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年,是儒家“世界线收束”的一年。】
【38岁的张载赴汴京应考,当时的主考官是着名翰林学士欧阳修,同期应考的还有苏轼苏辙兄弟。】
【张载学究天人,身处群星璀璨之时,照样进士及第。】
【风华正茂的他,在汴京相国寺讲解《易经》。】
【也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周敦颐的学生、邵雍的忘年交、自己的两个表侄子:程颢程颐兄弟。】
【这对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登台论道侃侃而谈。】
【张载于一旁聆听并称赞:“易学之道,吾不如二程”,后者由此名声大噪。】
【较之前辈,二程最大的创建,在于彻底吸收其精髓。】
【“程朱理学”也成为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看到这里。
历代古人愈发专注地看向高空玄幕。
他们很清楚。
接下来的视频内容,将要重点讲述理学的内容了。
就算是北宋位面之后,许多对已经熟悉了解理学的人,也同样集中了注意力。
因为他们很好奇。
后世之人究竟会如何评价理学。
或者说,他们想知道,后世之人口中的“理学魔改儒学”究竟魔改在何处?
【程朱理学主张世界的本源,是一个终极的,指导一切的规则:“理”。】
【在他们看来,“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所以,“八卦”、“阴阳”、“气”等,都不过是天理创造万物的方式,工具人而已。】
【这种至高的天理,不含任何私欲杂念,是纯善的,“天有事理,圣人寻而行之,所谓道也。”】
【可见,“理”在人间的投射,就是圣人所奉行的“道”。】
【道理道理,由此相通,道家学说也应因此被纳入了儒学源流。】
大宋时空的位面。
程颢看着高空玄幕,忍不住轻叹一声。
从先前许多视频里,学习到后世的各种先进知识之后。
他已然知道自己的这一套理论并不靠谱。
比如他所谓的“天理”,就造不出后世的种种神奇之物。
所以,“天理创造万物”这种说法,自然也是不成立的。
因此,他发出了跟张载相同的感慨。
【那么,圣人讲了什么道理呢?圣人倡导怎样的规则呢?】
【自然是“上下之分,尊卑之义”这是“理之当也,理之本也”,由此得证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
【简单来说,二程认为,世界由至高纯善的“天理”创造,投射到世间,便是尊卑伦常。】
【人类遵循这套秩序,就是奉行“天理”,反之,就是夹带“人欲”。】
【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
【所以,“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剪除不受节制的欲望,去理解尊奉儒家那一套社会秩序。】
弹幕飞出——
【难怪后来的统治阶级都喜欢这一套,这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就把阶级尊卑定好了,要求老百姓老老实实当奴才,这皇帝不喜欢才怪。】
【什么种姓制度?】
【要不然为啥后来的皇帝会鼓吹理学这一套东西,它是真帮皇帝站台啊。】
【理学能够帮助儒学在统治者那里挽回信任,就是因为给统治者找到了新的统治理论基础。】
……
大汉时空位面。
公羊派大儒董仲舒看着高空玄幕,微微颌首。
对于如何赢得皇帝认可这一点,他很有心得。
所以,他也能理解程朱理学的这一套理论为何能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
至于说有没有魔改儒学,他觉得也不重要。
毕竟要说改动先秦儒学。
他才是改得最早、改得最狠的人!
与此同时。
大宋仁宗之后的诸多朝代位面。
不少皇帝对于玄幕中的那些弹幕,就很不满意了。
因为通过后世之人通过那些弹幕。
把他们心底的心思,赤裸裸地摆在了台前,这让他们觉得很不自在。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邵雍、周敦颐、张载和二程,都在为儒家倡导的社会秩序找一个很厉害的“神圣价值”,并将其连接成一套自上而下都可用的体系。】
【因此,他们虽然理论发端不同。但终端十分接近,这也是《宋史》将他们并列的原因所在。】
【而邵、周、张死后,二程的“洛学”俨然吸收了前三个学派。】
【比如,张载的得意弟子蓝田三吕(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在张载过世后,就拜入二程门下,虽仍“守横渠学甚固”,但“关学”总体上渐渐式微,而“洛学”渐渐兴盛。】
大宋时空位面。
张载眉头皱起,冷哼一声:“背师之徒!”
很显然,对于吕氏这三个弟子在他死后转投他人为师的行为,让他感到很是恼怒。
身为自己的得意弟子。
不仅不想着如何光大本门学说,反而拜入别的学派。
这不仅是对他的背叛,更重要的是这还是对他的学派的背叛。
所以,他的“关学”才会逐渐式微。
而此事,甚至比他的弟子转拜他人为师,更令他痛心与恼怒。
“呼……”
深呼一口气之后,张载恢复了心情平静下来。
不过如今这一世,一切都会不同了。
从视频中学到很多后世知识之后,他的理论也将发生很多的改变。
【二程的学生中,除了吕大临外,最出名的当属“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杨时。】
【此人后来收了个生于南剑州的学生,名叫李侗。】
【那说到南剑州,大家想到了谁?】
【对,朱熹。】
【李侗正是朱熹的老师,所以从辈分上说,朱熹是二程的三传弟子。】
【他在二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理学体系。】
【如果说,二程还是从学理上论证理”是宇宙本体,给儒家思想附魔加上“神圣价值”。】
【那朱熹就是给儒家思想“开开刃”,深耕“基层治理”。】
听到这里。
南宋之前的诸多朝代位面。
许多古人愈发专注地看向上空。
他们很好奇朱熹是如何强化理学体系。
之后又是如何进一步改造儒家思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