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十九日,诸事皆宜,胤礽正式举行登基大典。
并入住乾清宫。
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瓜尔佳氏的册封大典。
夫妻二人携手踏过丹壁石,走到太和殿之下,转过身,享受万民朝拜。
看着台阶下面,所有臣民都整齐划一地朝他跪拜,胤礽胸腔中突然涌出一股汹涌澎湃的豪情——
这是他的江山!
这是他的子民!
身旁的瓜尔佳氏轻握了一瞬胤礽的手,胤礽回过神,转头看向她。
发现她的脸上尽是恍惚,不由得轻笑一声。
他其实也觉得不大真实。
不过今日过后,他便能大展拳脚了。
今年的年号仍旧是康熙,但明年就能正式更改为他自己的年号了。
胤礽与礼部和钦天监商讨过后,最终将年号定为了“襄逸”。
“襄”有辅佐之意,寓意他的皇位是依靠兄弟们得来的。
胤礽不是什么忘恩负义的人,胤禔等人的功劳他都记在心里,也有打算给他们的爵位都升成铁帽子亲王。
再说了,他的那群兄弟们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烂泥扶不上墙的,他得把他们全都利用起来才行。
在发生叛乱后的这大半个月里,康熙并不甘心就这么把皇权交出去,数次想要往宫外传递消息,让各地总督入京勤王。
然而都被胤禩留下的人手截留了下来。
在那次叛乱之后,胤禩直接把九门提督手底下的三万兵权移交给了胤礽。
而康熙的亲卫和亲军,都被胤礽驱逐出了皇宫。
胤礽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废除满文办公。
对比已经非常成熟的汉语体系,满文就像是个还在穿开裆裤的婴儿,里头不仅有大量词汇发音相同,还相当难书写。
他不想自找麻烦,让自己的办公难度飙升。
然而这一下子就戳到了康熙,以及那一票满人老古董的肺管子。
满洲八旗的所有话事人都不同意胤礽这条政令。
在他们看来,满文是满洲文化的命脉,若是满文不再出现在朝堂上,那很快便会被人遗忘。
他们也很快就会被同化成汉人。
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这些人直接杀到了乾清宫,让胤礽给他们一个说法。
胤礽就知道会有这么一遭。
他也不慌张,直接叫人搬来了几张桌子,让人写字,他挑出一些发音相同的满文和汉文让这些人辨认,并挑出一部分奏折让一部分人翻译。
另一部分人按照这些翻译件再翻译成原文。
结果大半天的功夫过去,大部分人都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
他们吹嘘了大半辈子的满洲文化,在传承了几千年的汉文化面前,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可即便是事实都已经摆在众人眼前了,还有一部分人拿胤礽背弃祖宗礼法说事儿。
胤礽都气笑了。
他们口中所说的祖宗礼法是顺治帝入关之后,满人生下来就高人一等的“祖宗礼法”。
但事实上呢?
没入关之前,这些人还在漫山遍野地打猎,找野果充饥,整日徘徊在饿毙冻毙的边缘,现在才过了多长时间的好日子,就把祖辈那些不堪的过往全忘了?
要论数典忘祖,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典型!
胤礽将祖宗出去打劫捕鱼,寻找山货的事迹摆出来,问他们为什么不效仿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
胤礽也不想将这群老头子得罪死,于是最后补了一句,要想让他收回废除满文办公的政令也可以,朝廷可以聘请一批翻译,这部分翻译的俸禄,就从他们的俸禄中出。
为了防止他们觉得这事儿划算,胤礽还多嘴一句,大清各县区都要聘请翻译。
于是这些人的脸色就更难看了几分。
最终,这群人气势汹汹地来,悻悻然而归。
看着空荡荡的屋子,胤礽嗤笑一声,这群人纯属闲出屁来了。
要是什么事儿都得让他们自己干,忙得脚不沾地,看他们还有没有时间来他这儿找不痛快!
除了这条政令之外,胤礽还给胤禔他们都分配了活干,胤禟作为大清的钱袋子,胤礽给他发布的任务之一,便是建立全权隶属于朝廷银行。
并让人研发难以造假的宝钞。
胤禔和胤祥被他的分别丢到了福建水师和威海卫,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清附近的海域都占领。
最好把附近的小国都发展成大清的血包。
为大清输送粮食、水果、木料、矿石等百姓急缺的商品。
而大清淘汰下来的科技产品,还需要这些地方消化掉。
胤禛除了负责港口关税之外,胤礽还把胤禟手中那支商队全权交给了他,让他负责去全世界搜刮财富。
如果说胤禟做生意还讲一点原则,那胤禛做生意就差“明抢”了。
其实这个年代讲究“仕途经济”,仕途和经济是放在一块的,要说胤禛一点也不懂,那根本不可能。
可胤禛大多数时候都不想跟那些蛮夷讲道理,他只想用拳头说话。
手里握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枪械,要是在做生意上头还看别人眼色行事,那不是胤禛的风格。
至于胤禩,胤礽知道在这群兄弟里头,胤禩的能力其实是最出众的那个。
上辈子他将胤禩丢到港口上,除了因为他本身就适合与洋人谈合作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提防。
即便胤礽活了三世,各个方面都优于其他兄弟一大截,但也没有把握完全压制住胤禩。
可见胤禩的手段谋略乃至心计多出众。
几个月前那场叛乱,明面上是五个皇子共同策划的,但胤礽事后了解完全程,发现这件事的主谋是胤禟,可花心思将所有细节都考虑到的人,却是胤禩。
可以说,如果没有胤禩的心甘情愿,如今他在哪还不好说。
胤禩已经摆明了态度,推他登上了皇位,如果他还处处提防着胤禩,反倒落了下乘。
于是他将胤禩直接放进了内阁,以亲王身份入内阁的,胤禩是古往今来头一份。
有什么事儿拿不定主意,胤礽也会征求他的意见。
还有胤祉。
那日过后,胤祉便大病了一场。
可见当天情绪过激,还是对他的身体产生了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