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听了这话,心中猛地一动,眼底闪过了然之色。他与诸葛亮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泛起了默契的光芒。周瑜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抬手道:“孔明,巧了,吾心中思得一计。不如咱们各自将计策写在手掌之中,看看是否英雄所见略同?”
“好!”诸葛亮欣然应允。
一旁的孙坚见状,连忙让人取来笔墨。侍卫很快端来砚台与两支狼毫笔,周瑜与诸葛亮各自接过笔,转身背对着对方,低头在自己的手掌心飞快地写了起来。写完后,两人同时转过身,伸出手掌。
只见两人的掌心之上,都只写了一个相同的字。
“哈哈哈!”两人相视一笑,笑声爽朗,瞬间驱散了大堂内的压抑气氛。
周瑜收起笑容,转身对孙坚拱手道:“陛下,臣与孔明先生想到了一处,此计若能成功,定可大破罗彦大军。”
孙坚看着两人掌心的字,又听着他们的笑声,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他果断道:“朕信得过二位先生与策儿的能力!此事便交由策儿与二位先生全权谋划,不必事事向朕禀告,只管放手去做!”
诸葛亮微微颔首,神色又变得严肃起来:“陛下信任,亮与公瑾定当全力以赴。只是虽然计策方向已定,但还需好生谋划细节。罗彦身边谋士众多,郭嘉、庞统等人皆是智谋过人之辈,若是咱们的计策有半点疏漏,被他们看出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孔明说得是。”周瑜点头赞同,“咱们得把每一步都算到,任何细节都必须推敲,任何问题不能放过,务必做到天衣无缝。”
孙坚见状,便知三人要商议机密,于是道:“汝等三人且在此商议,朕去后堂等候消息。”说罢,他转身离开了大堂。
孙策搬来一张案几,周瑜将江东地图铺在案上,诸葛亮则手持羽扇,指着地图上的乌林一带,低声道:“此处江面狭窄,三人围在案前,头凑在一起,声音压得极低,每一个字都关乎生死,大堂内只剩下细微的交谈声,再也无人能听清他们究竟在谋划着什么。唯有窗外的秋风,裹挟着寒意,穿过窗棂,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奏响序曲…………
吴郡郊外的官道上,铁甲铿锵之声震得泥土微微发颤。罗凡身披亮银锁子甲,腰悬七星剑,勒马立于高坡之上,目光扫过下方绵延数十里的军阵——玄色战旗上“罗”字迎风猎猎,长枪兵列成的方阵如黑铁洪流,弓箭手背上的箭囊泛着冷光,连空气里都裹着肃杀之气。
“殿下,前方便是吴县了。”身旁的徐庶勒住马缰,青布儒衫在风中轻晃,他抬手遥指前方那座巍峨城池,“此城乃吴郡治所,城墙高逾三丈,历来是江东重镇。只是如今……”徐庶话锋微顿,眼底掠过一丝了然,“建业以破,孙坚退守柴桑,陛下的五十万大军又在柴桑外围虎视眈眈,这吴县的守军,怕是早已没了抵抗之心。”
罗凡微微颔首,指尖轻叩马鞍上的铜环,目光落在城头上晃动的“吴”字大旗上——那旗帜被风卷得歪歪斜斜,连城垛后守军的身影都透着几分慌乱,全无往日江东劲旅的锐气。他侧过头看向徐庶,声音里带着几分沉稳:“元直觉得,这吴县城门,会主动为吾等敞开吗?”
徐庶抚了抚颌下短须,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殿下明鉴。眼下江东局势已然明朗,大新一统之势不可逆转。吴县守军虽有两千,却皆是本地子弟,家中亲眷多在周边郡县;而城中文武官员,半数出身本地士族,他们最看重的便是家族存续。如今殿下率军而来,既无屠城之名,又有归降不究之先例,他们若还顽抗,便是自寻死路。依属下之见,不出一个时辰,城上便挂起白旗,城门大开,城中士族、官员便出城归降,迎接殿下。”
话音刚落,城头上突然有了动静——一面白旗从垛口处缓缓升起,紧接着,城门处传来“嘎吱嘎吱”的绞盘转动声,两扇厚重的木门缓缓向内敞开。罗凡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提缰向前道:“元直果然料事如神。传令下去,大军入城后严守军纪,不得惊扰百姓,违令者,军法处置!”
“末将遵令!”身后的赵统高声应和,随即勒马转身,抽出腰间佩刀振臂高呼道:“殿下有令!入城后严守军纪,惊扰百姓者斩!”声浪滚滚,传遍整个军阵,原本肃杀的将士们眼中多了几分收敛,齐齐抱拳应道:“遵令!”
罗凡带着徐庶、赵统及五百名亲卫率先入城。城门内,一群身着官服的人正躬身等候,为首者是个年约五旬的老者,面容清癯,颌下三缕长须梳理得整整齐齐,正是吴郡太守、江东四大士族之一陆氏的族长陆绩。见罗凡走近,陆绩连忙上前两步,拱手躬身道:“吴郡太守陆绩,率郡中官吏,恭迎大新太子殿下入城!吾等愿献城归降,从此归顺大新,绝无二心!”
罗凡翻身下马,上前一步扶起陆绩,语气温和:“陆太守不必多礼。本殿此次率军而来,只为一统天下,让江东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尔等能识时务、主动归降,本殿甚为欣慰,往日之事,既往不咎。”
陆绩闻言,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殿下仁厚,江东百姓幸甚!臣已在府中备下薄宴,为殿下接风洗尘,还望殿下赏光。”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此外,吴郡四大家族及周边各县的士族族长,也都已在府中等候,愿向殿下表达归降之心。”
罗凡心中了然——这些士族是江东的根基,若能稳住他们,吴郡乃至整个江东的局势便算稳住了大半。他颔首道:“既如此,那便叨扰陆太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