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调动锦衣卫,薛仁贵可没有这个权利,只能是让人向叶白求援,至于其他的支援是不用想了,倒也不是叶白做不到,而是薛仁贵不敢说。
不管是人员还是物资,真要是千里迢迢送来,必然会引起郑国上下的怀疑,那之前的工夫可就都白费了,也就锦衣卫都有着各种身份作为掩护,以参军的名义混入部队倒也不是不可行。
从郑国到锦凌郡,哪怕是以锦衣卫的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那也不是一两日时间就可以做到的,等待叶白的回复或者派出支援,那更是不知道需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而薛仁贵所不知道的是,叶白要想支援他们,尤其是人员方面,根本就不需要那么费劲,而是相当轻松的事情,他所担心的泄密问题,还有郑国朝廷安插眼线、探子的事情,更是无所谓。
在没有收到最新的消息之前,叶白也没有搞出太大的动作来,只是动用少量士兵卡,给薛仁贵补充了一些忠心的士卒,将其补充到了2万人的规模。
此刻,叶白的注意力都已经被秦国的内战给吸引住了。
诸位皇子夺嫡,秦国军事力量内部分裂,打得死去活来,死伤无数,更是波及无数百姓。
只是这场内战与抵抗外敌的战争却是有着极大区别,参战的所有卫军、府军部队,都是曾经的战友、同袍,一同操练、同吃同住,感情什么的不说,彼此之间都很熟悉。
领军将领们更是如此,完全可以说得上是知根知底,有些彼此敌对的将领,甚至还是来自同一个家族,说是兄弟、子侄都不为过。
(pS:不用怀疑,世家传承的过程中,分头下注,乃至分家投靠不同的势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反正不管谁输谁赢,家族都能够传承下去,甚至继续发展壮大)
彼此熟悉,各种常规的战术、战法、计谋什么的都不太管用了,想要引人上钩更是不太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军队的内战就回归到了最原始的战斗,几乎很多战斗都是正面爆发、正面激战,一切都是凭借硬实力说话,计策成为了最为奢侈的东西。
硬桥硬马地正面对撞,让参战的秦国军队损失惨重,为了补充兵员,不得不从各个村庄、城镇乃至县城、府城中强行拉壮丁,连甲胄都没有配备,就随便发了一把兵器就送上了战场。
一群刚刚放下锄头,一天操练都没有过的普通百姓,被送到惨烈的战场,结果可想而知,一触即溃,被获胜方衔尾追杀,直杀得人头滚滚滚、血流成河。
无数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不愿意被拉壮丁,甚至被败兵、溃兵屠杀,干脆带着家人和有限的钱粮逃离了生活多年的家乡,中原四郡之地,几乎是十室九空。
就连各个县城、府城乃至郡城都有大量的百姓逃亡,尤其是那些家底厚实的地方豪族,更是被杀红了眼的士卒屠戮一空,家里的钱粮被抢掠,妇孺惨遭凌辱,比土匪劫掠还要残忍。
真正地印证了那句话:“贼过如梳,兵过如篦”。
朝堂上的众位大臣们,几乎天天都在争吵不休,搞得严肃、威严的紫寰殿变得如同菜市场一般,那叫一个热闹啊。
本来夺嫡就是生死之战,要么从龙之功到手,得到泼天富贵,要么就是赔上官职乃至性命,甚至牵连家族,无非就是成王败寇而已,没有什么好怨天尤人的。
只是现在内战太过惨烈、残酷,很多城池被反复易手,每一次城池沦陷,进城的部队就会对城池内的地方豪族、世家大族来一场清洗,削弱敌对势力的支持力量。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很多地方豪族,乃至世家大族竟然在战乱之中被灭族了。
皇位传承如何,那些被世家大族推上来的大臣们不在乎,反正不管谁当皇帝,都离不开世家大族、将门家族的支持和辅佐,若不然根本就坐不稳皇位,政令连京城都出不去,敌方衙门更是一片混乱。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世家门阀,这就是整个太始大陆的环境,不仅仅是秦国如此,所以秦国这些大臣们,能够在秦国打成一锅粥的情况下,依旧稳坐钓鱼台,安稳地待在京城之中。
可是如今的情况却是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那么多的地方豪族被屠灭,连世家大族都没有能够幸免,这可是断世家的根基啊,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在朝堂上的争论已经不是彼此互相抹黑了,而是同仇敌忾地针对军方的将领,他们的意图很简单,皇子们的争斗他们的确是各为其主,互相下杀手也是寻常。
可为了整个世家门阀,他们此时必须要团结起来,别的不说,不能让军队肆无忌惮地对世家门阀下手。
作为战败的一方,世家们可以拿出大量的家产,用来买命,甚至付出一定的损失,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可被无端端地灭族,那就不行了。
众多大臣们联合在一起,给军方将领还有皇子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乱世之中,掌握军队才有话语权,军队和将领们的地位陡然提升。
那些肆意妄为的将领和军队,既有皇子们故意地放纵,也有真的有些控制不住的原因。
可军队再强、再能打,他们也需要钱粮供给,后方也需要稳定,这些都离不开文臣、世家大族的支持和帮助。
尤其是对于皇子们而言,他们手下的文臣也有了意见,甚至与敌对势力互相勾结,这让皇子们感觉到了危机,不得不下令整肃军纪,严令不得对世家门阀下手,尤其不能再有灭族的事情发生。
命令是下达下去了,可已经松开的绳子,想要重新被收紧,哪有那么容易。
尤其是那些参与了屠灭世家门阀,满足了各种兽欲的部队士卒们,他们一心想着找到机会再干一票,此时让他们收手,自然是怨念极大。
表面上答应得很好,但其实一股劲都憋在了心中,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出来,甚至还有不少人,对上面的将领们也生出了二心。
锦衣卫如今加大了对秦国各个势力的渗透,很容易就弄到了相关情报,传递了回来。
陈平这位毒士看到这样的情报,哪里还坐得住,当即多喝了几葫芦酒,想出了多个计划,然后快速将新命令传达了下去。
在皇子们还有朝中大臣们的联手压制之下,秦军的军纪的确是有一定的改变,虽然依旧有拉壮丁、劫掠百姓乃至杀良冒功的行为,甚至连一些小有资产的地方豪族、商人等等都没有能够逃过他们的屠刀,但至少没有人再将主意打到那些有家底的家族乃至世家身上了。
这也让惶惶不可终日的世家门阀,狠狠地松了口气,赶紧动用各种手段,转移和隐藏家族子弟以及积累的财富,既是防备那些乱兵、残兵,更是防备夺嫡失败之后东山再起、重建家族。
然而好景不长,吃过肉的人重新吃素,那就是说笑,已经尝到了甜头的人,指望他们循规蹈矩,那更是痴心妄想,更何况就算他们想要放下屠刀,也会有人不允许。
一场相当平常的战斗结束之后,获胜者意气风发地走进了城池,完全无视了城中百姓那麻木中带着一丝仇恨的眼神,在投降的官员带领下,进入军营驻地,享受着美酒佳肴。
城内的商人、豪族早就已经拿出了大量的粮食、酒肉,就是为了犒劳军队,保证能够让士卒们吃饱喝足。
作为将领们,待遇更好一些,城内青楼的女子都被强行带到了军营之中,她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将这些糙汉子们伺候好了,不在城中闹出乱子来。
按照正常情况,如此配合之下,进城的军队也基本上是满足了,不会故意为难甚至搞什么大屠杀,毕竟都是秦国人,又不是敌国百姓。
可是在一阵酒酣耳热之际,有些人却是在队伍之中活动了起来。
犒劳军队的物资相当丰盛,酒肉什么的倒是不缺,几乎人人有份,虽然少了点,但对于底层军官还有大头兵来说,却是相当满足了。
只是听着从中军大帐中传出来的莺声燕语,有些人却是忍不住心痒难耐,一边喝酒,一边不断地往那边瞟,眼神中满满的都是羡慕和嫉妒,恨不得冲进去取而代之。
一座县城而已,青楼的数量本就不算多,里面的姑娘更是有限,加上战乱一起,有不少人逃离,青楼也关了几家,少了许多姑娘。
剩下的这些人,也就仅仅能够满足高层将领们的需求,至于底层的军官乃至校尉一级的将领,根本就没有资格,连味都闻不着。
一句句牢骚的话语传入耳边,正好挠中了心头的痒痒肉,本来还有心想要呵斥,强调一下军纪,可看着说话之人满脸通红,就知道他们是真的喝醉了,说的不过是醉话而已,当不得真。
本想着任由他们说去,不理会也就罢了,只是不断传入耳边的牢骚之言,加上从大帐中传来的女子尖叫、呻吟声,以及透过帐篷所看到的人影晃动,他们的心火却是渐渐冒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