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张仲景的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呢?
那就是他创立了“辨证论治”的中医临床诊疗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全面的了解病人的病史,病征,体征等等各种情况,然后综合的分析病因,再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这个原则,也成为了后来千年乃至到现在的中医治病的核心原则。
其二,就是他着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这本书,乃是中医发展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本书,被称之为自《黄帝内经》之后最伟大的中医学典籍,为后世中医千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后世所有中医医家所必须学习的一本书。
即便是到了现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是每一个中医学生的必修课。
至于为啥不是《伤寒杂病论》?
因为张仲景的原版因战乱而散失了 ,而后在经过汉魏晋三朝时期的医学家王叔和的收集和整理之后,拆成了两本书。
其中伤寒的意思,并非我们现代人下意识以为的就是感冒,伤寒在古代就是所有外感疾病的称呼,包括所有的瘟疫。
如果从现代医学来看,就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外部致病因素造成的疾病。
《金匮要略》则主要是其他各种杂病的部分。
....
这本书里面,记载了很多的方子,其中有着很多经典的药方,直到现代都还在被普遍使用,因此在后世被尊称为“万方之祖”。
这本书,还创造性的将所有外感伤寒的病症给归纳总结为六经八纲。
现在那些抹黑中医的人呢,经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什么中医都是虚头巴脑,故意搞得神神叨叨的,忽悠人。
但实际上这就是什么都不懂,张嘴就来,拿一些害群之马来代替所有中医。
事实上,从很早很早开始,中医就在使用归纳总结的方法。
只不过,在古代的科学水平之下,尚未进入微观领域,无法观察到微观层次的细胞,微生物,或者其他物质的情况。
在科学技术不够的情况下,归纳总结不就是最好的方法吗?
归纳总结,不也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吗?
现代医学,不也要经常用到归纳总结的方法吗?
就像咱们前面的视频曾提出的一个假设,
那就是明末的医学家吴又可提出疠气说,认为瘟疫的传播是因为空气中的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造成的。
而同时期,还有个光学专家孙云球能够制造各种光学设备,包括显微镜。
假设他两人的学术成果能够被传承发展下去,那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或许就不是列文虎克了。
毕竟,列文虎克比吴又可小五十岁。
并且因为列文虎克死后,他制作显微镜的技术失传了,导致当时的欧罗巴红毛们制作不出来他那样的显微镜。
一百年,微生物学都没有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的情况。
直到百年后,亚米齐等人再次制作出了改进型的显微镜,微生物学才开始重新发展。
这才有了后面各种科学家把病人身上的东西拿来这观察,那观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致病菌。
也才有了后来又过了百年,弗莱明在1929年,无意间发现青霉能够杀死细菌的情况,而后发现了青霉素,然后各种各样的科学家把那些这样那样的霉菌都拿来测试,才发现了这霉素,那霉素的。
然后这些人又将各种细菌拿来用各种霉素试,试出来哪些霉素擅长于杀什么类型的菌。
所以说啊,清朝,真的啥也不是!】
...
“啊哈,又开始骂建奴了,好家伙,这怎么不管说什么,都能扯到骂建奴身上啊。”蜀汉后主刘禅哈哈大笑道。
...
“后辈小子,这还不简单吗?正因为他们啥也不是,所以说啥都能扯到骂他们头上,而且还是如此的顺畅。”
汉高祖刘邦
...
“哈哈哈,汉高祖总结归纳得太对了!”明武宗朱厚照哈哈大笑了起来。
...
啪!
原乾隆时空,汉王刘邦一鞭子抽在了乾隆身上,把乾隆打得是哇哇乱叫。
“说,你这个十全老人,是不是啥也不是!”
“是是是,别打了,别打了。”乾隆急忙求饶。
刘邦又是一鞭子下去,道:“我问你啥也不是,你居然还敢否认?”
“不是不是不是...”
“啪!”
...
各大时空,无数观众看到这一幕,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清朝,康熙气得肺都要炸了,对着天幕怒骂道:“乾隆,你怎么不去死啊!”
...
汉王刘邦抬头看天,然后道:“乾隆,你来告诉他,你为什么不去死?”
乾隆仰着头道:“我我我,他们不肯杀我啊,爷爷。”
...
听到这个回答,康熙更加是气得差点想死了。
“你这个混账东西,你要死还不简单吗?撞木头,撞地砖,撞墙,绝食,你这个混账东西,都已经这样的局面了,竟然如此的贪生怕死,我大清的脸面都让你丢干净了!”
...
明太祖朱元璋:“哈哈哈,康熙是吧,你别得意,希望要是你遇到这乾隆的情况,也能死得干脆!不过,好像不太行啊,毕竟你们建奴王朝的皇帝,好像都挺怕死的啊,那个什么溥仪是这样,乾隆也是这样。”
...
“啊!”
康熙一下子晕了过去。
...
【同时,在《伤寒杂病论》里,还有着很多的创新。
比如在现在的很多普通人眼里,中医就是熬药喝药,最多再加上一些黑乎乎的膏药敷在皮肤上的外用药。
但实际上,在《伤寒杂病论》里,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各种不同的药剂,比如汤剂,还有粉剂,药丸,还有滴耳朵的,喷鼻子的,洗澡的,甚至还有灌肠剂、阴道栓剂、肛门栓剂。
又比如,现在那些跪族抹黑中医的,经常会拿说本草纲目里记载上吊绳的灰可以用来治疗癫狂等症状,由此来将本草纲目乃至中医说得一无是处。
咱就不说前面说过的,这些跪族就是对于自家的东西,不管你有多少优点,不管你的正确率有多少,只要有一个错误的地方,他们就能给说成一无是处,而对于外国,那是不论他们有多烂,只要还有一点点的优点,他们就能立马跪上去给吹得仿佛人类之光一样。
在《伤寒杂病论》里,有着详细的治疗上吊昏迷的人的方法,其中核心就是“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
这和现代对于呼吸停止,心跳暂停的人进行抢救的方法,可以说很相似了。
还有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里,有说道:“...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
这是啥,这就是现代常用的人工呼吸,只不过估计古代人因为礼节的关系,所以用芦管。
而现代人讲究人命大过天,对于这类危急病人,直接嘴对嘴最方便最快。
...
总结一下,张仲景是华夏历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他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他的《伤寒杂病论》乃是中医史上极为重要的经典巨着。
医圣之名,实至名归。】
...
“啊,在原本的历史上,难道朕没找过他给朕治病吗?”
魏武帝曹操有些疑惑。
...
“嘿,你都把华佗杀了,谁敢给你治病啊。”
南汉,张飞冲着天幕说道。
...
曹操道:“朕杀华佗干什么?那开颅一说不是《三国演义》瞎编的,抹黑朕的嘛!”
...
南汉,刘备看向几个大臣,道:“这曹操杀华佗是因为什么原因?具体情况是什么?”
随后,几个大臣给刘备说了一下。
刘备就冲着天幕道:“曹操,华佗就是你杀的,按时间来算,快了,差不多就是我们离开后的第二年,你就因为华佗不愿意被你呼来喝去,拒绝征召,被你杀害了。”
...
“啊,这...,不管了,反正这不是朕做的事情,朕现在就成立医学院,召集天下名医,一边研究,一边广授学徒,这样才能医治更多的病人,不然,一个名医,一辈子能治多少人!”
魏武帝曹操道。
群臣见状,立马都道:“陛下圣明!”
...
刘备很是无语道:“这还让他装上了。”
...
魏武帝时空,张仲景看着天幕,陷入了沉思。
这曹操的话,让他有些心动!
...
【最后,因为张仲景在当时的名气和影响力并不如后世那么巨大,他的成就和价值,在当时也并未被全部认识到。
所以,他在历史上并没有正式的传记。
因此,关于张仲景逝世的时间,也不是很明确,大约应该是公元215-219年左右。
说个题外话,这也是很多人曾经有过的疑问,那就是曹操在公元208年将华佗给杀了,而作为和华佗齐名的张仲景,为什么没有给曹操看过病呢?曹操难道没去找过吗?
这个目前确实是没有任何史料有提到过这类的事情。
因此一些人推测,这第一就是荆州大部分地盘都不属于曹操的地盘,所以他想要征辟张仲景过去,怕是很难。
第二就是因为医圣是后世人对于张仲景在医学方面成就的肯定,而在他活着的时候,大概当时人给他的称号,应该只是一个名医,所以曹操不一定会花大力气去找他。
当然,还有个不知道哪里来的传闻,说是在华佗死后,南阳太守曾给曹操推荐过张仲景,但张仲景害怕和华佗一样被杀了,所以躲起来了,有说他都躲到岭南去了。
】
...
“哈哈哈,曹操你这是活该啊。这是你恶名在外,给人吓到了!”
吴大帝孙权哈哈大笑了起来。
...
魏武帝曹操见状,怒道:“好你个孙权小儿,朕有心给你一条活路,避免我华夏内战,你这个家伙,想封王,又不想去打外敌,磨磨蹭蹭的,现在朕不想再等你答复了,你等着我大魏百万雄师过大江!”
同一时空,孙权直接麻瓜了,急忙对着天幕道:“那不是我...我没笑话你!”
...
“嘿,这孙权怎么那个刘邦一样,总是要坑年轻的自己呢?”
乾隆时空,汉王刘邦哈哈大笑。
...
汉高祖刘邦,吴大帝孙权全都面无表情。
...
其余时空观众纷纷哈哈大笑。
...
【接下来,继续盘点,
华夏四大名医之--外科鼻祖--华佗!】
当标题出现之后,曹操瞬间就是一愣!
紧接着,天幕上就出现了一个画面,一个人跪在地上,不停的哀嚎。
“冲儿啊,悔不该,悔不该杀那华佗哟!”
...
“这什么啊?这不是那个刘备吗?他在哭什么?华佗又不是他杀的,他在哭什么?曹冲吗?曹冲啥时候成刘备的儿子了?”
明武宗朱厚照一脸的懵逼。
...
魏武帝曹操:“你在扯什么淡呢?那长得跟朕一点也不像,你眼睛是不是少了一只。”
台下,夏侯惇一脸的错愕。
...
汉高祖刘邦道:“你这个曹操,是不是脑子痛坏了,这一看就是那后世的什么电视剧,只不过这个人上一次出现在天幕上,不还是刘备吗?怎么这是又变成演曹操了?”
...
南汉,刘备有些发懵,道:“这个人啥时候演过朕啊,朕怎么不记得啊。”
...
明太祖:“好像是上次介绍关羽的时候,用了那个啥土鸡瓦狗,插标卖首的剧情的事情,这个人在旁边演你的。”
...
南汉,关羽看到这些,那脸反正一直是红的。
...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县人(安徽亳州)。
华夏历史上最着名的医学家之一,和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为华夏四大名医。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后世人常用“神医华佗”称呼。
后世形容一个人医术高超,经常用“华佗在世”“元化重生”或者“赛华佗”等称呼。
他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方面都很擅长,十分全面。
其中尤以外科手术最为精通,因此常被后世尊称为:“外科圣手”或者“外科鼻祖”。】
...
“还有一个呢?四大名医,怎么只说了三个?这也不用这样藏着吧。直接说出来就好了嘛!那最后一个名额,谁有资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