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苏州传来消息……”一名传令兵快马加鞭赶到折可大身旁,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禀报道。
“苏州城破?”折可大骑在马上,神色平静地问道,他的目光并未从前方道路移开,似乎对苏州城的战况只是例行询问。
“额……并未破城!”
“那就不必理会!”折可大依旧稳稳地坐在马上,望着前面蜿蜒的道路,嘴角微微上扬,呵呵一笑,随即话锋一转,“杭州境内方腊余孽如何了?”
在他看来,相较于尚未攻破的苏州城,杭州境内方腊起义军残余势力的动向才是当下更需关注的重点,毕竟彻底清剿这些余孽,才算是功绩。
“启禀大帅,杭州境内的方腊余孽已被我军打散,正四处逃窜。不过,他们仍在山林之中负隅顽抗,我军正在全力追剿!”
折可大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继续追剿,一个都不能放过!绝不能让这些余孽有喘息之机,重新聚集起来。传令下去,各营将士务必加紧搜捕,对那些反抗的贼寇,格杀勿论!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
“是,大帅!”传令兵领命,迅速起身,飞身上马。
睦州!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方腊面色严肃,语气决然地吐出两个字:“征兵!”
“圣公还征兵?”包道乙满脸诧异,忍不住脱口而出。
“必须得征兵!”方腊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眼神中透着无奈与坚定,“杭州的那些兄弟还有秀州,明州,都是因为咱们人少,所以才……”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众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兵力不足在战场上吃了太多亏,导致这些重要城池的战局不利。
“兵贵精不贵多啊!”邓元觉忧心忡忡地进言,毕竟,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往往能在战场上发挥出远超人数优势的力量。
“咱们可没时间练兵了!折可大都到睦州了,留给咱们的时间可不多了!”方腊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焦虑,“只能是……让咱们兄弟拼命了!”
众将领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他们明白圣公的无奈,也清楚当下局势的严峻。
可这征兵一事,实在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圣公,征兵虽能暂时增加兵力,但百姓负担过重,恐生民怨啊!”包道乙皱着眉头,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方腊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我又何尝不知。可如今这形势,若不征兵,我们就会被宋军彻底剿灭,到时候百姓一样没有好日子过。告诉百姓,等我们打跑了那些狗官,将江南归到百姓手中,定让他们过上人人富足,官员廉洁,再无压迫的日子!”
只是,方腊说完之后,自己紧握拳头,猛地一挥,“一定会的!”
“摩尼教又开始征兵了?”兵马驻扎之后,折可大正坐在营帐内,听着探马回报,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哈哈一笑,眼中满是轻蔑。
“这摩尼教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日了!临战征兵?犯了兵家大忌而不知!如此庸才,有何惧之?”折可大端起桌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在折可大看来,临战匆忙征兵,新征的士卒未经系统训练,毫无战斗经验与纪律可言,进入战场不过是乌合之众。
这样的军队,即便人数增多,也无法对战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而自己麾下的将士,皆是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精锐,岂会将方腊新征的这些散兵游勇放在眼里。
“大帅,虽如此,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旁的副将提醒道,神色凝重,不敢因主帅的轻视而放松警惕。
折可大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无妨。不管他有什么图谋,在咱们西军面前,都是徒劳。传令下去,让将士们好好休整,养精蓄锐。待我摸清方腊兵力部署,便一举将其剿灭,早日班师回朝。”
“是,大帅!”副将领命而去,心中却仍隐隐担忧。
毕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方腊能掀起如此大规模的起义,必有其过人之处,不可全然轻视。
芒砀营内,烛火摇曳,将宋清和黄文炳的身影映在营帐的幕布上。
宋清听着传令兵传来的军令,神色微微一动,转身对身边悠然品茶看书的黄文炳问道:“黄先生,接下来……”
“接下来,将军只需稳扎稳打便好!”黄文炳头也没抬,依旧慢悠悠地喝着浓茶,借着昏黄的灯光专注地看着书本,仿佛外面的战事都与他无关。
宋清微微皱眉,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十分满意,“黄先生,话虽如此,但具体该如何做呢?还请先生赐教!毕竟,先生如今,也在我芒砀营内啊!”
黄文炳这才放下手中的书本,抬起头来,他放下茶盏,用手轻轻捋了捋胡须,说道:“将军,方腊如今临战征兵,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内部空虚,人心不稳。此时,正所谓一动不如一静,更何况,将军此时还有多少兵力?能有多少作为?与其想着立功,不如想着去战俘营,找些兵卒,补充战力!”
他站起身来,走到营帐中央,“将军,你可是童枢密麾下,只是暂时归属折帅麾下!莫要忘了!而且……”
黄文炳看着外面,见没人,才低声道:“而且,此时,童枢密可是在征讨燕云路上,将军,那可是块大肥肉啊!与其在这里盯着尺寸之功,何不投书童枢密,将你调回河北之地,十之七八,可不如百之一二啊!”
宋清听着黄文炳的分析,心中豁然开朗,连连点头,“黄先生所言极是,是我过于急切了。就依先生之言。”
黄文炳微微一笑,重新坐回原位,端起茶盏,“将军英明。战场之上,最忌冲动冒进。只要我们把握好节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治军如此,治政也是如此!太急了,会出大问题!”
宋清闻言,接连点头,自己便是太急,失了稳重,才会一路落到如此境地,看来,自己这样认识字粗略读过书的,和黄文炳这般当过官的正经读书人,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