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也好,鲜卑也罢,亦或是羌氐羯蛮。
都非不可归汉。
相反,使其通汉言、知汉礼、习汉俗、守汉律,假以时日,远昔便如奴太子金日磾,近昔便如蛮王沙摩柯,皆可为汉之功臣。
至于麾下胡民,若常居汉地,又加以教化,使其知汉礼,勤耕种,长此以往,便与汉人无异,此诚为至善之事。
但羌胡之人,多掠夺成性,乖张跋扈,不知礼法,素无教化。
不可仓促迁入汉地。
【注:诸葛亮用羌蛮之军为其所用,素为黑子所诟病,说是联合外族打曹魏之军,乃是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
在此说明一下。
这事出自《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平南中,移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
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就是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将青羌健壮青年组织起来,组成无当飞军,既可以军律约束,又能为其所用。
注意,这支军队的领导王平和张嶷,都是汉人。
至于那些老弱妇孺,交给当地汉族大姓作为部曲,又设五部督尉来管理这些部曲。
大概率是教其汉礼,汉语,种地,又或是作为家仆劳作等等。
总而言之,不是请他们当爷,更不会配以三学伴。
而是来当“菲佣”,但他还得谢谢咱,
怎么看都是很聪明,又很人道的入汉的手段。
不该成为诟病的话题。
而曹操亦引胡入汉,手段则比较直接。
《晋书?刘元海传》记载,曹操把南匈奴分为五部,“皆居于晋阳(并州治所)汾涧之滨”。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曹操击败乌丸,杀其单于蹋顿,“悉徙其族居中国(应该指代中原地区,和现在不是一个概念)”。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记载: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长安周边)、天水界。
同样是引胡入汉,到底哪个丞相做事更稳妥,哪个丞相做事更危险,明眼人都应该看得清楚。
但即便如此,我也认为五胡乱华也不应该算在曹操头上。
毕竟曹老板无论怎么浪,都治得了他们。
但八王之乱后的大晋,那就不一定了。】
骤令入汉,必易生事端,若操之过急,反激其变,徒增纷扰。
可为何曹魏突然引其军于并州会盟?
诸葛亮不禁担忧。
会不会是曹丕认为自己已难与南汉为敌,故引胡入汉,操北胡之军,妄图以胡汉相杂之师,破我北伐防线,更借胡兵野性,摧我郡县、乱我民心,断我兴复汉室之基?
极有可能。
可是,这样也太危险了。
一旦胡人于中原之地,窥得汉地富庶、便会弃曹魏之制、生割据之心,轻则据城叛离、劫掠州郡。
重则拥兵自立、屠戮汉民,与魏汉三分天下。
届时曹丕非但未能御我,反引狼入室,酿成更大祸端。
这不是诸葛亮意料中事。
因他深知,以司马懿之忠贞志节,必当力劝曹丕勿行此险招。
回梦当初。
他六出祁山,每与司马懿对垒于渭水之滨、祁山之下,皆心有感慨仲达之劲,非同俗将也。
然其二人虽各为其主、兵戎相见,却也在心中互相敬仰。
此人虽以坚壁固守之策阻我北伐,使我兴复大业多历波折,功亏一篑。
然于曹魏而言,他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稳固曹魏根基。
彼时诸葛亮心中暗叹:“仲达虽为吾劲敌,然其为魏之肱股之臣,却是尽职尽责,值得敬佩。”
直到火烧上方谷,秋风五丈原,诸葛亮都是这般想法。
所以,今世之诸葛亮一度认为:
曹丕若强行引胡入汉,司马懿必不会坐视,定会以“胡兵难制、恐生后患”力谏……
而事实上,司马懿却似乎没有力谏。
不仅没有力谏。
貌似率汉胡联军围困陵城,领兵的就是他。
这是几日后,深往西北的斥候,探回的消息。
曹魏与羌胡联军北地建冰障,高耸“司马”大旗,不知所为何事。
司马懿领四胡大军?
诸葛亮感觉有些出乎意料,匪夷所思。
他这般做,不是把曹魏往火坑里推么?
除非……
他有更大的野心。
可诸葛亮印象中的司马懿,不该是乱臣贼子的样子。
还是说前世今生,人亦非会一成不变?
阿斗就是这般,前世平庸怯善,状若俗子,今世却聪颖无比,才华惊天。
那么,司马懿也会不一样么?
“……仲达,难道你真就抛却初心,要借魏室权柄行谋逆之事,做那倾覆社稷的乱臣贼子么?
这……绝不是我认识的仲达。
还是说,你本就如此?
不过是今生某些变数,让你终于暴露出了藏在忠谨面具下的本性?”
诸葛亮皱眉远眺西北,喃喃自语。
忽而心中又是骤然一紧。
他已经猜到了曹操现在流落何处。
现在当如何?
眼睁睁的看着司马懿置曹操于死地?
不,不该这样。
那要去救曹操?
当然也不会。
但当前境况,却不应该再按兵不动了。
趁着司马懿与曹操于西北陵城大眼瞪小眼之际,何不尽早开始北伐?
……
另一边,刘备指挥大军南下,剑锋直指交州。
大军行至南海郡时,东吴守将见汉军旌旗连绵、甲胄鲜明,未敢顽抗便开城归降,仅少数负隅顽抗者,也被赵云、陈到率部迅速击溃,南海郡七日便定;
继而挥师合浦,合浦守将虽据城固守,怎奈蜀军水师沿珠江顺流而下,陆路步兵又昼夜急攻,不过十五日,城防便破,东吴守将束手就擒;
郁林郡地处偏远,却离零陵较近,亦与刘汉最亲。
守军兵力薄弱,听闻南海、合浦已破,郡中官吏百姓无心抵抗,汉军兵不血刃便将其纳入版图。
三郡既下,刘备正点兵备粮,欲乘胜进取交趾郡。
此郡为交州腹心,雍闿和众游离吴将也尽驻于此。
若拿下此郡,即便不得九真日南,也可以说尽得交州之地。
可就在大军即将开拔之际,斥候快马送来一封密信,信封上印着诸葛亮的专属印鉴,刘备见之,当即停驻部署,拆信细看。
信中所言,乃诸葛亮呈刘备之议:请陛下立遣使遍邀五路之师,共起北伐之兵,以图克复中原、兴复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