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箭矢如狂风暴雨般铺天盖地地向界桥上的士卒倾泻而下,仿佛要将他们淹没在这箭雨之中。然而,面对如此凶猛的攻势,这些士卒们却显得异常镇定,他们迅速举起盾牌,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盾牌紧密相连,形成了一面巨大的盾墙,将箭矢牢牢地挡在外面。每一支箭矢撞击在盾牌上,都会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当”声,这声音在界桥上回荡,让人不禁为那些手持盾牌的士卒们捏一把汗。
尽管箭矢如雨点般密集,但在盾牌的严密防御下,它们的攻势几乎毫无作用。除了少数运气不佳的士卒不幸被射中,界桥上的其余士卒都成功地抵挡住了这一波又一波的箭雨。
盾牌上不断传来的撞击声,让手持盾牌的士卒们心中一阵发寒。他们深知,如果没有这坚固的盾牌作为防御,他们恐怕早已在这箭雨的洗礼中变成了筛子。
经过几轮箭雨的洗礼,张风火满脸愁容地望着界桥上的敌军,心中的懊恼和愤恨愈发强烈。他对这些盾牌兵简直恨之入骨,若不是有盾牌的保护,这些人恐怕早就命丧黄泉,又怎么会像现在这样与自己等人苦苦僵持?
文丑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然而,他的等待并没有持续太久,界桥对面的西方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
当听到声音时,文丑毫不犹豫地果断下令,让界桥上的步卒们迅速向前推进。他深知友军的及时抵达能够极大地减少界桥上士卒的伤亡。
然而,就在张风火和张方二人对这突然到来的兵马心存疑虑之际,斥候却如疾风般疾驰而来,带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启禀两位将军,这并非我军,而是敌军来袭!”
要判断一支部队的来源其实并非难事,只需观察其甲胄便可略知一二,或者留意部队中的旗帜。在这个时代,有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做法,那就是将旗帜与自己的甲胄紧紧绑在一起,或者将旗帜绑在马匹的一侧。这样做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在激烈的战场上能够迅速凸显出自己的存在。
这种行为可以参考后世的“刀马旦”。
通常情况下,只有将领才会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只要他们没有战死,其余士卒见到旗帜便会如虎添翼,士气大振。然而,太平天国却与众不同,他们并不遵循这种传统。无论是将军战死还是幸存,他们都坚决死战到底,毫不退缩。
这种做法虽然看似残酷,但却从根源上杜绝了投降派的产生。因为一旦投降,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卒别无选择,唯有拼死一战。
“是敌非友?那还等什么!直接上去迎敌便是!”张风火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前方,对着身旁的张方高声喊道。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回荡。
说罢,张风火毫不犹豫地猛拉手中的缰绳,胯下的战马感受到主人的意图,立刻嘶鸣一声,调转了方向。张风火稳稳地坐在马背上,手中的长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张方将军,等下你率领的连环马部队只管全力冲桥,不必顾及其他!”张风火转头看向张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至于我,现在就去正面阻截敌人!”
张方闻言,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张风火的计划。他深知张风火的勇猛和果敢,对于他的决定并没有丝毫的犹豫。
张风火见张方同意,心中稍安,随即高声下令:“全军听令!随我一同迎敌!”话音未落,他手中的长枪一挥,胯下的战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出,身后紧跟着他的大军。
一时间,马蹄声响彻云霄,尘土飞扬。张风火率领着大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直奔西面而去,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与此同时,文丑站在军阵之中,远远地望见张风火的大军如疾风骤雨般袭来,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
“来得好!”文丑低声说道,随即便下达了命令,让自己的部队继续向前推进。
文丑所指挥的兵马训练有素,听到命令后,他们迅速而有序地向前迈进,每一步都显得沉稳而有力。
眼看着距离走过界桥还有三分之一的距离,张方开始紧张地组织起自己的兵马,准备按照预定计划行动起来。
在那惊心动魄的战场上,双方骑兵都在战马上激战正酣,骑射是此时的主要战斗方式。张风火所率领的军队人数众多,他们如汹涌的潮水一般,以绝对的人数优势,成功地压制住了来袭的文丑骑兵部队。
张风火站在阵前,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敌军。他心中暗自庆幸,这次终于能够在敌军面前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了。毕竟,之前在界桥之上御敌时,敌军竖起盾牌严密格挡,使得张风火麾下的士卒们无从下手,未能立下丝毫战功。这让年轻气盛的张风火心中不禁有些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然而,当面对敌军的骑兵时,张风火重新找回了自信。他果断地指挥着大军,一轮又一轮的箭雨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射向敌方。密集的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对方的兵马瞬间被箭雨覆盖,损失惨重,几乎十不存一。
张风火见状,毫不犹豫地呼喊着、下达着命令,指挥着大军如饿虎扑食般冲杀上去,展开近身厮杀。以如此巨大的人数优势去对抗敌人,这场战斗的胜算无疑是十成!
战场上,战马嘶鸣,铁蹄奔腾,扬起一片尘土。索敌的利刃在空中挥舞,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伴随着鲜血的飞溅。喊杀声、咆哮声和哀嚎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战场,仿佛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
此时此刻张风火在御敌,张方则是带着自己麾下的连环马在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