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的轰鸣声在机舱内回荡,却压不住乔治·马歇尔将军心头的忧虑。
他透过舷窗,俯瞰着下方迅速放大的绿色大地——那正是属于即将成立的南洋合众国的东南亚大地。
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蜿蜒的河流、以及星罗棋布的城镇……
马歇尔闭上眼睛开始养神,脑海中却翻腾着出发前五角大楼内举行的战略会议上,参谋们那凝重而忧虑的分析报告。
作为军人,马歇尔和五角大楼自然针对各个国家都制定了一份战争计划,无论是敌人还是盟友。
即将建国的南洋自然也不例外的成了假想敌。
然而情况却不乐观。
太平洋战场的数据冰冷且刺骨,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在面对鬼子精锐师团时,即使拥有绝对的火力和空中优势,伤亡交换比也常常接近1:1。
虽然最终都能全歼对手,且白鹰以伤员为主、阵亡相对较少,但这已充分证明了鬼子的顽强与战斗力。
而南洋国防军的前身——安民军,在东南亚丛林、城市、平原上与鬼子血战数年,取得了大量骄人的战绩,解放了大片的土地。
(南洋合众国目前国土超过1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河四省加上陕、鄂、徽,2.2倍于高卢,3.2倍于鬼子)
参谋部评估后得出的结论是——南洋国防军其整体战斗力,尤其是步兵的坚韧性和战术灵活性,比鬼子只强不弱。
而且最新情报显示,在经过白鹰的援助后,南洋国防军(陆军、海军、空军)总兵力已突破60万,其装备以鹰式武器为主。
一旦白鹰与其爆发冲突,其后勤体系虽在白鹰海军的封锁下显得可疑,但其本土化生产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五角大楼的参谋们在经过推演后得出结论——要彻底入侵并击败这样一个拥有主场优势、战斗意志顽强、兵力庞大的新兴势力,白鹰至少需要投入百万大军。
而且这还不算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和正在萌芽的空军。
尽管马歇尔不愿承认,但根据零散的情报研判,南洋空军拥有的白鹰飞机远超租借法案账面上提供的数量。大概率南洋已经和白鹰国内的财阀们达成了私下交易?
而这60万还只是南洋的现役军队。
马歇尔清楚,张弛建设的南洋是一个现代化的、初步工业化的国家。
令他更加不安的是,一旦战事陷入胶着,以张弛在南洋华人中近乎“神化”的威望和严密高效的组织能力,以及工业能力,张弛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动员起百万甚至更多的华人青壮年,武装成轻步兵投入战场。
这些士兵或许装备简陋,但战斗意志和对张弛的忠诚度,将远超想象。
如果事情发展到需要对南洋开战的那一天,即使白鹰能争取到暹罗、马来亚、勃固等地部分土着势力的合作(这本身也极不确定),但其代价必然是与整个民国关系的彻底崩盘。
白党或许乐见其成,但占民国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必将因南洋华人的遭遇而对白鹰产生刻骨仇恨。
届时,白鹰在远东将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北有红色毛熊虎视眈眈,中间有充满敌意的民国,南面则是打不垮的南洋堡垒…
最关键的是,当欧罗巴战场胜利在望,无数白鹰士兵归心似箭之时,还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去一个陌生的热带丛林打一场结局难料、代价高昂的远征?
这些分析和推演,像一块巨石压在马歇尔心头。
当前即将建国的南洋有工业基础,有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还有一个锐意进取的领导人,同时占据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土地,还拥有重要的马六甲海峡。
他清晰地意识到,一旦南洋与白鹰的友好关系反复,那么为了对付南洋的张弛,直接动用大规模军事力量,代价将高昂到白鹰无法承受,且极有可能失败。
武力,只能是最后、最坏的选择。
此行,他必须代表罗大统领、代表白鹰好好笼络张弛,彻底将南洋纳入白鹰主导的战后秩序框架内。
飞机内,马歇尔谈了口气,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一个足够强的盟友,可以拉拢,可以打压,甚至可以出卖,唯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胡来喝去,随便指挥。
不久后,飞机平稳降落在仰光的机场。
迎接马歇尔的是最高规格的礼遇,红毯铺地,仪仗队肃立,军乐队高奏两国国歌。
甚至张弛本人都亲自在舷梯下迎接,马歇尔心中的担忧暂时落地,至少现在来看,张弛对白鹰的态度还是很‘忠诚’的嘛。
“欢迎来到仰光,马歇尔将军。您的到来,是南洋的荣幸。”张弛伸出手,与马歇尔有力一握。
“感谢张弛阁下的盛情接待。能亲眼目睹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是我的荣幸。”马歇尔回应道,目光锐利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的东方枭雄。
马歇尔不得不承认,眼前的‘南洋之王’丝毫不逊色于白鹰合众国的那些初代立国者,有能力、有手腕还带着点理想主义。
现在看,张弛还顺从的蛰伏在白鹰的羽翼之下,连国名都讨好似的用了南洋合众国这个称呼。
但这只是现在,以后呢?罗大统领能压得住南洋,但罗大统领一旦逝去,接任的ZZ素人楚门能吗?
想到明显一片衰败之象,命不久矣的罗大统领和一脸天真似乎you know nothing的楚门,马歇尔不禁摇了摇头。
-----
在前往国宾馆的车队中,马歇尔的目光扫过窗外。
仰光的街道整洁有序,行人步履匆匆却充满朝气,崭新的工厂建筑随处可见,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虽不算多,但明显经济活动很是繁盛。
这一切,都印证着南洋蓬勃的生命力和不容小觑的工业潜力。
更让他瞳孔微缩的是,在车队经过一处路口时,他清楚地看到另一支由黑色高级轿车组成的车队,在明显带有斯拉夫风格面孔的警卫护卫下,驶向另一方向。
车头上,一面小小的、却异常刺眼的红色旗帜在风中飘动。
“毛熊的人?”马歇尔看似随意地问身旁陪同的南洋外交次长陈文轩。
陈文轩笑容不变,滴水不漏:“是的,将军。那是维克托·伊万诺夫先生率领的毛熊友好代表团,比您早一天抵达。他们此次前来也是为了庆祝我国即将成立,并进行一些友好的交流。”
马歇尔心中冷笑。
友好交流?这这重要的时刻,钢铁大叔派一个副外交Rm委员级别的高规格代表团前来,其目的不言而喻——拉拢张弛,在远东给白鹰制造麻烦。
他太清楚毛熊的套路了。嘴上怎么说不重要,怎么做才最重要。
来南洋之前,他自然知道毛熊在仰光有外交人员,这没什么,现在大家是盟友,在dc也有毛熊的外交人员。
但他没想到这次来的人的级别这么高,行动这么快。
毫无疑问,这将给张弛这只小狐狸增加大量的谈判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