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假死驾崩的事情,到底是没有发生。
毕竟老四他还是要脸的,儿子胡闹也就算了,但他作为皇室家族最后的里面,定要维护爱新觉罗家族最后一丝的尊严,坚守住底线!
不过老四可以严格的要求自己,但这个无奈的老父亲却管不了他那两个混账奇葩的儿子,毕竟儿大不由爹嘛!
而且更让老四心酸的是,这两个糟心的玩意儿遇在一起,说的好听点儿,那就兄弟同心,英雄惜英雄,说的难听点儿,那就是狼狈为奸,臭味相投!
从前有一个逆子弘时跟自己对着干,就已经够老四受的了,结果现在两个逆子遇到一起了,发生了奇妙的反应,那造成的后果和危害,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而是威力直接翻了十几倍。
弘时作为大哥,有着多年的坑爹经验,且自身更是一个绝世大聪明,奇葩腹黑的鬼点子一大堆。
而弘昼作为小弟,虽然是初出茅庐,在坑爹的经验上有所欠缺,但对方却胜在脑子灵活变通,思维敏捷,常常能想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主意’。
这兄弟二人凑在一起,简直就是当世的卧龙凤雏,你就说老四这个当爹的怎么弄吧?根本就没法搞!
老四:唉……别提了!
说多了都是一把辛酸泪啊!
(╥_╥)
而且兄弟两个狼狈为奸,受害的人还不只是老四一个,京城的权贵大臣们更是深受其害,叫苦不迭!
兄弟联手之下,将原本弘时办席收礼,上门吃席的业务进一步扩大,甚至还包揽京中权贵的红白喜事,高价垄断这一行业……
之前弘昼被逼搞假死,他那一出荒唐胡为,那也是因为被某些老家伙们坑了一把,如今对方与自己的三哥联手,将坑自己的人反过来坑害了个遍,十倍百倍的逃了回来!
总之让两人仗着自己的亲爹是皇帝,那叫一个胡作非为,随心所欲,各种荒唐稀奇的笑话更是让京城的百姓看了个遍,连连感叹要玩儿还是你们皇家人会玩儿,果然玩的够花够精彩!
而有这么两个好大儿,老四的日子也注定鸡飞狗跳,丰富多彩,每天拄着拐棍儿追着儿子打,也算是变相的锻炼身体了……
时间就像是襁褓里的小婴儿,昨天仿佛还在扯着嗓子嗷嗷待哺,结果转眼便已长成了人高马大的壮汉,不知不觉间就变了模样。
皇上的身子本就虚耗太多,又加之操劳过度,纵然是有温大医这个医术外挂,但人力终究是不敌天数,两年多的时光,还是让这个男人变得行将就木,奄奄一息……
“咳咳——”
依旧是躺在榻上的男人,床边依旧是对方的两个好大儿,只不过这一次的老四却不是被自己的儿子气的卧病在床,而是这个男人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如同闪烁的烛火,即将熄灭。
这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先是皇上的身体越发衰老虚弱,为了不惹这个老家伙的眼,李静言也跟着断断续续的装病,一副身体不好的模样。
毕竟谁又知道将死之人能干出什么事儿,说不定对方眼红自己活的健健康康,又觉得自己对新君是个麻烦威胁,非要在走之前将自己也一波带走呢?
虽然李静言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但终究还是麻烦,与之相比,装一装迷惑一下对方也无妨。
而经过多年的观察培养,皇上又从太医那里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感自身时日无多,终于是几月前连发了几道旨意。
最紧要的,自然就是新君的人选了,而这个人选也不太出人意料,那就是李静言的二孙子永琏(懒得起名字了,直接照抄四蛋家的,一个孙辈的工具人,大家不用太在意哈)。
对方在一众皇孙当中未必就是最优秀的,但亦算是拔尖的几人之一。
之所以选择永琏,也是出于才智,心胸,兄弟排名,年龄……等等因素的综合考量。
按理来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奈何李静言的大孙子头脑性格方面实在是太像他那个亲爹了,皇上看一眼就觉得糟心,压根儿就没考虑过。
越过了大孙子,向后顺延,自然就是二孙子了,除了自己的大哥,永琏在一众众兄弟之中排名年龄最长,十七八岁的年纪虽然还不是太过沉稳老练,但已然足以继承大位了。
当然了,年纪和排名只是加分项,最重要的还是心胸和手腕,对方在一众皇孙之中亦是佼佼者,故而才能得帝王的青睐,成为新君的人选。
或许在永琏的一众弟弟中,还有天资心性更加卓绝者,但无奈这些孩子们的年龄太小,老四的身子也不好,你没赶上,只能说是时也命也了。
储君人选的确立,皇上并没有搞什么秘密立储,反而是在朝堂上当众宣旨,大张旗鼓的宣扬开来。
皇上如此,恐也是担心皇孙的辈份威望不够,唯恐有人借此生事,质疑旨意的真实性,届时再横生波折……
在这方面,老四当初可是吃了个小亏的,所以轮到自己传位时,他自然是分外注意,当众确立了皇位的传承归属,使得无人再能质疑生事。
而随着新君人选的确定,一系列的变化也围绕着此事随之而发生。
排在第一个的,就是皇上的好大儿,将来新君的老爹——弘时的安排。
这一点老四在旨意中也有交代,来日新帝继位,自会为其生父加封,无需多言。
其实老四打心底是有点儿不想让弘时当太上皇的,毕竟这个死孩子太能胡闹折腾了,让弘时当太上皇,他真怕对方借着身份给新帝找麻烦,有这么一个荒唐胡闹的老爹,老四很替自己二孙子将来的日子感到揪心。
但是真的不加封吧,好像也不行,一个是因为对方终究还是自己的儿子,总不能真的毫无顾忌,让对方处在不尴不尬的地位。
二也是为了新君的名声考虑,皇权交替,本就容易滋生变故,新君若不加封生父,难免对其名声有损,惹得民间议论纷纷,说不定就会有人借机闹事。
当然啦,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弘时这个逆子实在是太能生了,如今的儿女数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五十,未来的新君已经有八十多个弟弟了,甚至将来肯定还会越来越多。
猛虎还架不住群狼呢,如此多的兄弟数量,其中肯定也少不了有野心的,若是没有弘时这个生父帮忙压制,单靠永琏一个人根本就应付不来。
如此一来,新君和生父的父子关系就十分重要了,而弘时也必须有正统合理的地位,这般才能在将来帮助新君压制一众兄弟们,乃至是朝中的一帮老臣。
所以说弘时这个太上皇,还真的是不得不封。
老四:真是傻人有傻福,朕这辈子都没有那小子的福气!
(/_\)大怨种
说过了新君父子俩,就轮到与之相关的女眷们了。
按辈分,首先是李静言这个当祖母的,临死之前,皇上也算是大方了一把,晋封了李静言为皇贵妃。
之所以没能成为皇后,那是因为李家虽然抬了旗,但到底是汉军旗包衣出身,这点是改不了的,所以李静言在老四的后宫里,一个皇贵妃的位置也就做到头了,若是想要再进一步,那就只有等到新帝登基了。
好在李静言也并不在乎这些,皇贵妃也好,皇后也罢,只要不耽误她做太皇太后就行了!
至于皇后不皇后,正妻不正妻的,这些都无关紧要。
而在李静言之下的,就是将来新君,自己二孙子的生母喜塔腊氏了。
对方本是包衣宫女出身,是当初第一批李静言给弘时挑的伺候人事的宫女,这些年喜塔腊氏除了永琏,还孕育了一子二女,也算是子嗣颇多,儿女双全了。
皇上为了抬高来日新君的身份,特意为喜塔腊氏一族抬旗,并将其扶正,给予永琏嫡子的身份。
由此,三阿哥空缺多年的正妻位置,终于是迎来了他的女主人,只是相较于昌亲王福晋的位置,一个包衣出身的女子,哪怕是抬了旗,身份也着实是低了,何况还是妾室抬正的……
不过大家又想到,当今圣上的第二任皇后就是妾室抬正的,顿时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何况喜塔腊氏还是将来新君的生母,早晚都是会加封的,皇上此举虽然算是抬举了,但也不算太过,众人不想得罪来日的主子,自然也没有谁跳出来找不自在,于是这件事情倒也进行的顺利。
不过认真说来,这喜塔腊氏和李静言还真的挺像,一样都是包衣宫女出身,一样的都是从低等的格格做起,最后靠着孩子母凭子贵……
若没有弘时,李静言也没有如今的地位,而若没有永琏,喜塔腊氏也定然没有今日的荣耀。
因着自己的出身,再加上李静言本也不看重这些,所以对于喜塔腊氏扶正,做自己的儿媳妇,她也没有外人想象的那样替儿子不值,瞧不起对方。
包衣奴才又怎样,德妃不也是包衣吗?再早的时候人家歌姬寡妇,还不是照样当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反正弘时妻子的位子在李静言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儿,换成喜塔腊氏,反而还更加好掌控。
单说婆婆儿媳妇儿的辈分规矩,就足以让李静言压制对方,何况对方曾经还是自己身边的丫鬟,自己让喜塔腊氏伺候弘时,更是有知遇提携之恩,这就又是一种压制。
最重要的是李静言早有算计,多年催眠洗脑,儿子是妈宝男,孙子也是自小养在身边被洗脑,更加亲近她这个祖母。
对自己未曾过多相处的亲生额娘,永琏多是客气有余,亲近不足。
层层的压制之下,李静言根本就不担心这个儿媳妇儿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只要她和弘时母子俩都还活着,对方在她们面前就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一切都在掌控之内。
说到这里,未来新君的祖母和生母都有了归属和安排,再往下差的自然就是一个正妻了。
而皇上为永远选定的正妻人选,想必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原本四旦的妻子——富察琅嬅!
嗯……相信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发现了华点吧!
按原本的发展,富察琅嬅应该是四蛋的正妻,而永琏这应该是两人孩子的名字,但是现在嘛……
反正就是挺乱的,大家有空自己捋一捋吧!
将来的皇后人选,李静言也没有过多插嘴的机会,不过皇家选女人,更多的时候还是选家世,容貌和才情是最不重要的,甚至哪怕是能力稍差一点,也可以后来再慢慢培养嘛,反大家教养的女子,底子在那里呢,总是不会太烂泥扶不上墙。
富察琅嬅虽然有耳根子软,没主见,心也不够狠等等小毛病,但也没有太大的缺点,甚至对方这种性格反而更加容易被道德绑架和掌控。
有这么一个人当孙媳妇儿,这对于李静言来说也不算是一件坏事儿。
太医每日都在看诊,皇上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数,故而直接下旨,让礼部和内务府压缩婚事的流程,尽快让小两口成婚,以免自己过世,国丧还得守孝,耽误新君的婚事和掌权。
而也就是在永琏成婚不久,皇上彻底卸下了心里的那口气,身子很快的衰败下去。
如今对方气息奄奄的躺在榻上,后宫妃嫔,皇子皇孙,以及诸位宗亲大臣皆在,只等这位昔日的帝王交代咽气,完成皇权的交替。
————
这两天虽然是两章,但量还是三章的量,只是没有分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