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武子谦早早来到户部。
直接快步来到度支科。
可刚刚临近门口,脚步又放缓下来。
只见门口两名亲兵,正纹丝不动左右站立。
见武子谦来到,自然让开门口位置。
武子谦心中疑惑。
难道是摄政王真的生气,做出强硬的应对?
他迟疑片刻,转身便向回走。
只想着先寻郭楷升去商议此事。
“武大人留步。”
亲兵突然开了口:
“王爷特意叮嘱,武大人前来,一定要看看度支政务。”
武子谦缓缓转身,不禁脸上挂着笑容:
“还未到上值时间,一会再看不迟。”
亲兵不再开口,而是径直为其撩开门帘。
武子谦犹豫不决,可还是无奈迈步进入。
屋内满是油蜡味道,直往鼻子里钻。
外面的阳光照射在屋内,映衬出几道尘埃。
官吏们东倒西歪,无不是呼呼大睡。
唯有一名小厮、一名吏员站在桌案左右。
桌案之上,程之率依然在不停翻看账簿。
全然没有察觉有人进入。
吏员快步上前,拱手行礼:
“见过武大人,昨日摄政王走访街市,寻得一位奇人。特派来度支,帮忙清算账目。”
“哦,好,好。”
武子谦微微点头,转身便要离开。
“摄政王说,武大人早晨会来查验,必须要看得清楚仔细。当然,有些账目还需询问过后,才可最终完成。”
武子谦哪里还有心情查验。
脑子已经乱做一团。
但迫于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上前。
各类账簿堆放整整齐齐,一目了然。
武子谦佯装随意拿起一本翻开。
可刚看上几眼,便错愕不已。
认认真真翻看结束,又看向一旁。
再次拿起其他账簿,依然是无比清晰准确。
接连又看过几本过后,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笑容。
“这些,都是昨夜度支官吏完成?”
“准确的说,是程子率先生,独自完成。旁人不过是取拿、核算。”
武子谦看去。
烛火映衬之下,破袄污秽的程子率,依然在翻看着账簿。
结束以后将账目放在一旁,在纸张上勾勾画画。
吏员拿起一张纸,递在武子谦面前:
“大人请看,这是秋粮折银的算法。待问出这些标注之数,便可以清算完成。”
武子谦看上两眼,不由自主接在手中。
身体倾斜,歪头借助烛火查看。
片刻过后,不禁连连点头:
“妙啊,妙。一劳永逸、事半功倍。”
正在此时。
程子率双臂高举,伸了一个懒腰。
随后面带欣慰笑容:
“起运之账簿全部计算清楚。按照总录,已全部完成。”
小厮在一旁,连忙倒上一杯热茶:
“先生可要吃早点?”
“不吃。”
程子率打了一个哈欠,再无刚刚精神模样:
“我只想好好睡一觉。这个嘛,一百八十二本账簿,一共需付我三百六十四文。”
武子谦瞠目结舌。
这度支的烂摊子,一夜梳理清晰。
怎么,按照账簿数量,才收这么点钱?
吏员、小厮相互对视一眼,一时不知所措。
程子率略显急切:
“这都是提前说好,我牌子上也是……”
程子率这才发现,牌子已经不知去向。
“那这样,三百五十文,哦不,只付三百文好了。”
“程先生莫要误会。”
吏员立即上前开口:
“王爷吩咐,程先生是大才,不可怠慢。莫说三百文,三百两也是不在话下。”
程子率略显安心。
小厮连忙说道:
“我们已经安排了马车,送先生去客栈。”
“不必,我自行回家便是。”
“王爷叮嘱,不可在令先生回去受苦。客栈已安排好帝王套房,另有新衣十二套。”
程子率面露难色:
“可,我这终归要回去洗把脸。”
“客栈房间中应有尽有,房间内便可沐浴。”
程子率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摇头:
“转告王爷,谢谢他的美意。我还是回到家中,才会感觉安稳。”
小厮连忙挡住去路:
“忘了告知先生,昨夜王爷已经派人,将先生那房子拆毁。”
说是拆毁,都算是抬举。
几名亲兵踹上几脚,就已经房倒屋塌。
“什么?”
程子率感到一阵头晕,身体摇摇晃晃。
小厮连忙上前搀扶:
“先生莫急,先在客栈屈居。王爷已经命人,为先生物色宅院。”
“这,这,我不需要,我只想要三百文回家。”
程子率只是觉得,拿了酬劳回到家,才是最为稳妥。
小厮无奈,只得高声大喊:
“先生乏累,快扶先生去客栈。”
两名亲兵立即进入屋内,架起程子率便向外走去。
小厮随即叫醒另一名小厮和吏员,几人快步离开。
武子谦还想攀谈两句,最终却没能落得个机会。
但他马上自嘲笑了笑,连连摇头。
人家已经辛苦一夜,自己又怎好纠缠攀谈?
“吵什么吵?”
郝仁躺在角落,含糊不清说出一句。
武子谦立即大喊一声:
“都给我起来!”
有的人被吵醒,见到是武子谦来到,连忙叫醒其他人。
郝仁被摇晃几下,睁眼见到武子谦,立刻清醒过来。
起身来到近前,深深拱手行礼。
“武大人,再给些时间,我们定能完成。”
武子谦长叹一口气:
“还什么时间?程子率都已经做完。你们啊,快清醒清醒,整理好一切。该去询问的账目之数,速速要来填上。”
武子谦说完,重重一甩衣袖,走出屋外。
所有官吏皆是一脸懵。
一夜时间,竟然全部做完?
武子谦踩在雪地之上,越发觉得步伐轻盈。
嘴角止不住向上。
以前,对摄政王是惧怕。
现在,更多的是敬仰。
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程子谦如此卑微,竟然能立即被摄政王重用。
而且,能给出如此丰厚待遇。
武子谦在江南之事,全然想不明白。
江南距离京都路途遥远,为什么那么多人甘愿追随摄政王,一丝不苟行事。
当他来到京都,自身经历之事,加之所见所闻,再到程子率之事。
武子谦经历过这些后,心中已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