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情景在各地上演。
山西的辽王,被查实勾结晋商走私禁运物资,罚捐数额巨大。他不仅乖乖缴纳了百万银两,更是“主动”献上家族珍藏百年的辽东野山参十株、极品貂皮五百张,美其名曰“为柱国大人及北伐将士滋补身体,抵御苦寒”,其姿态之卑微,与往日之倨傲判若两人。
而京城之内,与政变主谋朱至湘有姻亲关系的定远侯,更是惊惧交加。
不等督查行署上门,便主动变卖京城多处店铺、田庄,凑足五十万两白银,并将其在通州的偌大一座别业“捐”出来,作为北伐军的临时粮草转运仓库,声称此乃“全家老小一片报国赤诚之心”。
于是,大明帝国的驿道之上,出现了一道奇景:一队队插着各王府、勋贵府旗号的运输车队,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驶向北京。
车上沉重的不是货物,而是封装严实的大木箱,里面堆满了金银、铜钱、以及折价的珠宝古玩。通往户部银库的道路几乎被堵塞,算盘声昼夜不息,胥吏们点数银子点到手软。庞大的军饷,竟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迅速汇聚起来。
与此同时,另一场更得民心的行动也在同步进行。
那些被勋贵们强占、兼并的无数田产,在罚没之后,并未收入皇庄或发卖,而是由督查行署与地方官府联合清丈,重新登记造册。
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户,特别是那些与北伐军后勤保障合作的“忠义农庄”内的农户,以极低的价格优先获得了这些土地的分授。
地契递到那些布满老茧的手中时,许多老人跪在田埂上,对着京城方向磕头,泪流满面。
“青天大老爷啊!”
“魏柱国活我全家!”
“这地……这地终于又回来了!明年娃儿们都能吃饱饭了!”
乡野之间,魏渊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百姓们或许不懂朝堂争斗,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是谁将他们从豪强的欺压下解救出来,是谁将赖以生存的土地还给了他们。
经过这场名为“铁雨”的风暴,朝廷获得了急需的军资,清除了潜在的毒瘤;而魏渊,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权力,更在亿万黎民心中,铸就了近乎神话般的威信。
这场风暴,于庙堂是雷霆手段,于乡野,却是甘霖普降。
魏渊的恩泽不止针对百姓,对于此次应对政变中的有功之人,魏渊也是不吝恩泽。
紫禁城的风波渐息,论功行赏也随之而来。
在魏渊于宫中专设的临时值房内,一众在此次平定政变中表现出色的文武官员肃立两旁,气氛庄重而热切。
然而,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今日第一个受赏之人,女官韦秋的身上。
她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女官服饰,略施粉黛,更显得容颜清丽,身姿挺拔,在一群戎装男子中,如同寒梅独立。
若非她当日的机警与果决,后果不堪设想,此功无人可及。
魏渊端坐于上,目光温和地看着她,声音带着难得的赞许:
“韦秋,此次宫闱之变,你临危不乱,忠勇可嘉,于社稷有救难之大功。说吧,想要何赏赐?金银田宅,或是为你父兄擢升官爵,但有所求,无不应允。”
值房内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女官会如常例般,为家族求个恩荫,或是为自己求一份丰厚的嫁妆。
就在这满堂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她,等待着魏渊回应这惊世骇俗之请的时刻,韦秋的心跳如鼓,却并非全然因为紧张。
她的目光牢牢锁着那个端坐于上的男人,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深藏心底、从未对人言说的过往。
那年,她不过垂髫之年,如同无数被诱拐、被掳掠的孩童一样,深陷于京城那阴暗潮湿、充斥着哭嚎与恐惧的白莲教秘密巢穴之中。
无父无母的她,早已习惯了世间的冰冷,以为人生便是无尽的黑暗与折磨。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每一刻都活在绝望的颤栗之中。
直到那一天!
地牢的门被猛地撞开,火光涌入,一个身披战甲、浑身浴血却目光如电的年轻将领率先冲了进来。
他手中的长刀还在滴血,但那并非残忍的血,而是斩破黑暗、带来光明的正义之血!
他指挥着兵士解救被困的孩童,声音沉稳有力,如同寒冬后的第一声春雷。
那个人,就是当时初入京师的魏渊。
是他亲手破获了那桩骇人听闻的大案,将她和许多孩子从魔窟中解救出来。
她记得他俯下身,用难得温和的语气问她名字,还将自己的披风裹在她瑟瑟发抖的身上。
那片刻的温暖,对于她而言,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唯一的浮木,如同在无尽寒夜中看到了唯一的太阳。
自那以后,魏渊,这个名字,这个身影,就成了她生命中的唯一信仰,是拯救她、赋予她新生的天神!
后来她被柱国府选中入宫,她努力从一个卑微的小宫女做起,凭借机敏和坚毅一步步成为女官,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存着一丝渺茫的期望,期望有朝一日能离她的“神”更近一些?
那日,她拼死报信,与其说是忠君爱国,不如说是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她的天神被奸人所害!现在,天神问她想要什么赏赐?
金银?田宅?官爵?这些世俗之物,如何能与拯救她性命、重塑她人生的恩情相比?如何能比得上追随在他身边、哪怕只为奴为婢的万分之一?
她所求的,从来就不是荣华富贵,她只是想用自己的一切,去回报那份深如瀚海的恩情,只是想永远留在照亮她生命的光源之旁啊!
随后,韦秋抬起头,目光清澈却异常坚定,她直视着魏渊,这本身已是大胆之举,声音清晰而平静,仿佛早已演练了千百遍:
“奴婢谢柱国厚恩。然金银田宅,非奴婢所愿;韦秋是个孤儿,别无他求,”
她微微一顿,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道:
“唯愿追随柱国左右,做个贴身奴婢,此生足矣!”
话音落下,值房内瞬间落针可闻!
李奉之、张大强等一众粗豪武将瞪大了眼睛,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秦牧阳这等老成持重的谨慎之人也忍不住轻咳一声,掩饰尴尬。这……这请求也太过直白大胆!
“追随左右”、“贴身奴婢”——这其中的隐藏含义,在场无人不懂!这分明是舍弃一切名分地位,只求长伴君侧的终身之托啊!
所有人的目光又齐刷刷地转向魏渊。
饶是魏渊历经风浪,自诩魅力不凡,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当着所有心腹面的直接“告白”弄得怔了一瞬。
他看着阶下那女子,年轻、美丽、勇敢,眼中闪烁着不容错辨的炽热与决绝,要说不心动,那绝对是假的。他毕竟是个正常男人。
但他是魏渊,是大明的柱国,是要做大事的人。
美色固然动人,却绝不能成为左右他决策的因素,更不能成为政敌攻讦的借口。
短暂的寂静后,魏渊忽然笑了起来,那笑容并非尴尬,而是一种带着几分玩味和欣赏的神秘微笑。
他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声音依旧平稳,却掷地有声:
“好!果然是有胆有识的女子!我身边,正需要你这等忠勇机敏之人。不过,做奴婢,太大材小用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
“传令!擢升原内廷女官韦秋,为紫禁城督查行署专员,秩同五品!赐金牌,允其随时核查内廷各处人员、用度、规制事宜,直报于我!专责肃清宫闱余弊,防微杜渐!”
这个决定,再次让众人一惊!
这不是给予虚衔荣宠,而是授予了实实在在的权柄!
一个女子,被正式任命为督查皇室内务的专员,这在恪守礼法的大明,几乎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其意义远超一般的赏赐——这意味着,魏渊要将宫内最后的监督权,也牢牢抓在手中,而韦秋,就是他深入宫禁的“眼睛”和“利剑”。
或许连魏渊自己都未曾深思,这一任命在某种意义上,竟暗合了后世“以政府官员监督皇室行为”的宪政理念雏形。
韦秋也是微微一怔,她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但看到魏渊那不容置疑、却又深不可测的目光,她瞬间明白了他的深意与回绝。她压下心中一丝复杂的失落,更多的是一种被信任、被委以重任的激动,她郑重跪下:
“臣,韦秋,领命!必不负柱国所托!”
至于后话,史书工笔与坊间传闻自是不同。
正史只记载督查专员韦秋一生恪尽职守,为整肃宫纪立下汗马功劳,深受信任,终生未婚。
但野史却对其终生未婚却育有一子名“韦子涣”之事大书特书,尤其着重渲染“韦”与“魏”的谐音,其子取名与魏渊诸子同用“子”字辈,以及此后韦氏一族颇受关照的细节,演绎出无数缠绵悱恻、秘而不宣的故事,为这位铁血权臣的传奇一生,增添了一抹引人遐想的桃色疑云。
当然,韦秋更为后世人所熟知的身份是与林墨、顾寒、吕峰并称为了“永熙四大专员”,这四位形象鲜明、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了后世文艺创作,特别是古装悬疑探案题材中经久不衰的灵感源泉。
在后世的影视剧、小说中,他们的形象被进一步艺术化和夸张。
林墨总是白衣翩翩,手持羽扇或算盘,于密室之中推演案情,语出惊人;顾寒则多是黑袍冷面,常驻阴森诏狱,一个眼神便能让罪犯心理防线崩溃。吕峰必定是江湖侠客装扮,飞檐走壁,身手不凡,常在夜间执行危险任务。而韦秋,作为四人中唯一的女性,其形象最为多变。时而是智勇双全、身手了得的女中豪杰;时而是心思缜密、于宫闱深处巧妙周旋的智慧女性;其与顶头上司魏渊之间那种“似有还无、欲说还休”的特殊情愫,更是被后世创作者大加渲染,衍生出无数缠绵悱恻的故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