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东笑着拍拍菜谱:“瞧你说的,好歹我在单位食堂还有饭票,总不能让老婆见不着点荤腥吧?”
叶安妮握住他的手,笑盈盈地看着他。
“点了这么贵的菜,又让我出面陪着吃饭,你干嘛对唐群峰这么重视?”
“唐群峰以前是沿海市的书记,他和你们叶家来往密切,你在这里会拉近一些关系,吃着你们常吃的海鲜,唐群峰的心情肯定大好,我请他帮个忙,他应该就不好拒绝了吧。”
秦云东陪笑向叶安妮招供。
“哎哟,我家老公啥时候也学会这一套了?”
叶安妮笑嘻嘻地用手指勾起秦云东的下巴。
在别人眼里,秦云东是个令人敬畏的大人物。
但是在叶安妮眼里,秦云东只是她最钟爱的丈夫。
“人在江湖走,虽然我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但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走人情世故的路子。”
秦云东无奈地笑了笑。
他的确不喜欢吃吃喝喝谈工作,如果有时间,他会用更正规的方式说服唐群峰。但他很快要去欧美考察,实在没时间和唐群峰消耗,只能用最快速的方式来解决,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从来没有看过老公走人情世故,这一次真要开开眼,好期待哦。”
叶安妮笑着给秦云东倒了刚沏好的茶。
不多时,武辰引领着唐群峰和他的秘书邹天遇走进包间。
“唐省长,你真准时啊。”
秦云东微笑着和他握了握手。
“云东,私下场合不要称呼职务了,你就叫我老唐吧。今天你们夫妻俩怎么想起请我吃饭了?”
唐群峰笑容可掬地扫视着秦云东和叶安妮。
叶安妮落落大方的主动接话:
“我一直忙着新房装修,后来才知道您到w省了,我一直责怪云东没有早点告诉我。唐书记,您给我们叶氏集团很多支持,既然高升,说什么我都要出面请您吃一顿饭啊,要不然,我爷爷一定会责怪我礼数不周的。”
叶安妮的话面面俱到,尤其是故意称呼他以前的职务,让唐群峰很有些他乡遇故知的感慨。
“安妮到底是大家闺秀,这话说得没毛病。”
唐群峰笑着坐在主位,他回忆和叶家的交往,随口就能叫出叶九唐、叶权昭、叶安夏等叶家头面人物的名字。
秦云东觉得很意外。
唐群峰过去是沿海市一把手,结识全国闻名的叶氏家族并不意外,但能熟悉到这样的程度,那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但这样的想法只一闪而过,他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说服唐群峰支持辛胜利的改革。
看秦云东和叶安妮陪着唐群峰说话,武辰也没有闲着,他主要精力都放在照顾邹天遇身上,不但沏茶递烟,而且也主动和他攀谈,不让邹天遇有被冷落的感觉。
好在邹天遇也很健谈,不断夸赞秦云东对临江市的贡献,这让武辰也很有面子,两个人聊起天来也很热络。
等热菜上齐,聚会就此正式开始。
唐群峰架不住叶安妮以叶九唐的名义敬酒,只能连喝了三杯。
“云东,叶九唐老先生是个世外高人,当年我在沿海市启动改革的时候,叶老先生给我不少帮助,可以这么说,没有叶家的鼎力协助就没有我的辉煌成绩。”
唐群峰讲述了沿海市当年基础建设同样面临缺少资金的窘境,当时叶九唐利用各种关系为唐群峰找来巨量资金,为沿海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回报叶九唐的支持,唐群峰也是尽量照顾叶氏集团拿到最好的项目,叶氏集团也趁着这股东风,一跃成为全国一流企业。
本来这些话是上不了台面的,很有可能成为某些人举报唐群峰涉嫌官商勾结的证据。
但因为秦云东是叶家的女婿,唐群峰说话也没有那么顾忌。
本来嘛,叶家人说不定早就把这一段历史告诉了秦云东,他就算瞒也瞒不住。
唐群峰这么讲也是在测试秦云东对他的态度,以便将来采取不同的对策。
秦云东看出他的心思,于是淡淡一笑:
“当年刚开始改革,没有那么多明文规定,资本野蛮生长有历史原因。法不及过往,我能理解,而且也很钦佩老唐和我阿公都是有魄力敢想敢干的人。”
秦云东的话让唐群峰吃了定心丸,唐群峰非常畅快地赞扬秦云东说得透彻。
因为巨大的不确定性,改革初期的十年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风险,如同地雷阵和万丈深渊,想要探索改革方向,那就必须做好身败名裂的思想准备。
唐群峰感慨说,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他甚至已经写好了遗书,如果真的因为改革获罪,他无法接受蹲监狱的耻辱,肯定会一死了之。
不过,一切还好,他总算在惊涛骇浪中闯过来了。
秦云东也有些感动,虽然两人政见不同,但唐群峰无愧改革先行者,的确为改革做出过贡献。
秦云东是第二代改革继承者,吃着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总不能对老前辈求全责备。
“老唐,我敬你一杯酒,敬你改革的勇气和胆识,值得晚辈继承发扬这样的精神。”
秦云东双手端起酒杯递给唐群峰。
唐群峰被说得眼圈有些发红,他接过酒杯拍拍秦云东的肩膀:
“云东,你说了一句公道话啊。就冲你这句话,这杯酒我喝了。”
唐群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他喝的不是酒,而是秦云东的理解和敬意。
唐群峰抹了抹嘴,笑起来:“痛快,现在才算喝出点意思了。”
秦云东看唐群峰心情很好,顺势递给他一支烟,开始转到槐荫市国企改革的争议。
唐群峰听完刚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转念一想就觉得不对。
秦云东是槐荫市国企改革的总设计师,现在提起此事绝不是征求他的意见。
唐群峰有丰富的阅历,只是稍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秦云东请他吃饭,原来是为了槐荫国企的事。
他平静地问:“云东,你觉得槐荫国企改革应该选择哪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