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在巴东郡的布置,失败结局无法挽回,如今的区别就在于,是袁军全军覆没,还是吕蒙能率一部分人突围。
结果还需等待几日,庞统正在向梓潼关前线逼近,这里正陷入恶战,纪灵无路可退。
他还并不知道,自己完美的计划已经被破解大半,甚至在他不知道的地方,郭嘉、周瑜也开始发力。
除此以外,便是最被庞统寄予厚望的张鲁、李业率领的十万大军。
整整十万人,神不知鬼不觉的错开诸葛亮的军队,兵锋直指凉州。
整个凉州,只有一个凉州都督马腾,以及麾下一万五千凉州军、一万备倭兵。
张鲁和李业,经过数日跋涉,终于冲出山林。
他们严格按照庞统规划的路线,途中没遇到任何阻碍。
走的是岐山道。
从李业视角来看路线,由成都出发,行军至绵竹,再至涪县,接着是阴平郡进入凉州,攻打武都郡,再夺岐山堡,兵临天水。
将来随时能够挥军东进,长安就在脚下。
还有两条路分别是陈仓道、羌氐道,也能避开沦陷的汉中,但并不在计划当中。
“凉州!”
二人望着眼前风景,呼吸一同急促,大好的功业就在他们眼前。
一旦夺下凉州全境,他们就可以掉头回来重新打汉中,与益州两面夹击之下,局势很快就能平定。
他们行军过程中断绝了和外界联系,根本不清楚纪灵、吕蒙双双陷入危局,半个益州要落入汉军之手的消息。
也不知道自己一旦踏入凉州地界,很快就会沦为曾经的关羽,四面楚歌,连粮草都成问题。
他们眼里只有对功业的渴望。
张鲁现在是袁术任命的益州牧,李业只能屈居副手,向张鲁介绍道:
“天师请看那,”他指向山下远处的城池,“那便是沮县,夺下此处,北伐便正式启动,由此北可达司隶,直插长安,西可从武都道兵临汉阳郡,东可御汉中汉军,甚至将来由此发兵,还可以阻挡益州汉军败退之路。”
张鲁连连点头,此城至多三千守军,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
他当即挥手,“传令全军冲杀,夺下城池。”
“喏。”
张鲁大军行动了,铺天盖地的人冲出去,杀了守城汉军措手不及。
抵抗很顽强,奈何人数差距实在太大,第二日便有袁军杀入城内。
信使玩命的奔跑,总算赶到汉阳郡冀县。
这里是凉州新的治所,为袁绍的手笔。
凉州都督马腾,在此统筹着凉州大军,当他收到消息的那一刹,觉得是在做梦。
哪来的十万大军?
信使信誓旦旦,跪在地上喊道:“恳请都督快速发兵,沮县危在旦夕。”
马腾迅速站起,喊道:“来人,快传令众将来议事。”
不多时将领齐聚一堂,在说清楚情况下,堂内乱作一团。
“沮县不可有失,否则敌十万大军,我等何以抵挡?”
“不错,应当尽快发兵,坚守沮县城池,等待援军。”
“徐荣和段煨都已经撤走,哪里还有援军?”
“周仓将军在三辅一带驻守,遥望凉州,他若肯驰援,七八日内必达。”
声音虽然杂乱,但核心点就是必须快速向沮县增兵。
马腾经过袁绍一段时间的调教,危难时刻,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冷静。
“都安静,先听我说。”
众人闭上了嘴,马腾令人拿来地图,看了一会儿,咬牙道:
“此时增兵就是送死。”
他抬头,寒声道:“十万大军,足以将城池围的水泄不通,由此往沮县还要两日,就算城池未失,我等如何杀入城内和守军汇合?”
众人哑巴了,他们需要用一万五千甚至更少的人数,正面击溃敌十万大军,才可能入城。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马腾继续道:“在者,极有可能我等赶到时,沮县已经丢失,下一个被围的,就是我凉州军。”
经他这么一说,一股寒气在众人心底蔓延。
他们忽略了这股突然杀出的袁军人数,现在一想,对方分明是奔着取凉州而来。
马腾重新低下头看着地图,众将围上去旁观。
马腾围着沮县画了三道半弧,语速飞快道:
“当今,唯有断臂求生,构筑三道防线,层层抗击袁军,减缓敌兵攻势,以待支援。”
“第一道防线,抽调驻守冀县的一个营,外加我的亲兵,昼夜奔袭,从略阳到东狼谷一带,拼死也要拖住袁军。”
这五六千人,是马腾身边能最快调动的兵马了,也是他最嫡系的军队。
刚开打,就派到最前线送死。
马腾继续道:“调凉州军第四十七、四十八营,共计六千人马,沿散关到武都郡城一带布防,为我争取时间。”
有将领着急道:“武威郡那边怎么办?”
武威郡处于凉州最西边,是防范西域国家的第一道防线。
“顾不上了,先把人抽回来。”马腾那叫一个干脆,最后第三道防线,他指向一个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地方。
“第三道防线,我去借备倭兵,外加第四十九、第五十营,共计一万六千人,在故道、散关一带防御。”
第一道防线呈现出西北走向,似乎是在防止袁军逼近治所冀县。
第二道防线亦是如此,按道理来说,第三道防线应该就是冀县保卫战了,毕竟这里是整个凉州的大本营。
但马腾要带着人马到东边去,防守重点成了司隶和武都郡的交界处。
马腾咬牙道:“武都郡丢了,我一人之过。凉州丢了,也不过是诸位与我一起被问罪。可要是让袁军从凉州进入司隶,惊扰到天子。你我,凉州军上下所有人,都是大汉的罪人!”
说着,他抬起头,“说白了,第一第二道防线,就是拿人命为我争取调动军队的时间,是做舍命为天子尽忠、为大汉尽忠的忠臣,还是做千古罪人,你们自己选。谁愿意去前两道防线阻挡袁军?”
现场短暂沉寂,接着众将抱拳齐喝:“末将愿往,不死不退,为天子尽忠,为大汉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