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6年二月初一,仿佛命运的齿轮开始加速转动,大新帝国罗彦的六个儿子,如同六支利箭,分别同时射向曹魏、燕国、东吴和荆汉,战争的风暴瞬间席卷四方。各国皆如临大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在各处战场打响。
在魏国濮阳那庄重威严的皇宫内,气氛紧张得如同拉紧的弓弦。程昱手持一封急报,脚步匆匆地朝着曹操的御书房奔去。此刻,曹操正专注地处理着奏折,抬头便见程昱一脸慌张地闯了进来。曹操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丝不安,问道:“程昱,你如此匆忙,可是有什么要事?”
程昱急忙回应道:“陛下,大新帝国出兵了!”
曹操闻言,先是心头一惊,手中的朱笔不自觉地一顿,但多年的征战与权谋历练让他迅速恢复镇定,说道:“拿来。”
程昱赶忙递上密信,说道:“陛下,罗彦的儿子罗凡于二月初一率领九万大军从陈留出发,目前已经到达小黄县,正直逼定陶。同时,咱们的老对手黄忠和荀攸也率领大军进军泰山郡,冀州方面,庞统也领着四万大军在一旁虎视眈眈。”
曹操快速看完密信,眉头紧锁,陷入短暂的沉思。但很快,他眉头舒展开来,缓缓说道:“此番罗彦派出对战咱们的兵力不过十七万,相比于以前经历的那些大战,这倒算是小打小闹了。”
程昱听曹操这么一说,仔细一想,觉得确实如此,不禁点了点头。
曹操神色一凛,说道:“去把戏志才和曹仁叫来,咱们一同商量一下作战方案。”
“诺。”程昱领命,转身疾步而去。
不多时,戏志才和曹仁与程昱一同来到御书房。三人进入书房后,同时行礼,齐声说道:“拜见陛下。”
曹操摆了摆手,说道:“免礼吧!”
“谢陛下。”三人谢恩。
曹操将目光投向戏志才,问道:“志才,情况你已经了解了吧?”
戏志才点头回应:“刚才在来的路上,程昱已经告诉在下了。”
曹操微微点头,紧接着问道:“志才可有良策退敌?”
戏志才低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陛下,此番大新帝国同时攻打四国,攻打咱们魏国的兵力不过十七万,比咱们预料的要少了很多。而且,经过这三年的精心训练,咱们士卒的战斗力丝毫不弱于大新的新军。最为关键的是,此番罗彦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了他的儿子罗凡。虽然咱们对罗凡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武艺超群,但两军对垒,靠的不光是武艺,更多的是谋略。综合来看,此战咱们占据优势。臣建议,咱们主动出击,在定陶与之交战。”
程昱在一旁附和道:“陛下,久守必失,臣也建议主动出击。主动迎敌,既能掌握战场主动权,又能凭借我军的士气与实力,给大新军队一个下马威。”
曹仁更是一脸豪迈,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末将也是建议主动出击。咱们秘密训练的五万精锐,一直养精蓄锐,此番一定能给大新的新军一个大惊喜,让他们见识一下我魏军的厉害!”
曹操听了三人的建议,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随即应道:“好,既然如此,传令下去,让满宠和朱灵率领一万大军驻守白马,以抵御冀州方向可能来援的敌军,确保我军侧翼安全。戏志才和曹仁与朕率领八万人马前往定陶,与大新的新军一决雌雄。程昱,你率领一万人马留守濮阳,并做好后勤资源的调配与供应,这关乎着前线的成败,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三人齐声领命:“诺!”随后各自转身,带着坚定的神情迅速离去,准备执行曹操的命令,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曹操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自信,他坚信,凭借魏军的实力与谋略,定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扞卫魏国的尊严与领土。而在那远方的定陶,一场激烈的交锋正悄然拉开帷幕,历史的车轮在战火的驱动下,滚滚向前。
夜色渐浓,许昌的皇宫与邺城的帅帐里,两位帝王与他们的谋士们都在谋划着各自的胜算。
而此刻的罗凡,正站在陈留城外的高坡上,看着赵统率领的新冀集团军陆续抵达。四万将士列成整齐的方阵,甲胄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鸦雀无声,只听得见风吹动旗帜的声音。
曹操在许昌收到了各地送来的急报,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眉头拧成了疙瘩。司马懿站在一旁,声音低沉:“陛下,大新军分五路而来,主攻方向应是陈留与泰山郡。”
戏志才轻抚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忧色:“罗彦隐忍三年,此次动兵必然有备而来。五皇子罗凡年轻气盛,却有庞统辅佐,不可小觑。”
曹操重重一拍案几,青瓷茶杯应声碎裂:“传令下去,张辽守合肥,于禁守泰山,司马懿随我去陈留,我倒要看看,这罗凡有多大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仿佛已弥漫开硝烟的味道。他知道,这场仗不仅是为了父皇的嘱托,为了大新的统一,更是为了证明自己——那个曾经只能在沙盘上推演战局的少年,如今终于可以在真正的战场上,挥洒自己的抱负。
“传令各营,”罗凡拔出腰间的佩剑,剑尖直指许昌的方向,声音在夜风中远远传开,“明日开始,加紧演练阵法,三日后,本王要让曹军看看,什么是大新的铁骑!”
“诺!”四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连天上的月亮都仿佛被这气势惊得躲进了云层。
大战的序幕,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