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亲卫离开后,冯可示意大家重新落座。
看到之前的服侍之人已经吓得瘫在地上,冯可干脆自己上前,亲自为张猛斟酒。
举杯同饮之后,冯可才悠悠开口。
“千年来,西羌从未间断过对秦汉的劫掠。可其居于高原,使得秦汉的征讨常常无功而返。
“故要根治西羌之患,一则是护民军必须要进军高原苦寒之地,二则是必须‘以羌治羌’,也就是说,让羌人为护民军引路,以便于找到西羌八族各自的王庭所在。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剿灭西羌八族的理由。
“为了能彻底收服西羌八族,护民军可不能出无名之师。
“雍凉人口稀少,可征之兵严重不足。故雍凉的世家大族反叛,必引西羌八族之兵。征讨西羌八族便会顺理成章。
“长安、陈仓两城中设有太仓,存粮无数。而在冀县,亦以我征西军团出征西域的‘补给基地’之名,从陈仓调入百石粮食。
“今年大旱,粮食对于叛军来说极为重要。故而叛军必会云集于三城之下,试图破城夺粮。
“如此,叛军便会限制在长安、陈仓、冀县三城之下,对雍凉两州百姓,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另外,将军肯定读过《汉报》,知我护民军的战术以围攻、迫降为主。故而,哪怕在这三城之下围攻叛军,亦不会造成过大的伤亡。
“而叛军的普通士卒,只要肯降,便都会放其归乡加入农庄,弃械归农。
“如若明年雍凉两州无灾,内阁将会重建雍州两州,关键是兴修水利,让八百里泰州再次成为天下粮仓。”
张猛可是懂军事之人。
他听了冯可的解释之后,一副目瞪口呆的神情,半张着嘴,口水流出来了都不知道。
冯可、吴畏、李莽三人不以为意,自顾自地吃菜饮酒,给了张猛充分的反应时间。
其实,也难怪张猛如此震惊。
当初冯可等人接到管亥、于禁、谢坚三人的来信,得知整个谋划后,他们三人同样震惊万分。
“这是以整个雍凉两州为局呀。这局太大天,也太惊人了。这是何人能出此策,盖世奇才,盖世奇才也!”
张猛忘了吃菜,忘了饮酒,也忘了说什么,只是不断喃喃低语。
不知过了多久,张猛抓起案上酒尊,一饮而尽,才开口问道:
“行此惊天之谋,必要能顺利攻破函谷关和武关。而且破两关的时间还要差不多,更不能让雍州匡汉军或凉州安汉军前去支援。否则,匡汉军和安汉军便有退路可走,瓮中捉鳖之计恐要落空。”
“叔威将军不愧为将门之子,果然熟知兵法。一眼便看出,夺取两关的时机非常重要。
“时间早了,匡汉军便会逃入凉州,甚至还会伙同安汉军逃入西羌盘踞之地;
“时间晚了,仅靠征西军团三万兵马,难于围歼云集三城之敌。
“故而,在征西军团剿灭冀县城下叛军,再抵达陈仓城下之时,也应是护民军由函谷、武关入关中,围困匡汉军于长安城下之时。”
“函谷关与武关,皆为自古以来之险隘,攻克时间恐怕难以确定。”张猛已经开始站在护民军的立场上思考了。
“无妨!”基本不开口说话的李莽,大手一挥,大大咧咧地出声。
“以我护民军之战力,攻克两关,皆不会超过两个时辰,守军想报信、求援都来不及。”
张猛奇怪地看了一眼平时只饮酒吃菜,从不开口的李莽一眼。
“将军不信?”李莽的倔脾气又上来了。
“勿称吾为将军,称吾本职校尉便好。”张猛以称呼打马虎眼。
“你加入我们护民军,就是将军了。”李莽仍然是大大咧咧的。
然后李莽信誓旦旦地说道:“请将军拭目以待,如若护民军攻破函谷关或武关超过两个时辰,将军可取我身上任何一物。”
说完,李莽又觉得有哪里不妥,想了一下,便马上补充说道:“两个时辰是以开始攻关起算。”
张猛迷惑了。
从李莽自信的表情和语气来看,他们真是不担心攻克两关的时机,仿佛是只要他们想攻,随时都可以攻下来。
张猛突然想到,《汉报》上登载过,护民军有过突袭函谷关的经历。
自古以来,只被攻破过一次的函谷险关,竟然在护民军手上被攻破了第二次。
张猛喜欢研究战例。
他从《汉报》上简单的描述中,也看出那次护民军夺取函谷关,似乎轻而易举。夺关之后,既没有惊动关中之地,也没有惊动与函谷关只有数十里之远的京都。
如果惊动了京都,当时驻守孟津关的郭汜,恐怕早就率军缩回洛阳城中,而董卓也不会因手上兵马不足被吕布胁迫和生擒。
能静悄悄地攻破函谷关,还没有破坏函谷关,这护民军的战力神乎其神了。
他想到自己现在只是降将,可不敢与李莽打赌。
便马上岔开话题,提出又一问题。
“即使护民军可随时攻破两关,可一旦没有围住长安、陈仓城下之军,他们亦可由大散关入汉中。”
张猛没提萧关,也没提叛军会逃往西羌之地的西北高原。
在他看来,由萧关逃往河南地,根本就站不住脚。最终也只能逃到阴山脚下,甚至是翻越阴山,逃往大漠。
数千里逃亡之路,又没有粮草补给,往这条路上逃,只能是取死之道。
而逃往西羌盘踞之地的西北高原,恐怕到了高原上不足十天,便会死伤大半。
张猛因追杀骚扰凉州的羌胡,去过高原地区。
上高原后仅半日,他便头疼欲裂。
而麾下将士大多都与他同样症状,还死了不少人。
从此,他便再也不敢入高原。
那根本不是人能生存的地方。
所以,裴茂、李合率军入高原,同样是取死之道。
那匡汉军、安汉军唯一的退路,便只剩下由大散关入汉中了。
“无妨。征西军团可是骑兵,而且一人三马。如若叛军真要逃往大散关,绝对跑不过征西军团的追杀。”吴畏轻描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