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见季桉伸出的两个手指,以及一点骄傲的小模样,惹的姚澜笑出了声。
“小小的一个,挺会吹牛啊,看来是得到我的真传了。”姚澜捏住了他的鼻子,自己的儿子真是可爱,就是吹牛吹的不太高级。
季香盈嗔笑了一声,“哪有人这么说自家孩子的,我看小桉能和阿枧差不多高。”
“我看好你哦。”
季桉没有说什么,等他多吃肉多吃饭多蹦哒,就一定会长高的,让小瞧他的吓死掉。
量好尺寸,季香盈就开始缝制,小孩子的自己缝就行,她从小就会这些,缝的不比外面差。
大人的用料多,费时间,裁好片和被套一起用缝纫机缝,用一次就得五个鸡蛋。
她尽量一口气做完,要是分批做,还得多给一份,还是不要那么奢侈为好。
弄到晚上七点多,姚澜才成功上床休息。
第二天吃的是玉米粥,一颗颗玉米糯的很,跟米饭融为一体。
桌上放着的是炒鸡蛋,里面加了酱油,她的最爱。
她起的晚,现在已经八点半了,一起来就没看见罗文珍,粥还是季香盈给她在灶上温着的。
“哎哟。”伴随着门声,罗文珍头顶都是雪花,一进门拍了拍头,雪刷刷的往下掉。
“妈,你一大早的出去干啥了?”姚澜给她把围巾之类的都给放在架子上,还去厨房给她倒了一杯热水。
罗文珍把篮子放在餐桌上,吹了吹杯子里的水,小小的喝了一口,“诶哟,两天没去买肉,你是不知道,价格疯涨啊!一块三一斤的肉,我在老家都没见过。”
“一块三?”姚澜有点吃惊这个价格了,正常情况下,一等猪肉也只需要九毛。
罗文珍喘着粗气,“那可不,贵死人了,听他们说镇上的大米昨天已经升到五毛一斤了,平时才两毛。”
姚澜拧着眉,按说不太可能会涨价,这都是国家严格把控好的,而且也没有猪瘟或者大米收成不好的这些问题。
“妈,是不是卖猪肉的诓你呢?”
“那不会,是镇上的一户养猪的老头老太,他们儿子啊在一次任务里离开了,村上的人都很好的,人品都是有保证的,没有特别坏的人。”
罗文珍还把篮子里的布掀开,是排骨和一副大肠,“她给我便宜了一毛钱,本来我也以为她忽悠我,结果路上碰到的几个买肉的人都说镇上的涨价了。”
“不止猪肉和大米,面粉那些都涨了。”
突如其来的涨价风波,是让姚澜没想明白的,不知道又有什么猫腻,疫情已经结束,按理说应该按部就班了。
又搞出个粮食涨价来。
姚澜起身握住篮子,“既然涨价了,咱就先不买,反正家里的粮食吃一个月是肯定没问题的,家属院那边我还有很多米和面。”
“成,也就是那一对老夫妻今儿杀猪,我寻思刚杀出来比较新鲜,家里排骨也都吃完了,就买了一点。”
姚澜把篮子提到了厨房,大肠则是罗文珍处理,她处理大肠很有一手,又快又干净。
要是让姚澜弄,指不定得整上一个多小时,那都还不一定能洗的干净。
他们都想吃糖醋排骨,姚澜就决定中午把它做了,买回来不吃,难不成留着过年吃吗?
“妈,澜澜,我去一趟镇上啊,中午不回来吃了。”季香盈站在厨房外,手上挎着一个同款篮子,但她手上的比较新。
像是刚编的。
姚澜刚准备切排骨的手停了下来,“成,要不要我送你去?这排骨咱就晚上再吃吧!”
“不用了,两个小的也要去镇上,村里今天有拖拉机要去农机站,我们三顺道蹭个车。”说完,季香盈头也不回的走了,后面还跟着两个小萝卜头。
见她这么说了,姚澜就只有目送了,她把手里的排骨放回原位,“妈,咱晚上吃吧,午饭随便吃点。”
“行,家里就咱俩,做多了也吃不了。”罗文珍手上还捏着猪大肠,这玩意早点处理干净比较好。
不想吃的话,也可以先冻着。
想吃了,拿出来解冻,就可以了,也不费事。
“要不咱们包点包子吧。”罗文珍提议,她有点想吃包子,很久没做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生疏,“我去买块豆腐,咱们做点豆腐馅的,猪肉白菜,酸菜之类的馅。”
“行啊。”姚澜点点头,她也是会包包子的,之前不还有小笼包呢嘛,“妈,你包包子,我包小笼包。”
“成。”小笼包本来就是罗文珍老家那边的吃食,大部分南方城市都有,但着名的就那么几个地方。
两人说干就干,可惜了天冷,韭菜一根都没有,不然她们高低要做一点韭菜鸡蛋的包子。
馅做了三种,就她们以上说的那些。
罗文珍跨上她的小篮子,就朝着外面走,也不知道这个时间豆腐有没有卖光了。
在这样的冬天,豆腐是村里最受欢迎的,好歹是一个别样的菜。
成天白菜那些的,换着花样吃都得吃腻,她可不想当兔子。
姚澜就老实的在家里揉面团,罗文珍说既然要做那就多做点,她得带几个给老姐妹尝尝。
也不知道是不是来了黑河的缘故,她都感觉自己比以前大方了不少,以往她哪舍得隔三差五的吃肉。
哪舍得拿包子去给好朋友吃。
不,应该说她压根就没有什么好朋友,平时不是做家务就是做饭。
自从来了黑河,一切都变了,烦心事少了,她也不忙了,平时就给大家伙做做饭。
衣服有季香盈帮着洗。
做饭对她来说最不费劲了,尤其是外孙和外孙女,成天夸赞她做的好吃,就是肉食做的比较一般。
不是炖就是红烧,别的压根不会。
现在舍得放油以后,很多菜都跟着好吃了,她都不知道是不是被自家这个儿媳妇带的有些败家了。
但儿子一家,确实对她也好,一个月给她10块生活费。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还能存下不少。
季桉来了以后,额外给了她5块,说是生活费,她都说了不要不要,这也是她外孙,多一副筷子的事儿。
哪需要什么钱不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