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内,劫后余生的惶恐尚未彻底消散,空气中似还残留着那墨绿色毒息带来的腥涩幻觉,如幽灵般萦绕不散。
曹操端坐在御座之上,脸色依旧透着几分苍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方才清洗得通红且已破皮的肌肤,眼神中惊悸与凝重相互交织,仿佛一场风暴仍在眼底翻涌。
曹丕则如一滩烂泥般瘫坐在锦凳之上,喘息渐渐平复,可眼神依旧涣散无神,整个人仍沉浸在巨大的后怕与虚脱之中,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
在这片压抑得令人窒息的寂静里,司马懿如同一颗悄然划破夜空的流星,向前迈出了一步。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犹如闲庭信步,猩红的长袍下摆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轻轻拂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恰似暗流在静谧的湖底涌动。
他对着御座上的曹操,再次躬身行礼,姿态恭敬至极,却又自带一股不容忽视的沉静力量,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沉稳而坚定。
“魏王,”
他开口,声音平稳得如同结了冰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瞬间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力。
“经此一事,臣心中有些许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操揉了揉依旧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抬了抬手,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仲达但说无妨。”
经历了刚才那番惊心动魄的惊吓,他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位顶尖谋士冷静而睿智的分析,仿佛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指引方向的曙光。
司马懿直起身,那双深邃如湛蓝海洋的眼眸先是淡淡地扫过一旁惊魂未定的曹丕,眼神中不带任何偏袒或情感的波澜,仿佛只是在审视一件与己无关的冰冷器物。
随即,他的目光如同两束锐利的光线,重新聚焦于曹操,开始了他的“陈述”。
他的语调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客观,宛如一位公正的法官在陈述显而易见的事实,而非为谁辩护。
“魏王明鉴,”
他缓缓启唇,字句清晰如珠落玉盘,逻辑严密如铜墙铁壁。
“今日之事,虽起因于二皇子殿下兵败归来,但其核心,早已远非一次寻常战役之胜负所能概括。臣之所思,乃基于三点,皆关乎我大魏之国本与未来,犹如大厦之基石,不可不察。”
他微微停顿,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在演奏前精心调试琴弦,确保每一个音符都能精准地落入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其一,在于‘信息’之价值。”
他伸出一根修长的手指,指尖仿佛凝聚着智慧的光泽,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二皇子殿下此番虽遭惨败,损兵折将,然其亲身经历,却为我大魏带回了至关重要、乃至足以影响未来战局走向之关键情报——那便是确认了东吴阵营之中,确实存在着早已被认为绝迹的‘毒修’传承!此讯息之价值,远超万金,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为我大魏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种强调的力度,仿佛要让每一个字都深深烙印在曹操的心中。
“试想,若无殿下此番遭遇,我大军日后与东吴交锋,对此等诡谲阴毒之手段一无所知,毫无防备。一旦敌军在关键时刻施展此等邪术,于水源投毒,借风势散毒……届时,我大军猝不及防,伤亡之惨重,局面之崩溃,恐将百倍、千倍于今日之损失!届时再悔,则为时已晚矣,如同亡羊补牢,却已无力回天!”
司马懿的目光如炬,扫过曹操,看到对方眼神中闪过一丝认同与后怕,他继续平静地说道,将第一个论点稳稳立住,犹如在坚固的地基上筑起高楼:
“故而,从获取关键战略情报此一角度视之,二皇子殿下此番付出巨大代价所换回之讯息,其功,远大于其过。甚至可以说,是以一场局部之败,警醒全军,避免了未来可能发生的、颠覆全局之巨大灾难。此功,不可不察,不可不赏,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大魏的未来之路。”
他没有给曹操太多思考的时间,紧接着伸出了第二根手指,语气依旧冷静如初,仿佛寒冬中的冰凌,坚硬而冰冷:
“其二,在于殿下临危之‘决断’与‘坚韧’。”
他的话语转向了对曹丕个人能力的“客观”评价,宛如一位冷静的史官在记录历史。
“面对那骑乘巨蛛、操控毒气、能口吐融金化铁之毒液的诡异强敌,寻常将领,目睹麾下精锐顷刻间毒发身亡,兵刃铠甲转瞬消融,恐怕早已心胆俱裂,束手待毙,或惊慌失措,指挥彻底失控,如同无头苍蝇般乱撞。”
他的描述再次勾起了曹丕恐怖的回忆,让后者身体又是一颤,仿佛被一股寒意侵袭。
但司马懿的声音依旧平稳,仿佛在分析一个古老的战例,波澜不惊:
“然则,二皇子殿下却能在如此极端恐怖、完全超出认知的绝境之下,并未彻底崩溃。据殿下所述,其曾试图张弓射杀敌首,虽未成功,亦可见其临危不乱,尚存反击之勇气,犹如在暴风雨中振翅高飞的雄鹰。其后,在剑刃被毁,大军溃散,自身性命危在旦夕之际,能当机立断,舍弃一切,奋力突围……最终,更能在逃亡途中,机警地避开可能存在的其他危险(如偶遇的赵云所部),成功脱身,返回许都,宛如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条生路。”
司马懿微微颔首,做出一个中立的评判,仿佛一位公正的裁判在宣布比赛结果:
“此等表现,固然有狼狈之处,然细究其过程,于那等如同梦魇般的局面下,能保全性命归来,已非易事。这其间所展现出的,并非匹夫之勇,而是在绝境中求生的本能、判断危险的机敏,以及……承受巨大心理冲击后仍未彻底垮掉的坚韧心志。此等心性,对于历经磨砺、肩负重任者而言,亦是不可或缺之质素。相较于一场因情报缺失而导致的意外失败,这份于绝境中挣扎存续下来的能力,或许更值得……关注与考量,犹如挖掘出了一颗隐藏在沙砾中的宝石。”
他巧妙地将“失败”归因于“情报缺失”这一客观因素,而将曹丕的个人表现,拔高到了“心性”和“潜力”的层面。
这番评价,听起来全然是对事实的分析,不带任何私人感情,却比任何直接的赞美都更能触动曹操,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曹操的心田。
最后,司马懿伸出了第三根手指,他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宛如幽深的古井,语气也带上了一丝意味深长,仿佛在揭开一个神秘的谜底:
“其三,亦是臣最为忧心之处,在于此事所揭示之‘未来威胁’与‘应对之策’。”
他将话题引向了更宏大的层面,如同一位战略家在规划未来的蓝图。
“毒修现世,其威胁已毋庸置疑。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今,我等对其了解,仍仅限于二皇子殿下带回的只言片语及这已毁的剑柄残痕,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毫无方向。”
他的话语在此处做了一个极其巧妙的转折,仿佛在迷雾中突然找到了一条出路:
“而二皇子殿下,是目前唯一与那毒修正面遭遇、并幸存归来之人。他对那怪物的形貌、坐骑、攻伐手段、毒雾特性,乃至其可能潜藏的弱点,皆拥有最为直观、最为鲜活的感知。这些信息,对于蔡文姬等众人钻研解毒之法,对于吾等谋划防范策略,乃至未来探寻克制、剿灭此恶物的契机,皆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价值。
司马懿终是将他的最终目的,层层包裹于理性的分析之下,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故而,臣以为,综合以上三点——二皇子殿下带回关键战略情报之功,其在绝境中所展现的决断与坚韧之可贵品质,以及其身为唯一目击者所蕴含的巨大后续价值……此次事件,若仅以‘战败’论处,不仅过于严苛,有失公允,更是……忽视了我大魏当下所面临的真正危机与迫切需求。”
他再次面向曹操,深深一揖,声音沉静且有力,给出了最终的“建议”:
“是以,臣斗胆进言,望魏王明察秋毫。对于二皇子殿下此次归来,非但不应予以责罚,反而应……记其一大功!以此彰显其带回关键讯息之功,激励其临危挣扎之志,并期望其能后续竭力回忆细节,助我大魏渡过此劫!此非徇私之举,实乃为国家根本考量,为大局着想之必然抉择。望魏王三思!”
一番长篇大论,逻辑缜密如环环相扣之链,滴水不漏似无缝天衣。
司马懿自始至终,语气平静客观,仿若一位置身事外的战略智者,从国家利益、情报价值、人才评估等诸多“客观”角度,彻底改写了此次事件的性质。
他将一场彻头彻尾的军事惨败,巧妙地包装成了一次“代价高昂却意义非凡的战略侦察”,把曹丕的狼狈逃窜,解读为“绝境中的坚韧与机敏”,并将其个人价值,与应对未来巨大威胁的关键需求紧密绑定。
大殿之内一片寂静,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曹操斜倚在御座之上,双目微闭,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似在细细品味司马懿的每一句话。
他惊觉,自己竟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反驳。司马懿的说辞,完全站在了魏国利益的巅峰之上,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尤其是将曹丕的价值与应对毒修威胁联系起来,更是如利箭一般,直接射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忧虑。
良久,曹操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依旧瘫坐在那里,但眼神中已重新燃起一丝希望的曹丕,又瞧了瞧垂首静立、面无表情的司马懿。
他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中带着疲惫,也带着一丝决然。
“仲达……所言,字字如珠玑般珍贵,深谋远虑,句句皆是为我大魏江山社稷而考量。”
曹操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已然大不相同。
“是朕一时被怒火蒙蔽了双眼,险些因小失大。”
他坐直了身子,目光落在曹丕身上,沉声道。
“子桓。”
曹丕一个激灵,连忙挣扎着从锦凳上站起,躬身应道。
“儿臣在!”
“司马爱卿之言,你可听清了?”
曹操语气严肃。
“你此番带回之讯息,的确关乎重大。那万余将士之血,亦不能白流。你的功劳,朕记下了!便依仲达所言,此次,记你一大功!望你日后,能如仲达所说,竭力回忆细节,助朝廷应对此劫,戴罪立功,不负此功!”
曹丕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全军覆没、狼狈逃窜,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反而成了大功一件?!他猛地抬头,看向司马懿,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与感激,随即又迅速低下头,以免被曹操看出失态,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儿臣……儿臣叩谢父王!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嗯。”
曹操摆了摆手,显得有些疲惫。
“你今日也受惊了,且先下去好好休息,净手更衣,待心境平复,再细细回想,将遭遇那毒修之经过,事无巨细,书写成册,呈报上来。”
“是!儿臣遵命!儿臣告退!”
曹丕强压着内心的狂涛骇浪,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低着头,脚步略显虚浮却又带着一种劫后重生般的轻快,迅速退出了大殿。
直至走出殿门,远离了那令人压抑的氛围,曹丕才终于敢抬起头。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但他却觉得无比温暖,仿佛是上天赐予的恩泽。
他快步走到宫墙的阴影下,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终于忍不住,胸膛剧烈起伏,脸上无法抑制地扬起了比任何时候都要激动、都要兴奋的笑容!
失败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本该万劫不复的惨败!竟然在司马懿那巧舌如簧、翻云覆雨的说辞之下,变成了大功一件!
他仿佛已经看到,父王眼中那赞许的目光,如璀璨星辰般闪耀;看到那些原本可能支持曹植的朝臣们惊愕的表情,如被雷击般呆滞!
有了司马懿这位深得父王信任、智计超群的红人相助,在这争夺世子之位的道路上,谁还能是他的对手?曹植?那个只会吟风弄月的才子,拿什么跟他斗?!
想到得意处,曹丕几乎要笑出声来,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那世子之位,仿佛已经触手可及,如璀璨的明珠在前方闪耀。他紧紧攥住拳头,指甲陷入掌心,用疼痛来确认这一切不是梦境。
司马懿……此人当真是他曹丕的福星,是他登上权力巅峰不可或缺的臂助!
而大殿之内,随着曹丕的离去,气氛再次变得有些微妙,如平静湖面下暗流涌动。曹操揉了揉眉心,挥退了左右侍从,只留下司马懿一人。
他目光深沉地看向下方垂手而立的谋士,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仲达,现在……只剩下你我二人了。关于这毒修之事,以及……子桓,你有何更深的想法,不妨……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