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营的训练与作战章程我都看过了,也标注了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注意之处。你一会再拿给金操守,让他也提点意见。”
“是。”
二狗子应承了一声,抱着一大堆文书走出了韩林的公事房,这些文书摞地比他人都高,这里面有发给各司部的,也有发给军衙的,每一本韩林都做了批示。
韩林拿了两块点心放进了自己的嘴里,一边嚼着,一边想着车营的事儿。
现在的车营,完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阶段,不仅人数少,同时装备的火器也不足,原本的车营是要有百子铳和一窝蜂这种散射的火器,但,同时也要有梭镖、火雷这种近身的投掷武器。
如果戚继光的车营是完全体的话,那韩林的车营,充其量也就是个“青春版”。
并非韩林不想,而是车营这个编制实在是不熟,韩林准备将现有的人手练的差不多了以后再进行扩充,到时候能以老带新。
他在座位上伸了个懒腰,这一坐就是一上午,实在是腰酸背痛。
即便他已经和个人、军衙那边都打了招呼, 但有不少的东西仍要由他来拿章程,随着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韩林的时间几乎都被这些文书吃的干干净净。
现在的大部的事都已经步入了正轨,他在想是不是应该给各个主事再放一些权利,毕竟要是再这样下去,他也别干别的了。
吃过了午饭,李柱和范继忠又推门进来,告诉他马车已经准备好了。
今日他要去大云寺,并和那个老和尚头行一起将银子解送到闻香教的总坛。
“大人,要不……叫咱们的兄弟都跟着吧?”
李柱和范继忠一边给韩林换衣服黏胡子一边对着韩林道。
浓烈的松香味呛得韩林鼻子有些发痒,他打了两个喷嚏后摇了摇头:“这次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认认门,要是把人都叫上,好几十号精壮的汉子,别人不起疑才怪。”
“但大人就带着三四个人去,是不是太冒险了一些。”
李柱仍然有些迟疑。
“慌啥,咱们是给他送银子,又不是要去干啥。这银子本来就是送给他们的,也不怕他们来抢。”
“继忠,你可得看好了大人,要是大人伤了一根汗毛,你也就甭回来了。”
李柱对着范继忠嘱咐道。
半个时辰以后,一架上面装着草束的马车从乐亭营北门驶了出去。
虽然看似不过十月,但十天前已经立了冬,秋收已经结束,整个大地上都是一道一道的,如同鞑子那狗啃的脑袋一般。
田间仍有不少人在劳作,富裕的人家正在犁着田埂,麦茬翻入土中会成为下一季的肥料;不富裕的人家则用铲子挖地,将麦茬启出来,晒干后的麦茬既可以当做牲畜的饲料,也可以当柴火烧。
半大的孩子手里挎着筐在田里弯腰俯拾遗落的麦穗,常有嬉闹声自田间传出。
韩林用手扶着头上的斗笠看着,按照李凤翥的说法,今年的收成不足去年的七成,好在他的县衙只收了半成的税,让百姓的手中有了余粮能够活过这个冬天。
而剩下的半成税则由韩林来补齐,这是李凤翥和韩林交易过后的结果,李凤翥对乐亭营这边的开矿、占据河道等事网开一面,而韩林则要将其差的税科给补齐。
四个厂子也已经开了工,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链条养活了好几千的人口,而这些人口的背后则是一个个家庭,而赚了的银子就能买米。
之前得罪了韩林的高家以及其他几家正好看中了这个商机,在往李朝、倭国贩运大明的生丝、陶器的同时,又从这两地贩回了大批的粮食回来售卖。
虽然与韩林做的都是运粮的买卖,不过韩林做的是出口,而他做的是进口,双方也没什么冲突,对于这点钱韩林是看不上的,而且能够让明地的百姓屋中有粮,韩林乐见其成。
甚至为了着补高家,韩林将抽成由一成五改为了一成。
毕竟与倭国的倭刀、李朝的皮裘相比,粮食的获利明显要低一些。
虽然还没那么冷,但长时间坐在马车上也有些遭不住,韩林跳下马车跟着车往前走,范继忠一样也跳了下来,与韩林并肩走着。
“大人,等查到闻香教的总坛,是不是就可以收网了?这群狗日的,从百姓手里不知道骗了多少银子,这银子咱们取过来充实营库最好!大人不是说还要买那个什么伦的船,一艘就要好二十万两银子?”
“盖伦船。”
韩林笑着补充道。
“俺没见过……”
范继忠挠了挠脑袋:“这玩意比福船还大?”
“大,大了一圈不止,最大的那个能载炮百门。”
一号福船的长度大概是28到31米,后世测算大概是360吨的排水量,而盖伦船的长度约为46-55米,排水量达到了千吨级。
在国朝初时,大明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要领先西方不少,然而后来由于倭寇之患,施行了海禁政策。
但此时的西方正在开启大航海时代,大量的船队正在全球四处寻找黄金,而许多海寇也纷纷加入西方国家的阵营,成为了合法的“商人”,在全球各地肆意掠夺。
凭心而论,由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西方在远洋和造船的技艺上已经明显领先了大明不少,虽然东亚也出了汪直、徐海、曾一本乃至现在的郑芝龙等人,但其主要的都还在东亚到吕宋这个地界进行贸易和劫掠,并没有长途的远洋能力。
韩林现在想要做的一方面就是将渤海这个地方的海域都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则是在控制了这片海域以后,进入远洋的范畴当中,未来的几百年都是属于海洋的,而这是他自认为穿越过来上天派遣给他的任务之一。
而不管在渤海湾内称霸,还是日后的远洋,皮糙肉厚,火力强劲的盖伦船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只是这盖伦船的造价十分不菲,他给郑芝龙写信打听过,按照红毛夷的说法,英吉利国的正在打算建造一种新的盖伦船,造价大概磅,现在的一磅换算下来差不多三两多银子,总共大概要二十万两,如果再加上人员、维护等等还要多三万两银子。
韩林颇为心动,不过英吉利人现在盘踞在东南亚地区,暂时还未和大明产生交集,而盘踞在东亚附近的一般以佛郎机人、大吕宋人、红毛夷为主。
韩林准备到时候看看用什么方法和这群英国人接触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