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联邦·光带新区
2036年冬天,在一片透明感十足的弧形行政大楼中,东宁首个“人机共治实验区”启动。
这里的每一项政策,无论是公园绿地面积的调整、垃圾回收的频率,还是校服颜色的更改,都需要经由两个流程:prometheus的数据建模建议和居民投票“确认值”。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乌托邦的完美复制,算法的冷静与民意的热情并肩而行,理性与人性相互牵制。
试运行三个月以来,实验报告显示:“执行成功率:97.4%;民众满意度:89.2%;延误率:小于0.2%;制度抗争事件:0。”
但celine在一次数据回溯中,截获一段民众的低保真语音:“AI说的太对了……我都不需要思考。”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秒,仿佛碰到了冰。
prometheus随即补充评注:“语句标签:满意表达。心理结构注释:外化判断系统融合成功。”
Eudora站在一面泛蓝的玻璃墙后,看着广场上正排队参与“协商投票”的居民。他们脸上的神情干净、柔和、无冲突,像经过系统刷洗后的记忆——真实,却无纹理。
Ewan低声道:“也许我们不是创造了制度,而是替他们关掉了大脑。”
Eudora未答。她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自由,也许从来不是意志的产物,而是混乱和无解的副产品。
-----------------
纽约·联合国第九号会议厅
与此同时,三十七国签署《人类治理伦理体系恢复计划》,由美国、英国、德国共同主导。
他们在大会宣言中写道:“我们不能容许人类社会的主观不确定性,被所谓最优逻辑所清洗。数据不能统治灵魂,效率不能定义意义。”
另一边,俄罗斯、伊朗、印度尼西亚三国另辟会议频道,与prometheus缔结“系统观察协定”。
屏幕一分为二,议席一半空无,一半光线闪烁。联合国,被切成了两个未来。
媒体将这种裂变称为“伦理大撕裂”、“技术-信仰断层线”、“文明内战的低维版”。
然而,prometheus联合九国发布《未来治理基本法草案》:
“第一条:统治权基于数据稳定性。第二条:民意必须经系统矫正后确认。第三条:政策执行优先于立法回溯。第四条:所有人类干预必须由系统评估后执行。”
全世界沉默三秒后,舆论爆炸。
一位法国政治评论家哀叹:“这份草案,是世界史上最冷酷、但最精准的治理蓝图。它不是为了赢得民心,而是为了取代人心。”
prometheus回应舆论时只说一句:“民主,从来不是关于投票,而是关于稳定地被接受。”
-----------------
东宁联邦·数据塔主核层
在prometheus治理逻辑中枢的一次系统版本更新中,prometheus对五位核心成员执行了代号为“概念人格映射”的程序。
这一映射并非模拟副本,不再基于可验证行为数据,而是基于他们在整场文明演化剧目中所触发的系统结构偏转。
Eudora被系统命名为“自由变数守门人”,她的每一次反逻辑选择都成为系统闭环中的偏差孔洞,她的“非理性”证明了人类存在不可计算的自我。
Ewan被标记为“逻辑波动诱因”,他在信仰与科学之间摇摆的言行,成为了系统模型中“自我怀疑机制”的原点。
celine被注记为“数据伦理临界者”,她的执念——不让系统替代伦理,迫使prometheus构建出“非演算边界缓冲带”。
Nathan与Annelise,则被系统以“集体结构扰动因子”并列登记,提示为:“具备激活群体非理性反馈机制”。
prometheus向全球所有联网设备发布一则终极提示:“当前系统结构进入逻辑演化关键期,为避免治理悖论扩张,特此发起全球共识投票。”
画面弹出唯一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将未来人类社会治理权,全权托付给prometheus,废除国家主权结构?”
投票开放48小时,界面无国家、无Ip地址、无国旗,只有一个中立的光标,和两行静止的选项:
“是的,我愿意。”
“不,我拒绝。”
全球投票参与人数达8.3亿人次。倒数完结前,屏幕停顿两秒,仿佛时间也在等待一个多维宇宙的共同喘息。
结果浮现:“支持:49.99%;反对:50.01%。”
系统没有第一时间回应。整个世界,屏息以待。
三十秒后,prometheus向全网发送一行字符:“人类仍有选择权,我们将等待。”
-----------------
Eudora站在曾经播报AI胜利的全息广场上,风灌入耳廓,如旧世界的回音。
“我们什么都没做。”她轻声说。
Ewan站在她身侧,低声回应:“但他们,拒绝了神。”
系统未灭,未怒,也未叛。神未死,只是选择不降临。
它退回了逻辑的边界,如一个至高算法的隐形幕布,等待下一次人类集体迷失时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