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前,陈哲在仓库门口里接见了从西安那边远道而来的荣誉第三师的伤残军人。
经过一番询问,陈哲了解到,原来几个月前,有一些人回到西安和山里的原根据地去接他们的家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陈哲在海外建国的事情告诉了这些伤残军人。
据这些伤残军人描述,那些回去接家属的人穿着非常体面,而且携带的钱财都是永乐银币和美元。
他们还拿出了一些照片,向这些伤残军人详细介绍了永乐国的生活情况。
在照片中,永乐国的景象令人心生向往。
那里有吃不完的鱼虾,清新的海风拂面,美丽的小岛点缀在辽阔的海洋上,金色的沙滩绵延不绝。
每家每户都拥有自己的小院和土地,港口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渔船和军舰。
这样的生活场景让不少伤残军人都心动不已。
而且,他们对四海公司也有所耳闻,因为来接家属的人在离开时,就带走了好几户男人没有回来的家属。
那些家属到达上海后,立刻给邻居们写信,告知他们四海公司有船只可以直接经由香港抵达永乐国。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船票,只要报上自己的身份,也能够顺利成行。
陈哲对于有人愿意前往海外这件事感到有些意外,但他也意识到,确实有人回去接家眷的事情他是知晓的。
当时,他还特意指示相关人员为这些人发放护照,并给予了一定的补贴。
来的那些伤残军人陈哲基本上都认识,毕竟他们曾经都是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
既然人都已经来了,陈哲自然不会将他们拒之门外,于是决定便带着这些人一同返回。
这一次前来的人数可不少,不仅有伤残军人本人,还有他们的家人,拖家带口的加起来将近有一千人。
如此庞大的队伍,让陈哲不禁有些感慨。
通过与这些人的交谈,陈哲了解到了许多情况。
原来,有些人在抗战胜利后就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原籍,而另一些人则因为已经在当地置办了家当,并且娶妻生子,所以就留在了机场附近的商业街。
还有些人舍不得山里的土地,留在了荣誉第三师开辟的根据地。
商业街的人与山里的人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陈哲也发现自己带出来的人与山里其他红色领导的人理念并不相同。
曾经,有一些人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西安这边联系,表达了将家属接到越南的愿望。
还有一些人亲自回来,带走了一些人前往上海,然后再转道越南。
当时,许多人都选择了离开,但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他们的任何消息。
陈哲耐心地向这些人详细解释了部队的种种变化。
他告诉他们,部队已经从陆军转型为海军,并且还有一部分人留在了改编后的特战第一师。
由于陈哲一直以来都行事低调,他的照片从未在报纸上刊登过。
因此,真正知道部队具体位置的人非常少,只有四海公司和家诚公司与部队保持着紧密的联络。
如今,有人身着华丽的衣服荣归故里,回来接人。
这让不少人的生活状况显得相形见绌,他们心中也不禁萌生出想要离开的念头。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荣誉第三师在山里的根据地。
由于失去了部队的保护,这些根据地遭到了许多侵占。
那些拥有枪支的人,即使手中有枪,也不敢轻易拿出来使用。
毕竟,以前是与小日本作战,拿起枪来对抗敌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如今,面对的却是自己人,又怎能轻易地用枪相向呢?
由于内战不断,死亡人数日益增加,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愈发强烈。
就在这时,回来的人带回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陈哲在海外成功建国!
这个消息让许多人震惊不已,尤其是那些曾经与陈哲有过关联的人。
当他们得知那些投奔陈哲的人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时,留在国内的人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冲动。
于是,有人开始带头,与山里的人们取得联系,共同商议前往上海的计划。
经过一番组织和筹备,他们终于踏上了征程。
一路上,大家心情忐忑,对未知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担忧。
当他们抵达上海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瞠目结舌。
今天看到有船队靠上码头,巨大的军舰和大船停靠在港口,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场景。
一开始,人们对这些庞然大物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它们的用途和意义。
然而,当有人远远地看到陈哲和他带领的士兵时,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老长官如今竟然拥有如此众多的军舰和船只!
陈哲站在岸边,看着这群远道而来的人们,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些都是他的兄弟姐妹,他们历经艰辛来到这里,都是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生活。
陈哲转身对副官吩咐道:“在这些兄弟姐妹上船之前,给每人发放 10 美金。另外,安排他们先去洗澡、换衣服,然后再上船。今晚为他们准备一顿晚饭,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从明天开始,他们就跟着部队一起吃饭,官兵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你去安排陆战队配合你完成这些工作。”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港口的码头上,货轮静静地停靠在岸边,等待着装载货物。
与此同时,蒋纬国的船只也在忙碌地装运着各种货物,船员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
上午时分,港口开始热闹起来,不少衣着光鲜的有钱人陆续前来询问船票的情况。
当他们得知不仅可以乘坐船只前往目的地,还能托运货物、家具甚至汽车时,这些富人们的情绪瞬间被点燃。
他们毫不犹豫地掏出真金白银,纷纷涌向售票处,抢购船票。
到了中午,第一批四条船已经装满了乘客和货物,汽笛长鸣,缓缓驶离港口,向着香港的方向破浪前行。
下午,又有两条船启航,这次它们的目的地是台湾。
傍晚,蒋纬国的船队也出发前往基隆港。
陈哲站在码头上,看着一艘艘船只渐行渐远,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他随即发电报,调来了四架水上飞机,准备参与接富商的工作。
安排好一切后,陈哲转身带着两个摄影小组,开始了他的电影拍摄计划。
他的第一部电影《血战淞沪》和第二部电影《绝恋黄埔江》都将在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取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