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在翡翠宫国宾馆的一间雅致的会客厅内进行。
房间大门紧闭,室内只有张弛和马歇尔两人,分坐在长桌两侧。
显然,这是一场闭门会议。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两人都不是天真的小孩,都清楚‘牢不可破的联盟’只存在于宣传口号之中,‘可疑的盟友’才是国际外交中的常态。
南洋很可能为了地缘利益向毛熊靠拢,白鹰也能为了利益出卖南洋,一切只看利益够不够大,收获够不够多。
因此两人谁也没先开口。
最后还是有求于南洋的马歇尔忍不住率先开口,他甚至都懒得去问张弛对北方那个红色巨人的看法——这种问题既幼稚又毫无意义,答案必然是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
因此他选择了一种更轻松、更能拉近距离的方式。
马歇尔主动聊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欧罗巴战场的经历,一些军队里的趣事和轶闻。
张弛也配合地用昂撒语分享了早期安民军在丛林里与鬼子周旋的艰苦岁月,以及建立南洋工业体系的艰辛。
气氛显得轻松而融洽。
很快,马歇尔谈到了他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后,在吕宋服役的辛酸(那时候是白鹰殖民地),接着转到了对鬼子的进攻作战上。
“在我们谈话的这会儿功夫,麦克上将已经在吕宋发起了地面战斗,在那里至少还有30多万的鬼子陆军精锐。”马歇尔表情淡然,仿佛只是在讨论待会去吃什么,“一旦这30万鬼子精锐被歼灭,那么樱花本岛柔软的下腹部将门户大开——”
张弛一听这话,就知道马歇尔是什么意思,这是邀请他派出远征军,加入后续战斗呢。
虽然这正合他意,毕竟后边想要给鬼子种大蘑菇,必须得有个靠近本岛的前进基地嘛,但他没接话,毕竟上杆子自己要求去,和别人求着你去,那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哦?那我在这里先预祝麦克上将旗开得胜了,愿上帝保佑他。”
马歇尔暗骂一声小狐狸,再次开口:“海军初步认为,从吕宋北上,一路攻克高雄、琉球,然后进攻九州岛和四国岛是个不错的主意,不知您这样的战略大师怎么看?”
张弛腹诽,我能怎么看?你给我戴高帽也没用啊,想要南洋加入这场北上远征,你得拿出点实际好处啊。
5分钟后,经过一番友好且坦诚的交流,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白鹰方面管饭,管薪水,管后勤,并向南洋免费提供大量登陆艇、货轮作为援助。
而南洋国防军则出兵至少一个集团军3-4个师的地面部队和一个航空师,在吕宋岛的地面战役基本结束后,加入北上进攻高雄、琉球的战斗。
并且张弛承诺,如果战事不利,南洋将后续再动员2个集团军的部队,北上加入战斗,不过到时候去的是华人精锐,还是土人炮灰,那可就说不准喽。
讨论的核心关键在于允许南洋军事占领琉球,不仅是因为张弛需要一个前进节点去给鬼子种蘑菇,也是因为目前针对战后分区占领鬼子本土的波茨坦公开还没发出,张弛需要先开一个口子,为后续南洋获得驻军九州或者四国的权力做个铺垫。
合作意向定了下来,双方间又恢复了友好的氛围。
于是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即将成立的UN。
“张弛阁下,对于罗大统领倡议建立的联合国,您有何看法?”马歇尔目光真诚,“这将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基石。”
张弛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马歇尔将军,我个人以及未来的南洋合众国,对罗大统领的远见卓识深表钦佩。”
经过许多风雨后,张弛现在的官方套话是一个来一个来的:
“UN代表了人类对和平与秩序的共同向往。一个基于规则、大国协商的国际秩序,符合所有国家的长远利益。南洋虽然年轻,但愿意为这一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听到您这么说,我非常高兴。”马歇尔露出了真诚的笑容,“为了体现白鹰对南洋的重视,以及您在远东地区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罗大统领特意委托我,向您发出正式邀请——请您以未来南洋合众国元首的身份,列席参加明年2月在克里米亚半岛的Y尔塔皇宫内举行的国际会议。”
他加重了“国际会议”几个字,观察着张弛的反应。
邀请一个尚未正式建国的新势力领导人参加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最高级别会议,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政治认可和地位象征。
张弛眼中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和荣幸,来了,决定世界未来走向的Y尔塔会议。
历史上,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罗大统领为了邀请毛熊南下进攻鬼子,彻底出卖了大夏国所有人民的利益。
不仅把大夏的传统国土送给了大毛,还答应让大毛继续租借旅顺港,承诺战后把伪安州国的中东铁路交给毛熊。
毫无疑问,这就是盟军这边的‘慕尼黑会议’,在民国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出卖了民国的利益。
而他,即便前去,也只是以列席成员的身份参加,且由于与约翰的矛盾,大概率只能私下和罗大统领以及钢铁大叔进行会谈。
但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能不能行呢?
毕竟未来他是准备在新大夏国改开后,让南洋拉拢扶持新大夏国,进而结成同盟,来面对更加波云诡谲、白鹰一家独大的21世纪的。
于是他随即郑重道:
“感谢罗大统领的信任和邀请。这是南洋的荣幸,也是我个人莫大的责任。南洋合众国必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其中,为构建和平稳定的战后秩序而努力。”
随着有的没的都谈论结束,张弛道:“现在,我想可以打开门,让记者朋友们都进来了吧?”
马歇尔点头:“当然!”
接着大门打开,来自南洋本土的、白鹰的、约翰的、毛熊的,世界各地的跑的快的记者们蜂拥而入。
闪光灯交织不断,快门被按的像胶卷不要钱一样。
张弛和马歇尔靠近彼此,在长桌前站定,面带微笑,看向记者们的镜头,用力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