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谌见了沮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心中五味杂陈。
当年荀家多方下注的时候,是他极力争取到袁绍身边的。
因为袁绍四世三公,海内名望,风头正盛。
而且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无数人都看好他。
刚开始在渤海的时候,袁绍确实礼贤下士,对他们这些谋臣礼敬有加。
想不到,自从从韩馥手中轻易得到冀州之后,袁绍竟然就飘了。
变得无比狂妄自大,得意忘形,与之前的谦谦君子大相径庭。
前车之鉴,于是荀谌也绝了向袁绍进言的心思。
毕竟,比他更加位高权重的田丰和沮授都被下了大牢,他还能好得了哪里去?
他代表的可是荀家,更代表的是颍川士族,怎能被人如此羞辱呢?即使是四世三公的袁绍也不行!
这个时候,荀谌反倒羡慕起了长安朝廷的荀攸和荀彧来了。
荀攸身为六部之中的兵部尚书,手握实权。
虽然比不得太尉,但作为六部最重要的兵部尚书,其地位与权势一时无两。
而荀彧在尚书台担任尚书左丞,明眼人都看得出,日后必将前途无量。
只要刘昆称帝,荀彧就是执掌尚书台的左右手。
而自己呢?窝在袁绍身边这么多年了,还只是一个的谋士!
哎!想不到自己天胡开局,结果竟然会是这样!远远比不得荀攸、荀彧两人。
这让荀谌心中的懊悔再也止不住了,自己咋就这么眼瞎了呢?
在座其他人更是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惹恼了盛怒中的袁绍。
宴会中的气氛陡然肃静了下来,与座诸人纷纷低头喝酒。
酒是上等的“神仙醉”,出自陈留刘家,也就是刘昆家。
说实话,这些美酒他们平日也并不一定能够喝得上。
毕竟那高昂的价钱摆在那里,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袁绍也是查抄毋极甄家的时候才得到的,毕竟已经和刘昆关系并不怎么友好。
甄家四个女儿都嫁给了刘昆,所以袁绍做起这些事来,丝毫没有手软的意思。
其实,甄逸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
自家女婿做下这么大的基业,而自己老巢又在别的诸侯治下,那不就是一头待宰的肥猪吗?
所以,甄家在冀州的家产,基本上早就被他暗中悄悄转移了出去。
如今冀州各个郡县的甄家商铺、土地,要么隐晦地转移到了其他人名下,要么就及早变卖了出去。
如今甄家产业遍布长安朝廷治下的幽、凉、并、蒙、辽,即使没了冀州,对于甄家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至于其他如荆、益、扬、徐等州,相信没有几个人敢冒着开罪刘昆的危险去难为他甄家的。
青州更加不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那是等同于朝廷治下。
而他甄逸,恰恰就是这极少数人中间的一个。
青州甄家的产业,丝毫不比长安朝廷治下其他州少。
自从甄逸慧眼识珠,不,应该是甄姜眼光独到,早早就押注了刘昆。
这让甄家的产业至少比之前翻了十倍,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可以说,甄家除了刘昆之外,稳占大汉巨商第二的位置。
像东海糜家、河东卫家、吴中顾家等等大汉巨商,加起来都抵不过甄家一根指头。
刘昆鼓励商业,大力拓展商业,可以说为商人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他自己也是最大的商人,手底下的家底比甄家还要丰厚。
所以,他制定了详尽的商业法案,保证了朝廷每年都有巨量的税收。
如今五州之地的铁矿、煤矿、盐矿都收归朝廷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开采,否则就是重罪。
刘昆自己那些涉及煤铁盐的产业,也被公允地评估之后,折价交给了朝廷。
但他也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怎样做才不会得罪朝廷治下所有的世家。
真的想要站在世家的对立面,他一定走不长远和长久的。
毕竟,穿越者前辈王莽的例子就摆在那,如今他的人头更是收藏在朝廷大内的武库之中。
而且,开发铁矿、煤矿、盐矿都是需要大量的本钱的,光靠朝廷是做不到的。
所以,刘昆就将麾下群臣聚集了起来,商讨了朝廷的煤铁盐开发事宜。
刘昆吸收了他那个时代国营办厂的经验和精华,同时也吸取了其中各种腐败教训。
经过多次磋商,终于拿出了绝大多数人通过的相关法案。
由朝廷牵头,大汉银行出资百分之三十,成立朝廷控股的国营企业,朝廷占据百分之八十的股份。
余下的百分之五的资金,就由麾下文臣武将按照各自品级筹集资金,占据百分之五的股份。
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的资金就由各个世家出资,但只能占据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这样既保证了朝廷自营企业的独立性,又确保了这些垄断的暴利行业有足够的税收上缴国库。
要知道,长安朝廷实行的可是“高薪养廉”政策,每年光这块的支出都是天文数字。
还有修筑路、桥、城市建设等等基础设施,哪样不需要大量钱财支撑?
更何况,长安朝廷还要养活近百万军队!所耗费的钱粮更是无数。
刚开始的时候,麾下文臣武将和那些世家中就有很多人不同意。
有的人确实是拿不出,有的人则是根本就不想拿。
拿不出来的那部分人,刘昆就以大汉银行低息贷款放给他们。
不想拿的那部分人,刘昆也没有勉强,而是把他们的份额保留了下来。
并且为他们出具了文书,如果将来反悔了,他们必须拿出资金将自己的份额从拍卖场买回去。
很多不看好的人不以为然,纷纷当场签字画押了。
那些真心支持朝廷的文臣武将都是想尽了办法凑齐了份子,加入了进来。
并且极力劝说自己背后的家族,就算为了支持朝廷,也要认购这些股份。
影响力巨大的,如王允、荀攸、钟繇、鲁肃等人自然是极力赞成。
他们不但完成了自己的份子,而且还将自己家族也拉了进来。
像戏志才、华歆、贾诩、郭嘉等人,主公的意图他们都很了解,自然也是极力配合。
他们虽然拿不出来这份子钱,但通过好友之间互相拆借、大汉银行的低息贷款等等方法,还是筹集了份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