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方瞳想要测量宇宙的尺度,并不是临时起意,之前可是提到过的,在之后的计划中,方瞳可是打算离开地球进行星际旅行的。
毕竟达到仙人级数后,继续呆在地球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助益了。
走出去,去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之中,见识更多的文明、景色,才能更好的推进方瞳修为的进步与发展。
这里指的可不是什么规则领悟,而是更为直接的求知之路。
这就和科技发展的思路差不多,不断地认识更多的未知,然后去解决这些问题,科技才能够更快的进步。
对于方瞳来说规则之力并不是唯一解,更好的了解世界运行的模式,才是方瞳能够更快、更好成长的一个办法。
这些知识,单是留在地球上,却是无法得到的了。
只有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才能获得这些知识。
当然,方瞳并不是只做了这一手的准备,之前接收大秦王朝的时候,就有了模糊的计划,只不过到了如今,方瞳这才逐渐完善了这一计划。
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方界之中所有的生灵,都是方瞳进步的阶梯,只不过方瞳想要走的更高、更远,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铺就道路才行。
而这些计划的实施,需要有着充足的准备才行。
测量已知的宇宙空间,自然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了。
不过这次的计划却是不能在方瞳的世界之中进行了,必须由方瞳亲自到外界去,而且还得是外太空之中,才能够进行了。
好在方瞳已经成就了仙人,飞天遁地、出入青冥这种事情,简直不要太简单了。
并没有选择特定的日子,做好准备的方瞳就连天气都直接忽视掉了,直接便通过空间通道从核心世界离开了。
再次现身,方瞳则是出现在了南半球的海洋之上。
说到底直接飞入青冥还是太嚣张了,所以方瞳打算在南半球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进行,尽可能的减少来自外界的关注。
关于这件事,方瞳想了想还是给祝老道那边打了个招呼。
意思也很简单,大概就是因为修为的进步,地球上已经浪不开了,方瞳打算涉足星空了,在此之前,方瞳打算先亲临外层空间,进行一番实验,来收集数据云云。
当然,原文可不是如此的简单直白,方瞳还是废了一些脑筋,编出了一篇合理的文章,这才给送了出去。
至于收到消息的祝老道会作何反应,这就不是方瞳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有些事情,达到了方瞳这般的境界,就没必要再去细究那些细节了,能够尽到告知的义务,也算是方瞳的自觉了。
简单完成了事前准备后,方瞳也不在原地停留了,直接身形闪动,顿时化作了一道五色虹光直冲天际。
大概是由于方瞳纯化的仙元有了效果,这次的遁光飞行,不但速度更快了一些,而且方瞳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对于周围天地环境的把握也是十分的精细了。
这次近乎垂直向上的飞遁,方瞳并没有刻意的压低速度,完全就是一般情况下的飞遁而已,就这样单纯的时速也是超过了30倍的音速,即为10公里每秒。
此等速度已经超出了大部分寻常人的认知水平了,约莫着10个呼吸的功夫,方瞳便察觉到了周围的环境变化。
首先便是来自地球的引力束缚,此时方瞳明显察觉到了引力的衰弱,虽然不是很明显,单是在那一瞬间,方瞳的遁光速度也是略微提升了一些。
对此方瞳并不是非常惊讶,拥有着全科目基本常识的方瞳很简单的便想明白了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很明显,刚刚的高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只不过还未能完全摆脱,所以感觉并不是很明显而已。
但是对于高速飞行之中的方瞳来说,这一点并不难察觉,毕竟那一瞬间速度的变化,方瞳还是能够捕捉到的。
能够达到这个效果,方瞳经过简单的计算便知道了当前的相对高度,这是已经超过了400公里的相对高度。
果然,对于高级修士而言,出入青冥真就是举手之劳啊!
相较于物质科技,修行这种事情,还真是方便多了,一名高级修士,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直接就能肉身踏足外太空,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当然,这种比喻并不是很恰当,毕竟想要做到这一步,最低最低也需要达到合体境后期的水平才可以。
能走到这一步的修行者,无一不是天资卓越,外加大量的资源消耗换来的。
某种角度来看,一名高级修行者的隐藏价值,已经不低于一个物质科技制造出来的超级航天飞机了。
花了差不多的代价,只是供给一人得道,这件事划不划算,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而作为既得利益者,方瞳对此不予置评,毕竟自己可没消耗地球上的那点资源,所有的修行所需,可都是自己开挂得来的。
换句话说,这些资源都是无中生有的也差不多,没有给外界的那些修行者、普通人造成任何的负担,所以他们的值不值,也不是方瞳需要关心的。
方瞳也不需要对他们的‘飞天梦’负责……
虽然方瞳的飞遁速度极快,可是方瞳的目的地也是相当的远。
按照方瞳的计划,想要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测试结果,那么就需要先摆脱地球的引力影响,所以初步的规划目标就是所谓的地球静止轨道,大概是距离地表三万五千公里的地方。
哪怕是方瞳当前的速度,也需要飞遁个大半小时才行。
所以这个过程之方瞳并不是完全用发呆来打发时间的,而是不断的在思维之中进行着大量的思考。
这其中关于宇宙航空这件事,方瞳思考的还是蛮多的,就像刚刚思考的那个问题,普通的科技文明对比修行者的飞天效果,可谓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了。
虽说修行被称之为玄幻、修仙等称呼,可是方瞳却是觉得,这种修行手段,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不一样的科学体系。
只不过这种体系并不是寄托于外物的辅佐,而是直接从自身出发,不断的改造、进化修行者的身体,从而做到益寿延年、飞天遁地等效果。
之所以被人们说的颇为玄幻,无非就是人们对于这一手段的陌生,哪怕是修行的亲历者,大部分也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上。
也可以把修行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技术黑箱,只要吸纳所需的能量,就能够不断的强化自身从而达到长寿、强大等目标。
但方瞳的视角却是和前两者都不一样,因为世界的加持,不但让方瞳有了天道一般的视角,也是接触到了一些超纲的知识内容。
虽然方瞳达到了仙人的境界,对于那些知识的解读也是颇为艰涩的。
不过一些只言片语,也是让方瞳窥视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很明显,获得世界这件事本身,就已经给了方瞳一些提示了。
这!就是一个高等文明的造物。
而能够制造出这种‘产品’的高等文明,必然是解析了之前方瞳所思考的那些问题,不然也不会有这种伟大的‘产品’流落到方瞳手中……
心中的思绪纷飞中,方瞳不知不觉间就度过了一段枯燥的时间。
此时的方瞳赫然已经抵达了预定的方位,地球的高位静止轨道,在这里,来自地球的大部分影响和干涉,都得到了抵消和衰减,对于方瞳的此次实验是一个较为不错的环境。
至于那些更加细微的影响,就不是如此简单就可以杜绝的了。
比如来自恒星的引力,太阳系之中各个天体的互相扰动等。
就目前来看,暂时方瞳的数据还不需要那般苛刻的实验环境要求。
拿出一些材料,方瞳直接在此地布置了一个简易的实验平台,这才将那个巨大的方块给放了出来。
作为此次实验的主要仪器,方瞳还是挺爱护的,虽说就算是损坏了,方瞳还能再造一个,可是这个成本还是挺高的,这玩意的价值,其实已经接近一缕三阶能量的造价了。
再造一个可是会延缓方瞳积累三阶能量的速度,这个买卖可不划算。
在平台上一番折腾,方瞳这才完成了设备的安置,此时方瞳也是拿出了一个行李箱大小的方块。
如果此时有个普通人看到这个东西,大概率会惊讶道为何会有如此巨大而且质地通透的翡翠了。
而这个东西不是别的,就是方瞳特意准备的设备能量来源,高浓度的空间之力聚合体。
其实就是方瞳凝聚了上千颗末影珍珠而已。
没办法,到目前为止,方瞳接触到的空间材料只有这玩意,想要更高档的材料还真拿不出来,只能以量取胜了。
虽然没有实现演习过,可是方瞳一点犹豫都没有直接就把这玩意塞入了巨型仪器之中。
没有丝毫停顿,巨型测量仪器,当即就亮起了阵阵光华,这正是能量充盈,随时可以启动的表象了。
方瞳也没打算遁入自己的世界,直接利用灵识开启了设备之中的开关。
要知道这玩意的测量方式乃是空间之力,哪怕是方瞳躲进了自己的世界,那开合之间的空间通道还是会产生一些微弱的空间波动,方瞳可不想让这点小动作,影响到此次测量的准确性。
随着方瞳拨动开关,顿时以设备为中心,一个近似透明的扭曲波动快速的扩散出去。
哪怕是以方瞳仙人级的灵识,也没能清晰的捕捉到这股波动的扩散过程。
毕竟这是要测量整个宇宙大小的,那种尺度的测量,没有超越光速的能力根本没法轻易的得到结果。
方瞳无法清晰的捕捉这道波动,也是非常合理的。
因为方瞳也是无法打破光速限制的一个个体。
对于这一点,方瞳也是有些不甘,之前方瞳特地在一号宇宙之中进行过测试,如果不动用权柄,仅以遁术移动,哪怕是方瞳状态全开,在不动用空间规则的情况下,也只能达到十分之一的光速,但是这个速度却是消耗的仙元,哪怕是方瞳的修为,也难以支撑太久的消耗。
经过测试后,方瞳也是有了一些基本认知,大概每一点仙元也就是能够支撑方瞳进行1光年的飞遁而已。
这种速度放在真正的宇宙之中,真不能算是多快了想以这种速度飞离太阳系,最快也需要近一年的时间,这么看来这个速度就慢很多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这些结果,都是方瞳这个个体的能力而已,相较于依赖外物的物质科技,这已经是相当夸张的速度了。
毕竟熟知质能方程的人都明白一件事,当一个物体的速度达到一种极致的手,物体表现出来的质量也会以一种离谱的速度抬升。
也就是方瞳采用了遁光飞行之法,换做是普通的飞行方式,别说十分之一光速了,百分之一都难!
就在方瞳出神的时间里,探测器上已经收到了第一波信息反馈。
被信息惊醒的方瞳特地看了一下数据来源,赫然发现这个数据居然是来自10光年之外的数据。
这一数据,直接就让刚刚感慨自己速度的方瞳大跌眼镜。
唉!果然实体才是拖慢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只要是有质量的物质,想要超越光速,真是难!难!难啊!
见识到仪器上的数据,方瞳顿时心中狠狠的感叹了一波。
就是刚才方瞳发愣的功夫,裹挟着探测讯息的空间波动,就已经跨越了10多光年的距离,将彼岸的数据信息给带了回来。
不过因为数据过于庞大的原因,方瞳一时之间也是无法解析所有的回传数据。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仪器之中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也在飞快的增加,转瞬间就积累到一个十分可怕的数据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