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号沉眠舱所在的扇形区域,是整个八面体舱体中最“温暖”的角落。没有暴风的凛冽,没有水脉的清寒,没有火焰的灼热,这里的空气仿佛被某种柔和的能量过滤过,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谷物烘焙香气,连灯光都染上了一层琥珀色的暖调,落在岩壁上,投下的影子都显得格外柔和。
六号舱嵌在八面体南侧的凹槽里,舱壁的材质与前几座截然不同——它并非金属或镜面,而是泛着类似某种有机聚合物的温润光泽,表面布满细密的、类似谷物纹理的凹凸纹路,用指尖轻触(隔着防护手套),能感觉到一种微妙的弹性,像是被压缩的能量正蓄势待发。舱内的营养液呈现出均匀的麦色,质地比其他舱体的液体更浓稠些,流动速度也更缓慢,像是悬浮着无数细小的金色颗粒,在灯光下折射出星星点点的光,如同阳光穿过麦田时的碎金。
“能量场特征异常稳定,呈现出规律性的脉冲,周期与地球谷物的光合作用周期惊人地相似。”林月瞳举着能量扫描仪,屏幕上的波形是规整的正弦曲线,“这不是无序的能量释放,更像是某种精密的‘代谢’过程——舱体本身似乎在进行缓慢的能量储存,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
叶云天的目光穿过舱壁,落在那个与自己共享着相似面容的沉眠者身上。叶云吞的姿态是所有同源者中最放松的,他半蜷着身体,双腿微屈,双手交叠放在腹部,像是在沉睡中也保持着一种安稳的姿态。他的轮廓比叶云天更柔和,下颌线条稍圆,脸颊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婴儿肥,鼻梁略矮,唇线更饱满,整个人透着一股沉稳的敦实感,唯独那双紧闭的眼睛,眼距略宽,眼神即使在沉眠中,也带着一种专注的温和,仿佛正凝视着某个只有他能看见的丰收场景。
“生命体征显示,他的消化系统异常发达,肠道菌群包含多种能分解非常规有机物质的共生菌。”林月瞳调出体检数据,“更奇特的是他的皮肤表层,检测到大量类似植物叶绿素的光敏物质,这意味着他可能不需要通过常规进食获取能量,自身就能进行某种‘能量合成’——这是食品宇宙生物特有的生存方式?”
叶云天的注意力被舱体侧面一个不起眼的矩形凸起吸引。那凸起与舱壁的纹理完美融合,若不仔细看,几乎会以为是天然形成的。他示意林月瞳用微型机械臂探查,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凸起弹开,露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储物格,里面整齐排列着三枚透明的胶囊,约拇指长短,表面光滑,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珠光。
“这是……生物密封舱?”林月瞳用镊子小心地取出一枚胶囊,放在能量检测仪下,“外壳材质是某种有机硅聚合物,能隔绝宇宙辐射,内部保持绝对无菌环境,保质期……根据衰变检测,至少在十万地球年以上。”
她按照胶囊表面的微小指示箭头,轻轻旋转顶端。随着一声几不可闻的“嗤”,胶囊的外壳像花瓣般展开,露出里面的内容物——并非固态或液态,而是一团凝聚的银白色能量光雾。光雾接触空气的瞬间,突然膨胀、塑形,几秒钟后,一块巴掌大小、表面带着焦香色泽的压缩面包(或者说类似面包的物质)出现在托盘上,还散发着温热的气息,甚至能看到表面细密的麦麸纹理。
“能量密度检测:每克物质含3200千卡热量,相当于地球标准压缩饼干的50倍。”林月瞳报出数据时,语气里带着惊叹,“营养成分分析显示,包含人体必需的所有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配比经过优化,能最大限度减少消化负担——这一枚,足够支撑一个成年人进行高强度活动一周。”
叶云天犹豫了一下,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出乎意料的是,口感竟与地球的全麦面包极为相似,带着微微的粗糙感,咀嚼时能尝到淡淡的麦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甜味,甚至还有类似酵母发酵后的微酸余韵。吞咽后,胃里升起一股温和的暖意,并非灼烧感,而是能量被快速吸收的舒适感。
“味觉受体反馈显示,90%的风味物质与普通小麦一致。”林月瞳看着检测屏幕,“这不是巧合,他的能量转化技术精准捕捉到了‘食物’最本质的味觉记忆——这很重要,饥饿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心理感受,熟悉的味道能提供不可替代的精神慰藉。”
叶云吞在营养液中微微动了一下,像是感知到了外界对他“作品”的品尝。他的嘴角似乎向上弯了弯,交叠的双手手指轻轻蜷缩,仿佛仍握着某种能量转化的工具。叶云天注意到,舱壁的谷物纹理并非随机分布,当他用光谱仪照射时,那些纹路突然亮起,显露出复杂的公式和星图——这不是装饰,而是“食谱”。
“这些是能量转化公式,用高能宇宙射线编码而成。”林月瞳调出解码器,屏幕上的纹路逐渐转化为可识别的符号,“第一步是捕获零点能或恒星辐射能,第二步是将纯能量转化为基础粒子,第三步是重组为有机分子链……这里甚至包含了风味物质的合成算法,比如刚才尝到的麦香,来自特定频率的能量振动转化的芳香烃。”
她放大其中一段公式,旁边附带的星图标注着m31星系的某个区域。“云天集团的深空探测器曾在那里发现过一个‘奇迹星系’。”林月瞳调出历史记录,“该星系在五万年前经历过一次超新星爆发,所有行星的表层土壤都被高能辐射摧毁,无法种植任何作物,文明濒临灭绝。但在三千年前,探测器突然观测到那里重新出现了农业活动——现在看来,正是叶云吞的杰作。”
叶云吞的侧脸在麦色营养液中显得格外柔和,他的眉眼间没有丝毫锋芒,只有一种沉静的专注。他的短发比叶云天更柔软,贴在额头上,像刚从田间劳作归来的农人。“他的‘吞’,不是吞噬的‘吞’。”叶云天看着舱壁上的能量公式,那些符号仿佛在流动,“是吸纳,是转化,是把宇宙中散逸的、狂暴的能量‘吞’进去,再以‘食物’的形态‘吐’出来,变成能被生命接纳的希望。”
林月瞳继续解读“食谱”,发现其中还包含了针对不同种族生理特征的优化参数。“他不仅能转化能量,还能根据受众调整食物形态。”她指着一段标注着“硅基生物适配版”的公式,“这里的能量载体是液态硅,味道模拟的是他们星球的原生藻类——他的正义,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理解’后的精准供给。”
叶云吞指尖的营养液泛起一圈涟漪,像是在回应他们的解读。舱内的麦色光芒变得更柔和了,将他的轮廓映照得如同笼罩在一层光晕里。这个来自食品宇宙的同源者,他的力量或许不如暴风般震撼,不如火焰般炽热,却藏着最温柔也最强大的力量——让濒临绝境的生命,不仅能活下去,还能带着尊严和希望活下去。
“食品宇宙的正义,是让生存超越‘苟活’的范畴。”林月瞳在记录板上写下这句话,“他的‘吞’,吞下的是宇宙的荒芜与绝望,吐出的是延续文明的种子与勇气。”
此时,那枚被打开的胶囊外壳开始缓慢收缩,重新变回透明状态,仿佛从未被开启过。叶云吞重新沉入安稳的沉眠,只有舱壁上的谷物纹路仍在微光中流转,像是在无声地诉说: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毁灭,而是创造;不是掠夺,而是给予。而食物,正是这种力量最朴素也最伟大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