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瑁还想跑,梁纲哪给他这个机会,一脚踩在他胸口上。
“饶命……饶命啊……”
刘瑁只觉难以呼吸,抓住梁纲的脚,一张脸迅速涨的通红。
“我已经……照你们说的做了。”
梁纲举起刀,满脸鄙夷的说道:
“我扬州,要你这样的废物有何用?”
话音刚落,大刀就朝刘瑁腹部刺下,直到刀尖顶在地上,后者痛到抽搐惨叫。
李业缓步走来,无语道:“刘焉堂堂一代枭雄,怎么能生出这种儿子,只是可惜了益州之臣,行了,整死他吧。”
梁纲听话,顶着刀柄顺时针一转,强烈的剧痛让刘瑁惨叫的更加卖力。
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梁纲突然拔刀,对着他的脑袋斩去。
鲜血飞溅,刘瑁,卒。
益州有山川之险,又是人口、粮食大州,物产丰富,且并没有被黄巾之乱冲击,是乱世中的一块宝地。
刘焉,胸有大略,为政宽仁,吸引四海有识之士为其效力。
川人虽身形瘦小,但作战勇猛,忠心不二,若全力动员,见十抽一,五百多万人的益州,可拉出五十万雄兵。
方方面面,都预示益州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哪怕临时换庸主,基本盘也够霍霍十几二十年。
不曾想,刘焉的儿子连庸主都算不上,是罕见的蠢夫。
……
成都。
关羽的一意孤行,竟然又一次取得重大战果。
五万人固若金汤的防线,他仅用八千人,居然将对手打的节节败退。
益州军完全组织不起像样的防御。
尤其是赵云那,杀穿了对手好几次。
关羽没着急出手,注视着战场变化,徐庶指着远处道:
“君侯请看,益州军防线左侧有一些部分,仍旧进退有度,维持着张任的布置……但其他大部分地方,已经乱作一团。”
说这话的时候,他有些惊疑不定。
真是怪事,他们在北面的对手张任,防御战指挥的极其出彩,今日怎么会乱糟糟的。
“报!”
传令兵急促跑来,单膝跪地禀告道:“赵将军向左侧冲杀过去,遭遇顽强抵抗,敌主将为邓贤。黄将军试探出其他方向虚实,张任并未临阵指挥。”
关羽心中了然,笃定道:
“张任已被调离。”
徐庶摸着下巴思考一阵,突然朝关羽拱手:
“君侯不可大意,再派人探查一阵,张任为西川名将之首,极有可能设下陷阱,万一我大军倾巢而出,严颜必将顺势从后方攻城,届时我等被张任拖住,全军必溃。”
关羽道:“是否是陷阱,就让我试他一试。”
直觉告诉他,陷阱的可能性极小。
关羽决定让张飞去试探严颜虚实,自己则亲自出现在阵前,引张任露出马脚。
一番操作下,非但没引出张任,就连严颜也不知去向。
而且在冲阵的过程中,真相展露在他们面前。
现在的益州军统帅成了李丰。
原本的副将邓贤,被贬成校尉,只能统领三千人马。
李丰并不是个废物,有统兵才能,但他的才能,不足以让他手持五万大军就能防御住五虎军七千人的进攻。
防线岌岌可危,益州军一退再退。
一日鏖战,汉军占据了大部分张任留下的防御工事。
徐庶直到登上寨墙,仍然觉得恍惚。
益州好端端的,为何要临阵换帅?
他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急匆匆的去寻找关羽,见到了人,他赶紧劝道:
“君侯,如今必须做出抉择。”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趁着张任严颜都不在,不撤了,留在这继续扩大战果。
二,甭管人家怎么样,自己是不是占据优势,都先撤出这是非之地。
寻常人都会选择第一条路,毕竟另一条需要放弃大好的优势,同时还得舍弃成都。
谁料,关羽又一次让徐庶开了眼界。
“全军依次撤往梓潼关,再相机打通到荆州联系。”
关羽非常果断,现在不走,等到扬州军赶来,局势又将逆转。
他倒不是怕了,要是给他点粮食,就是面对三四十万大军,他也要在成都守到天昏地暗。
眼下的真实情况是,再没有粮草支援,将士们马上就会接二连三的饿死。
徐庶对关羽的认识再上一个台阶。
汉军开始撤了。
赵云黄忠为先锋,领七千人在前方开路,主力随后撤出成都,垫后的是张飞。
他们撤后第二日,李业就率人将成都握在了手里。
平叛战争的第一阶段,进入尾声。
庞统处在巴东郡,抵抗着陈国兵的疯狂进攻,同时不断发出书信,遥控着各处战场。
一边命令张鲁死守,不得让汉军从梓潼关逃窜,一边命令纪灵急行军奔赴广汉城,务必堵死关羽的所有退路。
还没完,他还要求李业疯狂抢夺城池。
仗打到现在,庞统取得了丰盛的战果。
他的计划尚未实施完,大半益州就已经被收入囊中,他的威望在全军上下达到顶峰。
快马带着战报返回扬州,每到一地都能迎来阵阵欢呼。
袁术得知消息,大为高兴,当场采纳建议,设置大都督,统筹所有军事,并任命庞统担任。
还封了庞统做益州伯,下令全州给庞统筹备庆功。
在他眼里,麾下有庞统,成就大业指日可待。
昭宁三年十二月,寒风终吹到川地,益州共有一百三十八座城池,其中落入袁军之手的,达一百余座。
为了使第一阶段收尾的更加完美,又为了后续第二阶段的战略展开顺利,众多将领,齐聚庞统帐中听令。
庞统还没到,将军们大笑着讨论着。
“中护军简直就是军神,足以和兵仙韩信比肩。”
“不错,有中护军在,我们不日就能征服荆州。”
“荆州一旦握在手中,天下便是我等说的算了。”
庞统被封为大都督的任命还没传到这里,大家还不知道这件事。
在他们讨论的最激烈的时候,有人喊道:“中护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