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文丑的离去让还停留在界桥对面的骑兵队伍们完全不知所措,他们同样听到了那鸣金的号角声,但此刻他们正身处在敌方的领地,想要撤退谈何容易?
一条宽阔的河流横亘在他们面前,将他们与安全的彼岸隔开。渡河不仅会让他们成为敌人骑兵的活靶子,而且在河面上行驶速度会受到极大影响,这无疑会使他们的处境更加危险。
更糟糕的是,撤退意味着将自己的背部暴露给敌人,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一旦张风火率领大军在他们这支撤退的骑兵后面展开骑射攻击,那么这些渡河的骑兵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惆怅的情绪笼罩着这支孤军。他们望着彼此,眼中都流露出迷茫和无助。作为这支骑兵的队长,他的内心更是充满了绝望。
心中的茫然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被呼喊声所打破,只听闻那张风火以及其麾下骑兵们如雷鸣般高声呼喊:“投降者不杀!负隅顽抗死路一条!”
这一句话如同晨钟暮鼓一般,立刻在还处于迷茫中的这一支孤军所有士卒的脑海中敲响。
能够活着,谁又会去选择送死呢?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在这一刻变得如此真实,如此具象化。
这一支孤军的所有士卒们都开始纷纷下马投降,仿佛只要稍微慢上一拍,就会像那风中残烛一般,瞬间身死陨落。
然而,相较于这些人的果断,还是有一部分人心中存有对袁绍的忠诚,他们宁死不降。
其实,小人物的要求往往很简单,他们只需要袁绍以及其麾下的将领或者谋士稍稍施舍一点物资,这些小人物便会毫不犹豫地献上自己的忠诚。而这样的人,实际上并不在少数。
面对这些不愿意投降的人,结果只有一个:乱箭射死。
近距离的骑射,再加上又是定点骑射,其准头和力道相较于寻常自然是要大上许多。
\"惨叫\"之声在这些投降的士卒之中不断回荡,此起彼伏,仿佛地狱中的恶鬼在哀嚎一般。然而,这些投降的士卒们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恐慌。
他们深知,那些发出惨叫的人,都是那些负隅顽抗、不肯投降的顽固之徒。这些人妄图以死相拼,结果自然是死路一条。而对于这些明智地选择投降的士卒来说,他们的生命得到了保全,自然不会感到恐慌。
在清理完那些负隅顽抗的敌人之后,张风火率领着他麾下的骑兵,押送着这些投降的士卒以及大量的战利品,开始向着张方所在的界桥进发。一路上,这些投降的士卒们都显得十分顺从,没有丝毫的反抗之意。
与此同时,界桥的战局也已经尘埃落定。张方正在清点己方的战损情况,并让士卒们打扫战场。他们将一些还有用的器械全都收拾起来带走,而对于那满地的尸体,由于数量众多且时间紧迫,只能暂时等待后续派遣\"阉奴\"过来清理了。
张风火和张方顺利会师后,二人带着战利品和俘虏,一同前往张牛角的大营。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胜利,不仅成功地打乱了袁绍大军北上的计划,还为己方带来了丰厚的战果。
当张牛角见到张风火和张方时,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二人身上,仔细查看他们是否有受伤的地方。毕竟,张牛角可以说是看着张风火和张方长大的,对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一刻,他对二人的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张牛角深思熟虑后,果断地派遣了一队精锐斥候前往界桥附近游走侦察,密切关注袁绍一方的动向,以防他们突然反扑。同时,他下令让刚刚抵达大营的士兵们卸下沉重的铠甲,稍作休整,以恢复体力和精力。
为了让这些凯旋而归的士兵们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照顾,张牛角特意留下了一部分阉奴,专门负责伺候他们。这些阉奴们训练有素,懂得如何照顾士兵们的生活起居,确保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放松身心。
紧接着,张牛角迅速做出决策,分兵行动。他亲自挑选了自己的心腹将领,带领一部分士兵押送着俘虏,向着林北大营进发。这不仅是为了将俘虏安全送达目的地,更是为了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战报的真实性,让林北大营的将领们对这场胜利深信不疑。
此外,张牛角还特意嘱咐心腹将领,在押送俘虏的途中,顺便将一封来自界桥的战报送达林北大营。这样一来,既能够及时传递重要情报,又能确保战报的真实性得到进一步证实,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完成了这些重要安排之后,张牛角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麾下的士兵们整理帅帐。他要求士兵们将营帐布置得整洁有序,同时让后勤人员准备丰盛的美食,以款待即将到来的张风火和张方二人。
毕竟,他们是得胜归来的英雄,理应受到最好的待遇。如果对他们不好好招待,恐怕会让全军上下都感到心寒。
就在这一刹那间,整个张牛角大营仿佛被一股欢乐的浪潮所淹没,士卒的脸上洋溢着难得的笑容。在这单调乏味的生活中,这样的时刻简直就是一种奢侈,是唯一能给他们带来些许改变的事情。
然而,与此同时文丑却带着战败的部队默默地回到了袁绍的大营。他的心情沉重,仿佛背负着整个世界的重量。
袁绍见到文丑归来,心中的怒火瞬间涌上心头,他差点就要破口大骂。但他毕竟是一个有头脑的世家子弟,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发火,什么时候该忍耐。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自己的怒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
“文丑啊,此次战败,你也不必过于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还有机会。”袁绍安慰道,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文丑低头不语,他知道自己的失败给袁绍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他本是袁绍麾下的第一战将,如今却如此狼狈地回来,实在是无颜面对袁绍。
袁绍看着文丑,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文丑的能力,也明白这次战败并非完全是他的过错。但作为一军之主,他不能不做出一些惩罚,以维护军纪。
“文丑,虽然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我决定罢免你的职位,贬你为我的亲卫。希望你能在这个位置上好好反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袁绍的语气虽然严厉,但其中也包含了对文丑的期望。
文丑默默地接受了袁绍的处罚,他知道这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他感激袁绍的宽容,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在新的岗位上努力表现,不辜负袁绍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