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青砖大瓦房的蓝图
那辆停在村口,比寻常马车要华丽不少的陌生座驾,确实让黄曼曼多看了一眼。
车帘掀开,下来的却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而是一家衣着体面,看着颇有几分家底的外村人。
一问才知,是邻近大王庄的富户,听闻了杨家村臭豆腐的绝妙滋味,特地赶来采买,一开口就是两百份。
黄曼曼淡然应对,不卑不亢地说我们只是收购泡菜,臭豆腐是绝对不卖的,只是独家供应给聚贤楼。
这户人家的到来,仿佛是一个信号。
自那日黄曼曼宣布将收购范围扩大,并且统一价格为六十文一坛后,杨家村的村口,便肉眼可见地热闹了起来。
起初,还有些本村的村民心里犯嘀咕,觉得少赚了十文钱。
但当他们看到邻村甚至更远村子的人,用牛车、板车,甚至直接背着泡菜坛子,络绎不绝地涌向杨家村时,那点小心思早就被眼前的景象冲散了。
“哎哟,今天刘家坳的人也来了!”
“可不是,我瞅着李家湾的也派人来了,拉了小半车呢!”
“啧啧,还是曼丫头有法子,这十里八乡的泡菜,怕是都要往咱们这儿送了!”
村道上,时不时就能看到推着车、挑着担的外村人,脸上带着一丝期待和紧张,向着王春花家收购点走去。
而随着人流量的激增,黄翠莲的年糕生意,也意外地火爆起来。
黄翠莲依旧是那副懵懂模样,坐在自家门口的小凳子上,身前摆着一个大木盆,盆里是切得整整齐齐的白嫩年糕。
她不会吆喝,只是偶尔有人问津,她便抬起头,露出一个憨憨的笑。
可架不住来往的人多啊!
那些外村人送完泡菜,拿到铜板,腹中饥饿,看到这白净软糯的年糕,闻着那淡淡的米香,总会忍不住买上一两块垫垫肚子。
“大妹子,这年糕咋卖的?”
“甜的,三文钱一块。”黄翠莲慢慢地说。
“来两块!”
“好。”
黄曼曼让母亲做的年糕,用料实在,口感又好,渐渐地也有了口碑。
有时候黄翠莲甚至来不及做,杨富贵和黄小石、黄小丫都会在黄曼曼的指导下搭把手。
看着院子里人来人往,看着母亲黄翠莲面前的钱匣子一天比一天充实,黄曼曼清亮的眸子里,闪烁着深思的光芒。
时机,差不多了。
这些日子,她手头的活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着。
每日糕点和臭豆腐的净利润,稳稳地在四两银子上下。
这大半个月的辛劳,加上之前陆陆续续的积攒……
黄曼曼在心中默默盘算了一下。
当那个数字清晰地浮现在脑海时,即便是她,心跳也忍不住快了半分。
一百两!
不多不少,整整一百两纹银!
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个农户人家而言,都是一笔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黄曼曼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
钱,是赚来花的,更是用来创造更大价值的。
她看向院外那些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自家那个略显拥挤,充当着临时作坊的牛棚。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彻底成型。
她要建一个真正的作坊!
一个宽敞、明亮、干净、卫生的作坊!
用青砖!
青砖的价格,她早就打听清楚了,三文钱一块。
在这个年代,寻常人家能用上泥坯房已是不错,富裕些的,或许能有个青砖砌的门楼,或是正房用上青砖包边。
像杨富贵家,如今也只是门楼和几处墙角用了青砖,便已经是村里数得上的好人家了。
而黄曼曼的计划,是整个作坊,全部用青砖垒砌!
不仅如此,她还要扩大规模,将泡菜的发酵、臭豆腐的制作、年糕的加工,都纳入这个新的作坊统一管理。
如此一来,品质更好控制,效率也能大大提升。
她还需要雇佣更多的人手,专门负责各个环节。
同时,她要鼓励村里人,乃至周边村子的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多种植制作泡菜和臭豆腐所需的青菜、豆子。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正在黄曼曼的脑海中缓缓铺开。
傍晚,一家人吃过晚饭。
黄曼曼看着杨富贵,开口道:“爹,我想跟您商量个事儿。”
杨富贵放下手里的烟斗,温和地看着她:“曼曼,啥事儿,你说。”
“我想建个作坊,专门用来做泡菜、臭豆腐和年糕。”黄曼曼语气平静地说道。
杨富贵点点头:“应该的,现在家里这牛棚,确实有些转不开身了。你想在哪儿建?村里批块地应该不难。”
黄曼曼微微一笑:“我想用青砖建。”
“青砖?”杨富贵闻言一愣,手里的烟斗差点掉地上。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曼曼,你说啥?用……用青砖建整个作坊?”
黄曼曼肯定地点头:“对,全用青砖。我想建个大点的,大概……预算在七十两银子左右。”
“七……七十两?!”杨富贵的声音都变了调。
他猛地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脸上的表情又是震惊,又是难以置信。
“我的乖乖!七十两银子建个作坊?”
“曼曼,你……你哪来这么多钱?”
他知道黄曼曼能赚钱,可他万万没想到,她竟然已经能拿出七十两银子来建作坊!
要知道,在杨家村,甚至在福源镇,能一口气拿出七十两银子的人家,那都是顶尖的富户了!
建一座像样的青砖大瓦房,也不过五六十两银子。
黄曼曼这个作坊,比普通人家娶媳妇盖新房外加彩礼嫁妆的开销还要大!
黄曼曼看着杨富贵震惊的模样,心中划过一丝暖流。
她知道,这个继父是真心实意地为这个家操心。
“爹,您放心,钱的事,我心里有数。”黄曼曼安抚道,“这阵子生意好,攒了些。”
杨富贵停下脚步,眼神复杂地看着黄曼曼。
有骄傲,有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叹。
这个家,自从曼曼变得“不一样”之后,真是一天一个样啊!
他这个当爹的,好像除了帮着干点力气活,也给不了太多支持了。
沉默了半晌,杨富贵像是下了某种决心,他猛地一拍大腿。
“好!建!既然曼曼你有这个魄力,爹支持你!”
说着,他转身就往自己卧房走去。
不一会儿,他捧着一个小小的、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走了出来。
他将布包放在桌上,一层层打开。
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铜钱,还有几块碎银。
“曼曼,这是我这些年攒下的全部家当,大概……大概有三多两银子。”杨富贵脸上带着一丝赧然,“我知道不多,但你先拿着应急,剩下的,爹再想办法!”
“爹也不晓得你缺不缺,虽说这里也有很多都是你给的。”
黄曼曼看着桌上那堆承载着一个男人半辈子辛劳的积蓄,眼眶微微有些发热。
杨富贵虽然是继父,但这份心意,沉甸甸的。
“爹,”黄曼曼声音有些沙哑,她将布包推了回去,“这钱您自己留着。作坊的钱,我够。”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手里,差不多有一百两。”
“一百……一百两?!”杨富贵再次被这个数字砸得晕乎乎的。
他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百两!
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黄曼曼浅浅一笑:“所以,爹,您不用担心钱的事。我只是想请您帮个忙。”
杨富贵定了定神,重重地点头:“你说!只要爹能办到的,一定给你办妥!”
“我想请您帮忙找个靠谱的工匠师傅,咱们尽快把作坊建起来。”黄曼曼说道,“图纸我已经有个大概的想法了。”
“工匠?”杨富贵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这个你放心!我在镇上认识一个姓鲁的老师傅,手艺是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好!就是……就是脾气有点怪,要价也比别人高些。不过他盖的房子,那是真的结实耐用!”
“只要手艺好,价钱高点没关系。”黄曼曼道,“您能帮我请到他吗?”
“我明天就去镇上找他!”杨富贵拍着胸脯保证,“他要是知道是建这么大个青砖作坊,想必也会有兴趣!”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杨富贵因为这桩“大事”,兴奋得一晚上都没怎么睡踏实。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套了牛车,急匆匆地往福源镇赶去。
而黄曼曼要建青砖大作坊的消息,也不知道怎么的,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杨家村传开了。
“听说了吗?曼丫头要建个大作坊!全用青砖盖!”
“我的老天爷!全用青砖?那得花多少钱啊!”
“可不是!听说光预算就七十两呢!比盖新房都气派!”
“啧啧,曼丫头真是出息了!咱们杨家村,要出金凤凰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语气中充满了震惊和羡慕。
那些之前因为泡菜降价还有些微词的人,此刻也彻底没了声息。
人家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七十两建作坊,会在乎你那一坛子多十文少十文?
格局!
这就是格局啊!
不少心思活络的村民,已经开始盘算起来。
曼丫头建这么大作坊,肯定要更多的人手,也肯定需要更多的菜蔬。
“当家的,咱们家后院那几分自留地,别种麦子了,都改种青菜吧!”
“对对对!还有山脚下那片荒地,赶紧去开出来,种上白菜萝卜!”
一时间,杨家村掀起了一股种菜热潮。
家家户户都在琢磨着多种点菜,到时候卖给黄曼曼,又能多一份进项。
黄曼曼对于村民们的这些小动作,乐见其成。
她要的,就是这样的积极性。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带动整个村子,她的事业才能越做越大。
日头偏西,杨富贵赶着牛车,终于从福源镇回来了。
他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既有兴奋,又带着一丝古怪。
黄曼曼心中一动,迎了上去:“爹,怎么样?鲁师傅怎么说?”
杨富贵跳下牛车,灌了一大口水,这才抹了把嘴。
“曼曼,那鲁师傅……答应是答应了。”
“哦?那太好了!”黄曼曼松了口气。
杨富贵却顿了顿,神色有些犹豫:“只是……他提了个条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