虑,这些谗言如同催化剂,让他对顾行晋的不满瞬间爆发。
新帝下旨,以“意图谋反”的罪名,将顾行晋打入大牢。消息传开,朝野震惊。百姓们纷纷为顾行晋鸣不平,他们深知顾行晋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不相信他会谋反。但在皇权的威严下,众人敢怒不敢言。
顾行晋在大牢中,心中充满了悲愤和不解。他自问一生光明磊落,一心为国为民,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他的亲信们四处奔走,试图为他洗刷冤屈,但在新帝的猜忌和奸臣的阻挠下,一切都是徒劳。
朝堂之上,支持顾行晋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新帝查明真相,释放顾行晋。但新帝此时已听不进任何劝告,他固执地认为顾行晋就是那个威胁他皇权的人。他甚至下令,任何人不得再为顾行晋求情,否则以同党论处。
就在顾行晋陷入绝境之时,一位神秘的谋士找到了他的亲信。这位谋士告诉他们,要想救顾行晋,必须找到一个能让新帝清醒过来的办法。他建议顾行晋的亲信们收集顾行晋为国家做出的所有贡献的证据,包括新政的推行成果、边疆保卫战的功绩等,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呈给新帝。
顾行晋的亲信们按照谋士的建议,日夜收集证据。他们走遍了全国各地,采访了无数的百姓和官员,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证言。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顾行晋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更加坚定了救他的决心。
与此同时,边疆地区再次传来警报,敌军趁着顾行晋被关押,国内政局动荡,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新帝慌了神,他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但此时,朝中已无人能像顾行晋那样有能力指挥军队作战。
新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担心释放顾行晋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只有顾行晋才能击退敌军,保卫国家。在犹豫了许久之后,新帝终于决定,先释放顾行晋,让他领兵出征,待击退敌军后再做打算。
顾行晋被释放后,没有丝毫的怨恨和不满。他深知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个人的荣辱得失已不重要。他迅速集结军队,再次奔赴边疆。
在战场上,顾行晋依旧指挥若定。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带领军队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经过数日的激战,终于再次成功击退了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