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家主闻言,忍不住上前几步,
“即便如此,那这些年我们的功劳,万岁爷也不能尽数抹杀吧?要知道当初……”
鲍崇一听,就知道田家主想拿清军入关之前的功劳来压他,鲍崇眉头一挑,直接打断他的话,
“既然田家主想跟本官算账,那本官就成全你!”
“来人!”
鲍崇朝外头喊了一声,众人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发现是几个差役,抬着三口大箱子走了进来。
“这些是大清立国到现在,皇商与内务府生意往来的所有账册。”
鲍崇看向田家家主,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
“田家借着皇商的名头,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捞了多少好处,皇上一清二楚,要是田家主觉得生意难做,尽管将皇商的资格让出来,相信在座想要接手的……大有人在!”
此言一出,屋子里头顿时陷入了安静之中。
所有人的视线都不自觉的集中在了领头的几个皇商脸上,眼底的神色莫名。
如今商贾中领头的家族无一不是皇商出身,若是皇商资格到了他们手里,莫说要交上去三成半的毛利了,就算交上去五成,他们依旧有得赚。
田家主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跟他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他忍不瞥了一眼旁边几个“盟友”,发现其余人都目不斜视。
莫说帮他说话了,连个眼神都懒得分给他。
这群背信弃义的狗东西!
田家家主暗骂一声,随即看着鲍崇脸上堆起一个讪笑,
“公公说笑了……”
鲍崇冷哼了一声,视线扫向其他人,
“诸位可还有异议?”
众人都期待着几大皇商能跳出来跟鲍崇碰一碰,无论成功与否,他们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好处。
然而叫他们失望的是,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自讨没趣。
“没人反对是吧?那运输税一事就这么定下了。”
众人闻言,眉目间皆爬上一缕愁苦,以后这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鲍崇将众人的反应都看在眼中,随即也不再卖关子,将胤礽的另一个意思传达给了众人,
“其实皇上还是念着各位对朝廷的贡献的,还让咱家给你们指条明路,只要你们按照皇上的意思照办,咱家保证你们赚得比现在多。”
“嗯?”
“什么明路?”
众人一听,也都强打起精神,目露期待的看着鲍崇。
“皇上说,周边小国很快就会彻底开放对大清的贸易口岸,让诸位做好准备,诸位若是出国贸易,交了关税之后,便不必再额外交运输税。”
鲍崇笑眯眯的丢出一个重磅炸弹。
“啊?”
“开放口岸?”
“什么意思?”
大多数人都不清楚鲍崇话里隐含的意思,可几大皇商与周边国家都做过生意,自然能听懂鲍崇话里的意思。
朝廷这是又要往外扩张了?
皇商们互相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底的震惊。
鲍崇也没有卖关子的意思,三言两语便将皇上的意思跟在场众人解释清楚了。
除了提醒商贾尽早做准备之外,鲍崇还给他们指明了买船的渠道。
那日过后,商贾们发了疯似的找门路求见瑞亲王,想要优先购置能出海的商船。
加了蒸汽机的商船,每一艘的价格都要两万两银子以上。
除了几大皇商有资本购置多艘,那些中小型家族撑死了也就每家买上一艘。
甚至还有些家族连一艘都买不起。
于是这些小家族一个个都愁的掉头发。
原本他们在了解完价格以后,是不大想往里头掺和一脚的。
毕竟商船的价格对他们来说着实不低。
可当他们发觉几大皇商纷纷下场,甚至每家都购置了好几艘商船之后,也都意识到鲍崇口中的比现在挣得多,可能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但他们这些人,家产大多都在铺子田产上头,家里的现金根本不够购买商船的。
可若是着急贱卖了铺子和田产,他们又不舍得,可不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最后胤禟主动给他们找了个法子,让他们首付百分之三十,此后每个月按规定金额还款,月息仅一分,直到他们还清为止。
小家族的家主一听,觉得这事儿可行,于是纷纷签署了贷款协议。
国有银行的第一单业务,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谈成了。
襄逸四年初,在倭国结束十年还款之后,清军毫无预兆的对其开战了。
胤禔率领五万水师,从福建出发,仅仅花了三天就抵达了倭国。
大军从登岛,到倭奴国王收到消息投降,一共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胤礽还觉得遗憾。
小鬼子就是小鬼子,浑身上下就没有一块硬骨头。
但凡有人敢多嘴硬一句,他就敢让清军搞一回车轮放平。
倭奴国王投降之后,以为还跟上回一样,只要赔点钱就能了事儿。
然而胤礽会这么轻易的放过他吗?
答案是不会。
历史上那些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租界和驻军的模式,胤礽给倭奴来了一整套。
条约中,倭国必须无条件的,将九州地区的所有土地割让给大清三百年,九州地区不允许除本地以外的所有倭奴人进入,就连倭奴国王到访,都要递交上访文书。
由清政府点头同意,倭奴国王才可以踏足。
第二点,倭奴国王需每年提供大清驻军军费五百万两,直至九州地区的租借期结束。
第三点,倭国国都以及各郡县都要有清军驻扎,倭国需提供驻地。
第四点,倭国需无条件开放与大清的通商口岸,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大清商贾在倭国行商。
这明摆着欺负人的条款,果然牵动了倭奴国王那根敏感的神经,他试图跟胤禔和胤祥讨价还价,把条款上的“价格”降低一些。
胤禔直接掏出配枪,抵在了他的脑袋上。
倭奴国王果断认怂。
片刻也不敢耽搁的就签了那份“平安京条约”,就此展开了倭奴世代还债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