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二十六年的新年快要到了,京师一派喜气洋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一批批锦衣卫和东厂不断的运输着各种上贡物品进入紫禁城,这些都是今年新年朱厚照要求采办的。
今年他要准备一次特大的新年团圆节。
到腊月二十五开始,京师诸司百衙已经开始陆续放假。
内阁是最后一班休沐的衙署,杨廷和将今年最后的一些事首位。
今日一早,严嵩那边已经督促报刊司发表了一些关于地方上太监鱼肉百姓的文章,内容上杨廷和也很满意。
到中午时分,靳贵先来找到杨廷和,道:“阁老,我这边的事已经全部完成,人员和船只都已经准备妥当,来年开春就能出海。”
杨廷和微微颔首,对靳贵道:“好好回去过个好年,早点回去歇着吧。”
“多谢阁老,阁老也早点休息。”
“嗯。”
等靳贵走后,梁储和费宏等内阁次辅先后也来和杨廷和作别。
最后则是严嵩抵达了杨廷和的值庐。
“阁老,若是无事,下官也就回去了。”
杨廷和看着严嵩,叮嘱道:“这段时间报刊司每日依旧要审稿,你打个条子过来,本官给你批了,趁着户部还有人在,去户部支点钱,给还在值守的报刊司同僚们发一些过节红包吧。”
严嵩感恩戴德,拱手道:“多谢杨阁老关心,下官这就去写个条子。”
“嗯。”
杨廷和揉了揉眉宇,对外道:“去召兵部左侍郎过来。”
“喏。”
没多时,兵部左侍郎翟鹏抵达内阁。
自刘大夏被定罪罢黜后,兵部尚书位置一直悬空,杨廷和建议过朱厚照让左侍郎翟鹏接班,翟鹏是弘治十七年进士,九年时间一路高升,多都是杨廷和暗中提拔。
倒不是杨廷和假公济私,若是翟鹏没有这个能力,杨廷和也不会提拔他,他也无法在兵部服众。
翟鹏是有能力的,在位期间整顿 边防,做过许多贡献。
不过朱厚照没有同意杨廷和的建议,兵部尚书的位置朱厚照一直在给王守仁留着,即便不是王守仁,杨一清也可以接替,总之还轮不到资历更浅的翟鹏接任。
“见过杨阁老。”
杨廷和微笑了一下,道:“志南啊,快到年关了,你下个令,让九边认真防御,莫要再出一年前事故了。”
去年年关的时候,小王子统一鞑靼部落,旋即对大同、宣府发起了猛烈袭击,造成了大同百姓损失惨重,城池被破,索幸小王子没有更进一步,但那一次已经让整个帝国人心惶惶。
杨廷和不希望再出现这么一次变故,此前他们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总认为在冬天,北疆的蒙古人不会对大明发动袭击,但自那以后,杨廷和就不得不让边军在冬日也抓紧防守。
翟鹏拱手道:“下官知晓了。”
杨廷和嗯了一声,看他一眼,道:“兵部人才济济,老夫纵是欣赏你的能力,奈何老夫也无通天手段。”
“你便慢慢历练,总有一天会更上一层楼的。”
翟鹏心里感激,对杨廷和道:“学生一路受恩老师栽培许多,已是感激不尽,岂敢奢求太多?”
杨廷和笑道:“你是有大能力的人,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机会总归会有的。”
“嗯,今日办好差,也早点回去休沐吧。”
翟鹏拱手道:“是,阁老新年健康。”
“嗯,去吧。”
“下官告退。”
杨廷和再次坐在太师椅上陷入冥想,他得趁着最后一天,将所有事安排妥当,毕竟此番休息后,最起码还要十余天才能重新办公,避免出现一些他没安排妥当的事。
杨廷和又想了很久,然后又召礼部尚书过来,问了礼部尚书外邦上贡等事宜,最后又召户部尚书过来,要求户部尽快核算好去年一年所有收入。
即便年关休沐,户部也需要将今年的财政全部核算完毕,户部应该是年关前后最忙的衙署。
待一切安排妥当,已是傍晚,当所有衙署的官吏全部离开紫禁城后,杨廷和才结束弘治二十五年最后一日的办公。
天色渐渐黑了,皇宫已经点起了灯火,外面还在下着雪,杨廷和脱下官袍,披上大氅,背着手离开紫禁城。
刚出紫禁城,便在风雪中看到自家儿子在雪中撑伞等候。
父子二人虽然同朝为官,但平日很少见面,避免被人非议,也只有今晚,杨慎才敢在宫外等待杨廷和出来。
杨慎撩袍,撑着雨伞快速朝杨廷和走去,将雨伞给杨廷和撑住,忙道:“爹,您辛苦了。”
杨廷和面色严肃,微微颔首道:“嗯。”
“你最近在翰林院如何?”
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碌,很少会顾及到儿子的情况,也不能偏向杨慎,免得都察院弹劾,一切只能靠杨慎自己,这是父子同朝为官的弊端。
杨慎道:“我在主修前朝史料,一切都还算顺利,同僚们通力合作。”
那是因为你爹我在。
杨廷和没有说出来,如果不是他在内阁首辅位置上,杨慎的遭遇未必不会和严嵩一样。
他语重心长的道:“你要多想想如何为官,如何做人处事,不可尽信别人的好心,也不可随意接受旁人的结交。”
“你爹是内阁首辅,想要通过你结交你爹的人很多,你明白这些道理吗?”
杨慎点头道:“我已推辞了许多同僚的宴请,有些实在推辞不过只能去赴约,我也知晓他们的想法,总之爹你放心,我会把握好分寸,不会让他们接触你。”
“嗯。”
杨廷道:“结党史大忌,切记,勿要被人抓住把柄,我现在做的事越多,就有越多的人想对付我。”
“未来我还要做更多的事,会有更多的人要对付我,他们在我身上找不到突破口,未必不会将目光投向你。”
“总之你要处处小心,莫要做出格的事,克己守礼,本本分分清清白白的为官。”
杨慎肃然道:“爹,孩儿知晓,你放心便是!”
“走吧,上轿回家,好好过个年。”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