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整个会议室里,还在接着开会,而会议室外,天色阴沉,两道雷声以后,却是突然下起了暴雨。
而在楼下,执行任务的战士,却好像是没有感觉一般,手握钢枪,依然目光如炬的在楼下警戒。
会议室里,申奥的手已经记的都快抽筋了。这一场场的战斗,一次次大规模的战役,让他密密麻麻的记了一个小本子。
陆洋也打字打的,手都快冒火星子了。只有宁皓在庆幸,幸好,自己干的是摄影啊。
这些老人家,使劲的在回忆着,回忆着那些牺牲的战友,想要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把每个人都记下来。让这些战士,能以影像的方式,被后人所看到。
“我38军的郭忠田,葛舰岭上,带着一个排的战士,阻击美二军。
歼敌200余人,缴获火炮六门,汽车58辆,全排零伤亡。
获上级授予郭忠田英雄排称号。立个人特等功,震惊国际……”
“不是,刘老英雄,你这是不是记错了?虽然我知道你们38军猛,很猛,非常猛……
但是你这再猛,歼敌200多人,缴获这么多武器装备……己方0伤亡,这???
刚刚那位郭恩志老英雄,歼敌800多,我军还伤亡16人呢。
我这不是怀疑啊,主要是这个数据也太……”
陆洋苦着脸,小心翼翼的朝老爷子问道。
许编辑倒是喝了口茶,不紧不慢的回道“老爷子没记错,就是歼敌200余人,我方零伤亡。
这有什么的,蔡老英雄还坐那呢。他们十来号人,歼敌400多,轻伤三个。”
“咳咳咳咳……”正在喝水的宁皓,差点没呛死在摄像机后面。
“我15军的崔建国,大水洞战役。穿插至敌军腹地,遭遇敌军。
一场遭遇战打完以后,顶着肺结核,和美军拼刺刀。上去就捅死六个,吓得剩下七个美军,跪地举枪求饶,根本不敢再战。
崔建国,个人荣立特等功六次。一等功二等功什么的,我是真记不清楚几次了。”
吕学敏老爷子喝了口茶,又想起来一个。
“还有胡修道,我记得是20军的。本来是和两名新兵,一起守两个阵地。
当年他19岁,刚上战场。结果这第一仗,两名战友战死。无奈,他一个人,只能守两个阵地。
这一仗,从黎明打到黄昏。胡修道击退敌人数次进攻,单人歼灭敌军280多人,守住了阵地,荣立个人特等功。”
蔡老爷子也是拍拍脑袋,又想到一个。
“20军还有个周厚刚,带着全连,守卫赤根山。打退敌人40余次进攻,歼敌500余人。荣立特等功,是一级战斗英雄。”
“47军的张国福,是建国78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16岁就活捉过中将。
被上级授予过: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孤胆英雄多个荣誉称号。”
“26军,雷宝森。第四次战役,带着一个班,坚守七峰山,防敌坦克进攻。
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对敌人进行伏击。用火箭弹和反坦克手雷,击毁敌人坦克11辆,吉普车一辆,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
“我们15军的,还有个17岁的小伙子,操着口皖北的口音,才来部队的时候,整天吵着馍馍不够吃。
结果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是第一次上战场,看着战友一个个战死。这小子杀红了眼,一人扛着90斤的重炮,跑的比拿枪的都快。
就靠着手上这一挺重炮,他歼敌105人,打掉对面31个火力点,38挺机枪,炸了七辆坦克。把他视线内,所有能打的火力点,都给拔掉了。”
吕学敏老英雄,喝了口茶,又报出来一个。
“老爷子……一个人炸了7辆坦克啊?扛着炮,比拿枪的跑的都快?打掉31个火力点?是不是太夸张了?这样的英雄,我们怎么都没听说过啊??”
一直沉默寡言的郭凡,这回都忍不住了。他一个喜欢科幻片的,都感觉有点太科幻了。这特么,活超人啊?
跟他比,史泰龙拍的《第一滴血》那算啥大片啊,简直就是个新兵蛋子。那是坦克,那不是罐头……
许编辑这回没有翻看那些资料,倒是摘下眼镜,有点出神
“我记得,这位英雄,应该是15军的,叫张炳恒。
吕老英雄没记错,这数据是对的。这个人我印象很深,因为战后,作家魏巍去采访过这位英雄。当年我刚参加工作,陪他一起去见过这位英雄。
当时,他应该是已经退伍了,在电力系统工作,是名电工。魏巍采访这位英雄的时候,他人比较沉默,不是很爱说话。
一问他当年那些事,他就说,他算不上什么英雄,英雄都牺牲在战场上了。最后采访稿里,反而都是他跟我们讲述的,战友黄继光的事迹。
这样的人,其实很多很多的……所以,战场上出现了这么多的英雄,但是大家知道的,反而不多。
我记得这位张炳恒英雄,好像最后是成了地方电力局的局长。不过有一次,在帮村民检修电路的时候,他不幸触电,然后去世了。
所以他的故事,也就更没什么人知道了……”
………………………………………………
“吕俊生,荣立过个人一等功八次。打过大小战役无数,我记得他的拼刺功夫,在全军都是数一数二的。
当年抗日的时候,他打到子弹耗尽,跟敌人展开白刃战。一把大刀,一战砍了27个日寇……”
“噗……白刃战?打完一场战斗,打到子弹都耗尽了,还能步战杀敌27个??关公在世啊?”
“这个你不用怀疑,老吕那军中吕布的名号,那是伟人亲口说的。当年英雄榜上,这家伙可也是有名的很哪。
我记得,他好像后来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务农了。
最后好像是夏天收麦子,在村里粮场纳凉。他和村里的小孩子,说自己杀过鬼子。孩子不信他,说他吹牛。
结果这晚,村里来了放映队放电影。正好放的,就是以他为原型拍的,抗日杀敌的电影。
电影放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这家伙一开心,心脏病犯了。大笑几声,就去了……”
(ps:后面这些字,不算正文。
这位老英雄的故事,最后放的是不是以他为原型的抗日电影,还是抗战胜利的电影。
流传有好几种说法,我挑了个最浪漫的。我愿意相信,老英雄是开心的离开这个世界的。
这些故事太多太多了,我不想删。你们愿意看就看,觉得我在水就水。反正剩最后半章,我也写到这里了。
我知道番茄不是个写这些故事的地方,从我写这些故事开始,我这本书的收入,到现在打了一折都不止。一折都说少了,打了0.7折左右吧。
但是我不后悔,我还是坚持到现在,想把这些写完。不挣钱不挣钱呗,想写挣钱的,我觉得对我来说不难。
但是这些人的故事,我觉得我应该写出来,我一个都不愿意删。
市场向我证明,站在道德制高点,整天叽叽歪歪,把爱国挂在嘴上的人很多。真写主旋律了,故事再精彩,他们都不会爱看。
这本书是我人生写的第一本书,书里的信息,从第一章到现在。
所有的人物,资料,人物的服装,穿着,台词,故事,其实我都是做了调查,看了无数访谈。大概九成,都是可信的。
你们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合理的地方,其实你真花一分钟搜索一下,你们就不会跟我来抬杠了。
我本来准备了很多原创的电影剧本,后面按大纲应该还有很长。因为我看了十几年小说,都是长篇。我也不想让我的第一本书烂尾,太监。
但是现在,我的确是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几天。
我现在为了赚钱,应该做的,就是把书直接点完结。
然后番茄这个平台,就会开始给我推流,就能吃完结推了。那样收入,就会开始涨回去。
所以我选择把这些英雄的故事,堆在一块,我怕我不知道哪天突然太监。
就这样吧,废话比书多,我好像这本书,一直都是这样。第一本书,我坚持写了一些创新的东西,虽然没写完。
但是市场向我证明,现在这个时代,就应该写套路文,大家喜欢看的,就是这些东西。
整本书,我真的花心思写的地方,其实反响平平,但是这些地方,花了我很多的精力。
你们所谓的不水文,推进剧情,搞笑一点,商业一点的情节。那些东西,反而其实是我在水文。
套路文很好写,吃烂钱这么容易,怪不得影视行业会越来越烂。
我就是因为看了十几年的网文,突然发现现在的作者,好像越写越千篇一律,才开始上手自己写的。看的最少的,其实反而是华娱文。
如今我的确是知道了,为什么会这样。读者,观众的口味变了,市场也变了。未来这种不合时宜的书,我想会越来越少吧。
故事更新到这,把这些人的故事说完,我觉得我这第一本书,这一百多万字,就算没白写。后面真断了,我也算对自己有个交代了。
该我做的,我做了。观众爱看什么,我无力改变,随他去吧。毕竟这世上,也从没一张嘴,真的说服过一只耳朵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