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杭州奥体中心。
阿里巴巴二十周年年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一场精心筹备的盛典将一个人的“隐退”推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马爸爸,在四万名观众的注视下,把话筒交给了张勇,宣布正式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不是退休,是换一种方式继续热爱这个世界。”
“明天起,我要去教书,去做更多年轻人的朋友。”
“这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镁光灯下,笑声与掌声交织。但在屏幕之外,整个中国商界与舆论场却瞬间沸腾。
—
“马爸爸真的退了吗?”
“这是自愿的,还是外部压力?”
“下一个企业家传承接班人会是谁?”
关于“隐退”的质疑与焦虑,在24小时内疯传。
那一晚,“马爸爸卸任”词条破十亿浏览,成为全民关注事件。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家甚至在私下讨论:“我们是不是也要提前布局接班了?”“大时代是不是变了?”
—
星城市,市委常委办公区。
深夜,市委书记李一凡刚刚结束省委调度视频会,回到办公室。他披上西装外套,没有回家,而是默默盯着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
星城微博大数据中心的后台,正滚动刷新着与“马爸爸”“隐退”“接班”“企业家精神”相关的热词路径。
“从2018年底开始,‘企业家焦虑指数’就持续升高。”技术人员低声说,“但今天,直接飙到了历史峰值。”
李一凡静静点头,目光却越过屏幕,看向更远的地方。
他重生以来一直谨慎避开马爸爸相关话题,因为那是一位“站在时代裂缝上的传奇人物”。但今天,他知道——这个话题,已经无法回避。
—
第二天上午,他召集了一个紧急小型专题会,参与者只有六人:李明杰、李晓薇、凡星投资的法务总监、传媒策略顾问、市工商联秘书长、以及大数据风控小组组长。
“我需要大家判断一件事,”他开门见山,“马爸爸的隐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没人说话。
他点了点李明杰:“你说。”
李明杰沉吟道:“它像是一场告别,也像是一种焦虑的传导。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警醒。”
“所有企业,尤其是创始人主导型的,终有一天要面对接班与传承。而现在,公众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传承的是股份,还是精神?”
李一凡点头:“对了,精神。”
他看向李晓薇:“媒体圈反应呢?”
“香江那边一些舆论暗示马爸爸是‘被劝退’,还有‘管资本’的阴谋论。我们平台内容已经设专题,但目前聚焦面还太浅,缺少深度回应。”
李一凡沉吟了几秒,缓缓开口:“你们马上起草一个专题策划,主题叫——《隐退之后,精神何在》。”
“我们不讲马爸爸个人,而是讲:一个企业家的离开,能否意味着一种企业家精神的升华?”
“我们要让受众知道:伟大的退出,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选择。”
—
与此同时,他调出市大数据中心最新报告,红色热词“传承焦虑”、“创始人退出”、“权力交接”、“民企信心危机”连成一条清晰热链。
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几个字:
“企业家的沉默期,往往也是国家与市场关系重构的过渡期。”
这不是简单的权力更替,这是一次全社会集体思维结构的重构。
—
那天傍晚,他站在湘江边,拿出手机,打开微博,在草稿箱里写下一段文字:
“一个人告别舞台的方式,有时不是收场,而是托举他人继续前行。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从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那个选择继续相信、继续承担的时代。
马爸爸不是隐退,而是点燃另一个火种。”
他没有署名,选择用凡星传媒旗下“时代星火”账号发布。
不到两小时,这条微博转发破五万,评论区刷屏:
“你说的才是真话。”
“企业家精神不能断层。”
“退场不是逃避,是成全。”
—
凌晨一点,李一凡回到办公室,坐在沙发上。
他不喝酒,但今晚他破例开了一瓶雪花清酿。
不是为了庆祝,而是致敬——致敬那个站在风口浪尖、也曾扛住万钧压力的“第一代企业家”。
但他更知道:
新时代的企业精神,不能只靠一个人来代言。
“我们要为新一代企业家,构建可继承、能接力、有制度支撑的价值体系。”
这是他此刻最清醒的判断。
—
夜色深沉,星城市远处灯火如星。
他拿出一个小本子,写下下一步战略部署:
1. 推动凡星制定“接班人制度建设试验方案”
2. 联合市工商联启动“未来掌门人培养计划”
3. 组织召开企业家精神新周期研讨会
4. 借助“马爸爸退位”事件,重构公众理解企业家的话语体系
收笔时,他在页面下角加了一行字:
“一个人可以隐退,一种精神不能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