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师父,这是膳房新做出来的糕点,请道衍师父享用。”小丫头很平常地道了一句,却给了道衍和尚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
道衍和尚心头一动。
面上则是平静地立掌点头:“有劳。”
待小丫头离去,道衍和尚又似是有些不放心一般,目光在周围逡巡了一圈儿,确认周围都没有任何人,这才谨慎地伸手拿起盘子里的纸条,略显急切地将其打开。
他深吸了一口气,立刻凝神查看起来。
【据探,当日御花园祥瑞现世之时,开乾皇帝还曾提起过红薯之另一重更为重要的作用:利用红薯叶生长迅速且茂密的特点,还可以此为猪食,在整个大明皇朝之内,大大提升猪肉产出……】
朱允熥虽然还没有将这件事情通过报纸广而告之,但他也并没有刻意去遮拦过这件事情。
道衍和尚一早便有心图谋天下,他在应天府的暗桩和探子,自然也不可能仅仅只安插在最前线的层面,是以随着时间推移,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而这段时间,虽然朱元璋一直都在盯着燕王府,盯着朱棣和道衍和尚,可架不住道衍和尚明里暗里都藏了手段,这个消息终究还是通过了层层的严防死守,送到了这里。
道衍和尚眯着眼睛。
越往下看,神情也不由越来越凝重了许多。
“嘶……光是这能够缓解天下饥荒的恐怖亩产就已经堪称神物了,不想其藤蔓竟还有如此用处……这样的好东西,为何会落在那个人的手里?”
看着自己手里这份好不容易才得来的情报,道衍和尚心中不禁有种愤愤不平的感觉——都是站在背后下棋的人,凭什么他手里的棋都那么好??
当然,道衍和尚也从来不是什么怨天尤人的人,一道消息不管好坏,他首先考虑的都是这件事情对他心中的图谋会有何等利弊。
所以即便他心中不平、不忿。
却还是强压下了这种情绪,若有所思地呢喃道:“如此一来,一旦朝廷不断培育种苗、普及种植……别说是天下百姓的民心,甚至连军心都可逐渐收揽。”
说到这里,道衍和尚沉吟了片刻。
随后则是抬起眉头往上一挑,话锋一转:“但……乐极易生悲,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这的确会是一个巨大的好处,更能收揽民心乃至军心……可惜小皇帝口无遮拦、急功近利,太早透露此事了……”
正如朱元璋从知道这消息的时候就在担心的那样:道衍和尚心思多活络?脑子稍稍转了转,便立刻就开始打主意来了。
说到这里,道衍和尚嘴角都不由噙起了一抹弧度。
同时也略显激动地站起身来,把手里剩下的一颗棋子随意丢在了棋盘上,也把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报收进袖中,接着便径直出了自己所在的偏院。
沿路问了朱棣的所在,便直接朝着王府书房的方向而去。
……
燕王府书房。
朱棣正站在书案后方,手中狼毫在面前的宣纸上点提起落着。
只是他虽在练字。
一双英凛的剑眉蹙起,眉眼间更是散不去的怅然之色,纸上写出来的字,也是繁乱潦草,几乎看不出什么章法。
而陛下写出来的内容,也已经偏离了前文:【朱允熥……军师……军师……军师……你是谁?你是谁?你是谁?……】
或许连朱棣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他看似在练字,可思绪实际上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正当他陛下字迹越来越繁乱之际,门外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王爷,贫僧可进去否?”
朱棣倒吸了一口气。
这才骤然看到自己笔下居然在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当下,他咬了咬牙,没好气地把手里的笔往旁边一丢,又把这张纸捏成了一个纸团。
而后才深呼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自己面上看起来不那么狼狈狰狞:“道衍师父请进。”
道衍和尚自是立刻便推门而入,进来后首先把房间里的门窗户关了个严严实实,而后才压着声音道:“殿下,总算有消息透进贫僧手里了……”
朱棣目光微微一亮:“是何消息?可知父皇为何突然开始对你我防备成这样了?这段时间,本王都觉得自己眼睛好似被人蒙上了。”他有些叫苦吐槽道——他最关心的应天府那边的情报送不进来,朱棣当然也只能两眼一抹黑。
只见道衍和尚微微笑了笑,从自己袖中掏出了一张薄薄的纸条,踏前几步将其放在了朱棣面前的书案上:“殿下请看。”
朱棣面上露出一丝狐疑。
但看到道衍和尚脸上竟带着几分意味深长的笑,顿时心中定了定,有些期待地拿起道衍和尚的纸条,细细看了起来。
只是很快她的心情便又不美丽了:“先是助百姓过冬,接着便是缓解饥荒的祥瑞……现在又说这祥瑞还能让人吃上肉,如此一来,他朱允熥岂非更是尽得民心了?”
“长此以往,本王在天下百姓心中只怕要无立锥之地。”
“道衍师父在高兴个什么劲儿?”
朱棣一脸不悦地道。
也好在虱子多了不怕痒,朱允熥前面干过的收揽民心的事儿已经不少,反倒是已经把朱棣对「噩耗」的接受能力提得很高了。
不然他可能要更加炸裂。
道衍和尚脸上始终挂着淡淡地笑意,道:“王爷大可先冷静冷静,您且不妨想想,此事为何并没有在报纸上有所提及?”
朱棣一向不会忽略道衍和尚的话。
虽然心情不太好,但还是立刻顺着道衍和尚的思路思索起来,若有所思地呢喃道:“没有在报纸上有所提及……对朱允熥那小兔崽子来说,这种好事儿的确应该敲锣打鼓弄得天下皆知才最好……报纸上不提……”
朱棣眯着眼睛沉默了好一会儿。
而后才目光一亮道:“因为这事儿不能现在提!应该瞒着、捂着才好,否则总有人能看得出他们的意图:他们这是想通过这祥瑞,潜移默化地解决淮西勋贵这个威胁!”
“一旦淮西勋贵觉察过来此事……”
“好事儿就要变坏事儿了!”
“突破口!”
“道衍师父!这是我们的突破口!”
“再来一次!再安排一条舌头,到淮西武勋们面前晓以利害,说明此事,这次必然能成!”
“一旦淮西勋贵得知朱允熥和他背后那人的真正意图,再笨,他们也能意会过来,朱允熥对他们的信任和百般纵容,通通都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朱棣虽然一下子被这个消息气到了,可道衍和尚稍稍一提,他便也立刻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朱允熥和他背后的人想要渐渐得民心、得军心,在潜移默化之间削弱淮西勋贵在军中的影响力,增强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可反之,这也给了他们再一次撺掇淮西勋贵的机会!
想到这一点。
朱棣脸上的怅然之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狂喜!
道衍和尚看着他的眼睛,心照不宣地笑了笑:“王爷英明。”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又有些不平地道:“我父皇他……还真是一个为孙儿着想的好-爷-爷-啊!”
说这话的时候,他甚至有些咬牙切齿。
不为别的。
当意会过来这一点之后,北平府这段时间的情况,自家老爹莫名其妙的行动,便都有说法了:
怕自己知道这个消息,怕自己看着那小兔崽子背后之人的意图,怕自己撺掇淮西勋贵给他的好大孙找麻烦!!!
真是为了他那嫡亲孙儿,防自己这个亲儿子跟防贼似的——朱棣如何可能不气?
“王爷不必动怒。”
“无论私宅里那位心中是怎么想的,是向着谁,可一件事情最终,都要以成败论英雄。王爷现在终究是知道消息了,而拜小皇帝所赐,咱们的机会已经来了。”
“上一次撺掇淮西勋贵,咱们的由头或许不那么充分,但这一次可就不一样了。”
“王爷大可事成之后再去问一问私宅里那位……”
“谁……更适合当大明皇朝的皇帝!”
天晴了,雨停了,道衍和尚觉得他又行了。
此时说起话来,又多了许多意气风发和胸有成竹的样子。
在他看来。
现在自己抓住了这一波机会,淮西勋贵必反,应天府必乱——总算能把水搅浑了,这鱼,他当然也是摸定了!
被道衍和尚这么一说。
朱棣心里的愤愤不平果然平静了许多 他双眼微眯,眸子里露出决绝和锐利:“道衍师父说的对,世人皆以成败论英雄,本王何苦置这一时之气?本王会让父皇看清楚的!哼!”
道衍和尚单手立掌,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一个人,没有当皇帝的命数,便始终就没有这样的命数!那小皇帝也是有趣,这般重要的消息,他居然就这么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堂而皇之地说了出来,呵呵呵……”
道衍和尚这一番论调,朱棣听了自是更加得意了许多——朱允熥没有的命数,他有——自己可以有「太平天子之相」的!
挑了挑眉,吐槽道:“想来定是朱允熥这小兔崽子沉不住气,知道了红薯这另外一层重要用处,之前为安稳培育红薯,憋了这么许久,如今总算等到了适合祥瑞出世的时机, 他一个激动便当着朝臣的面,什么都说出来了,哈哈哈哈哈!”
“说出来的话便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
“他背后那位军师,怕是也对此无奈得很啊,报纸上可以不提起只言片语,可在场那么多朝臣,又怎么瞒得住?”
“朱允熥啊朱允熥……就算给你一个天机神算的军师,你也当不了这个大明皇帝啊。”
此刻。
朱棣顿时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至少这一波,他和道衍和尚都看不到朱允熥还能有什么胜算:他一个靠着淮西勋贵支持上位的人,没了淮西勋贵,狗屁都不是!
也是因此。
朱棣和道衍和尚都认为:这局棋,总算能翻盘了!
二人脸上都洋溢着欣慰地淡笑,彼此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仿佛紧绷了多日的弦浸提总算可以松一松,不约而同地长舒了一口气。
二人相对沉默片刻后。
朱棣不由露出一个感慨地神情,道:“其实细细想来,本王都不由有些后怕。”
“要不是朱允熥那个扶不起自己口无遮拦、急功近利,待他们在所有人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尽得军心和民心……本王只怕真的是连一丁点机会都不会再有了……”
“朱允熥背后那个人,着实是太厉害了。居然连朱允熥那般境地,都硬生生想出来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解法。”
“本王……总算可以一睹你的真面目了!”
说起这一点,朱棣心里虽的确有些后怕,可与此同时,他的语气里也不由得充斥着喜欢与欣赏。
要不是因为朱允熥这个猪队友。
对方大概,是真的要稳坐整个大明江山的了。
他这次的翻盘。
称之为是侥幸和运气,也不为过。
道衍和尚也看出来朱棣眼里那藏都藏不住的欢喜,目光微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心里不由有些不甘。
可他也不得不承认,朱棣这话却是一点都不假的。
要不是小皇帝太蠢。
这局棋的赢家只会是小皇帝背后那个人。
而输家,便是自己了……
顿了顿,道衍和尚只能五味杂陈地轻叹了一句:“只能说,天不助他吧……”
说完,他一时也有些怔怔出神,在心里暗自自语道:「这局棋……也快到要结束的时候了,贫僧必定要亲眼见一见,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让贫僧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虽然他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对方弱的。
可是当想到终于可以有机会和对方见上一面的时候,道衍和尚却还是有些期待,同时也带着些许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