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48年的悄然离去,陈哲在永乐岛的建设工程也逐渐接近尾声。
除了港口和半山的楼房外,陈哲并未大规模地兴建其他楼房。而且,这些楼房的高度都被严格限制在四层以内,并没有建造高于四层的建筑。
在永乐岛的山顶和南威岛上,两座崭新的雷达站拔地而起,它们犹如两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海域。
与此同时,陈哲所聘用的日本籍飞行员和海员们的合同大部分都已到期。其中一部分人选择继续为陈哲的公司效力,并决定在香港定居;而另一部分人则毅然决定返回日本,去追寻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陈哲一直怀揣着一个宏伟的愿景,那就是将永乐岛和南沙群岛打造成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因此,除了已经修建好的部分军事设施外,他果断地停止了其他军事设施的建设。不仅如此,他还对岛上居民的枪支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在平日里,居民们的枪支都被妥善地锁在各自的家中,公共场所更是严禁携带枪支。即便是出海捕鱼时,也尽量减少携带枪支的数量,以确保岛上的安全与和谐。
他在岛上开设了酒吧和餐厅,并且招募了来自日本和朝鲜的女人前来工作。这些异国风情的女性不仅为酒吧和餐厅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吸引了众多来自香港的英国人和菲律宾的美国人前来度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岛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度假胜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其中,不乏国内的一些有钱人,他们被这里的宁静和美丽所吸引,纷纷前来躲避战火。
与此同时,在中国大陆上,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正在激烈进行。这就是着名的三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12日。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在东北地区成功歼灭了国民党军47.1万余人,彻底解放了东北全境。
紧接着,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爆发,一直持续到1949年1月10日。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在华中地区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55.5万余人,为后续的渡江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平津战役于1948年11月29日打响,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通过巧妙运用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成功迫使傅作义集团接受改编,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这三大战役的胜利,不仅对中国的解放战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遭受重创,解放军在兵力和战略上占据绝对优势,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陈哲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背景,目前只能选择暂时待在台湾,以躲避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麻烦。
而对于大舅哥李开来,陈哲其实早已通过某种方式向他暗示过,一旦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可以通过发电报的方式与他取得联系,届时这边会安排飞机前去接应他,确保他的安全。
陈哲的其他大舅哥都是解放军的人,只需要保持交易就行了。
陈哲同样也将这派飞机的话转达给了蒋纬国。
然而,此时的局势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乐观。
陈哲的姨父所率领的嫡系精锐主力部队已经遭受重创,几乎损失殆尽。
时间来到了 1948 年 12 月 15 日,黄维兵团在战场上被彻底击溃歼灭,这无疑给国民党军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紧接着,在 1949 年 1 月 10 日,杜聿明集团在陈官庄地区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被全数歼灭。
至此,蒋介石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也彻底失去,国民党军队的败局已定。
在经济方面,国家正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1948年11月8日这一天,市场上的米价出现了惊人的波动。
上午,一石米的价格竟然高达三百圆,但即使如此高昂的价格,也只是有价无市。
而在场外,米价更是飙升至六百圆,然而即使这样,人们仍然难以买到米。
到了中午时分,黑市上的米价已经被喊到了一千圆一石。
然而,这还不是终点,下午时米价进一步攀升至一千四百圆。
傍晚时分,甚至有人以一千八百圆的天价,才成功购进一石米。
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也在急剧尖锐化,特别是桂系的施压。
李宗仁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被选为副总统,而白崇禧则手握桂系主力第七军等部队,坐镇武汉,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此外,来自美方的不满也给局势带来了更多的变数。
1948年11月27日,宋美龄赴美求援,但却遭受了难堪的冷遇,这无疑让国民党的处境更加艰难。
最终,在1月21日,蒋介石发表了《引退谋和书告》,宣告自己的引退。
老蒋黯然引退,悄然下野,这一消息犹如平静湖面被投入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陈哲作为老蒋的亲戚,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他必须直面各方的反应和压力。
在这风起云涌的局势下,陈哲毅然决定率领舰队离开高雄港,直接进入长江去往南京。
然而,他此行的目的并非是去打仗,而是要将蒋纬国表哥平安接回。
原来,特战第一师在蒋纬国的率领下参加了淮海战役。
这场战役异常惨烈,特战第一师在徐州损失了半个团的坦克装备。
幸运的是,有几位机智的团长在关键时刻察觉到形势不妙,果断带领炮兵部队撤退,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
陈哲深知战争的残酷和无常,他对蒋纬国并无丝毫责备之意。
毕竟,换作是他亲自指挥,恐怕也难以在如此激烈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当陈哲抵达南京郊区时,终于与蒋纬国重逢。
尽管陈哲已不再担任师长一职,但那些曾经跟随他的军官们见到他时,依然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
陈哲看着表哥那一脸的愁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和安慰之意。他轻轻地拍了拍表哥的肩膀,说道:“表哥,别太担心了,我们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的。”
表哥抬起头,望着陈哲,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但忧虑并未完全消散。
陈哲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向那支已经略显疲惫的部队。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全体集合!”士兵们迅速响应,整齐地排列在他面前。
陈哲扫视了一眼这支队伍,心中暗自叹息,原本庞大的部队如今只剩下七千多人了。
陈哲走到队伍前方,代替表哥下达了命令:“听我口令,将辎重装车向江边集结!”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车辆江边行进,朝着江边赶去。
到达江边后,陈哲再次下令:“重装备全部上登陆舰,人员登上军舰!”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各种重武器和装备搬运到登陆舰上,然后有序地登上了军舰。
然而,就在这时,江防部队突然出现,试图阻拦他们的行动。
陈哲毫不退缩,他果断地命令舰炮瞄准那些阻拦的人。
舰炮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炮弹如雨点般砸向江防小艇两侧。
江防部队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四散逃窜。
经过一番紧张的交涉,陈哲最终与江防部队达成了协议。
他同意留下所有的卡车和两个团的装备,以换取部队的安全通过。
虽然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一部分战斗力,但在当前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