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马皇后突然意识到,胡大老爷或许是最佳人选。
毕竟,若无人约束这些皇子,恐怕会滋生更多不成器之人。
与其他内阁大臣相比,胡大老爷不会因朱元璋的威严而退缩。
“若有人胆敢违抗,徐达定会采取措施。
”
想到这里,作为皇子嫡母的马皇后焦急万分。
因此,朱元璋组建内阁后,不仅自己轻松,还能享受闲适生活,打牌、休息、晒太阳。
更重要的是,胡大老爷的能力远超宋濂。
那些老朱家的子弟,除了对朱元璋敬畏,谁都不怕,行事无所顾忌。
“我们曾经也被地主的儿子欺凌过。
”
“妹子,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不说别的,即便不是马皇后所生,这些皇子在老朱家也只能算是庶出。
“那些孩子虽然顽皮了些,但不至于像你说的那样糟糕。
”
“你觉得汪广洋这个人怎么样?”
“朱重八,你怎么看?”
“你看,汪广洋可是小月儿的亲叔叔。
”
因为在这群人里,像徐达、汤和这样的人,既有见识又勇敢,其他的老人则都是难得的能臣。
不仅没有品级也没有职位,偏偏他们的门生故旧中有很多人在御史台、翰林院任职。
她心中突然一动,随即抓住朱元璋的手。
实际上,这里面的问题严重到令人难以置信。
“之前的先生是宋濂,他确实有能力,威望、名声、手段都很出色。
”
他们在宋濂那里不敢造次,完全是害怕闹得太厉害招来朱元璋的责备。
马皇后听到朱元璋的话后,立刻翻了个白眼,不耐烦地说。
一方面是因为老朱太勤奋了,勤奋可以弥补不足,他的能力也不弱。
“结果就是现在这样,管不住也懒得管。
”
事情真的棘手了!
最关键的是,对方是一个山野之人,根本不参与朝廷事务。
“朱重八,那我们换一个老师吧!”
无论多么不受宠,多么调皮,将来他们总能得到一个亲王的封号。
马皇后看着有些不信的朱元璋,不悦地说。
“之前有他在,还能勉强压制那些小家伙,只是受李善长的事情牵连,最终还是离开了。
”
至少在朱元璋看来,阁臣提出的建议有些甚至比他自己的想法还要出色。
对于大明而言,工作效率显着提升。
满怀雄心壮志的阁臣们全力以赴,拼命工作。
马皇后随口提到胡大老爷的名字,只是因为病急乱投医。
“除了已成年的几个,还在读书的还有十多个。
”
新任教师虽有学问却无名气,全是从翰林院挑选的。
这消息让朱元璋大大松了一口气。
“若将来封王,到封地后,恐怕连说混账话都是轻的。
”
但阁臣们不同。
作为官场中人,他们天生对皇权更为敬畏。
朱元璋也能像平时一样享受胡大老爷的乐趣了。
这对夫妇当前困扰的,不过是皇子们的读书问题。
“谁会这样评价自己的后代?”
“眼下的情况,我们的子嗣已和过去的地主家子弟相差无几。
”
像宋濂这样的资深大学士,若有意见可以直接向朱元璋反馈。
再加上内心对仕途的野心,他们在处理皇子事务时格外谨慎。
“而且,若由惟庸做老师,他传授的不仅是书本知识。
”
然而这种平静日子没维持多久,朱元璋就遇到了烦心事。
“事情真的发展到这一步了吗?”
“有他在,那些学生再怎么不成器也不敢造次。
”
现在的老师看起来好说话,他们安分守己才奇怪。
一旦出什么状况,必定会有不少人跳出来指责。
因此,仅凭这一点,他便足以压制众皇子,让他们不敢过分放肆。
“那位暂代之职的官员,学问虽佳,但在年纪、威望与手段上,远非诸位皇子皇孙的对手。
”
要知道,那些年轻人仍居住在皇宫内,就在众人眼皮底下,却已让师长难以教导。
朱元璋此言一出,就连一向沉稳的马皇后也不禁感到不安。
毕竟,即便身份低微,他们依然是皇子。
“这些孩子都要称呼小月儿为大嫂,而她伯父曾是本朝前丞相。
”
朱元璋苦笑着摇头:“怎么可能?”
另一方面,明朝还有许多受朱元璋督促努力工作的官吏。
总算可以稍作喘息。
听闻马皇后的话,朱元璋觉得头痛欲裂。
如此一来,眼前的局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下去,他们怎能不成材?”
朱元璋听后大喜。
不得不说,胡惟庸出面确实不错。
()
---
对于朱元璋而言,提到胡惟庸的名字,几乎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要遇到棘手之事,胡惟庸虽然懒散且不积极,未必是最优解。
然而相较之下,在胡惟庸这里,至少不会有失望,有时还会有些意外收获。
更重要的是,借助胡惟庸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后遗症。
一旦有所行动或造成影响,无需朱元璋费心,胡惟庸就会主动避开。
仿佛多做一天官就会缩短他的寿命似的,他几乎是狼狈不堪地逃离了职位。
这种态度虽然让一向将官员视为工具的朱元璋不太满意。
所以,她们提出这样的请求,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回到府中换了一身衣服,整理一番后,完全无视宋利谄笑的表情,直接坐上了宫里的马车,悠哉游哉地进了宫。
他衣衫不整地左右搂着脸泛红的如诗和宛如,跷着二郎腿,由两个侍女一口酒一口菜地服侍着。
只有子嗣能让他们老有所养。
胡大老爷此刻真是哭笑不得。
胡大老爷虽然学问不算顶尖,但教导这些年轻人是绰绰有余的。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仆人来报,说胡府的大管家胡义前来传话,宫里紧急召见!
他已经藏在两位**的小院里三天了。
而且,等宋利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出宫传旨将胡大老爷召进宫后,朱元璋与马皇后越谈越觉得选胡大老爷为老师是个正确的决定。
更何况,以胡大老爷现在的身体状况,即使再过五年,也不用担心无法生育。
他最宠爱的侄女已经成了太子妃,他又何必再去支持别人?
他的立场,自然与朱元璋、朱标父子紧密相连。
然而,还没等胡大老爷开口拒绝,身为父母的朱元璋和马皇后便一口一个老兄弟、一口一个儿女亲家,说得情真意切,泪眼婆娑。
胡大老爷的拒绝,让两位**既惊又失落。
不过,胡大老爷得意归得意,舒坦归舒坦,也不是完全没有烦恼。
哦,除了朱标和朱棣之外,朱元璋还有其他几个儿子。
更不用提胡大老爷在其他领域的学识,那绝对远超他的前任老师们。
对老朱家来说,他无疑是最佳人选。
目前仍未成年、留在宫中的皇子还有十几个。
但胡大老爷沉思片刻,在两名女子期待的目光中轻轻摇头。
“现在还不行。
”
最妙的是,其他人若担此重任,难免会牵涉到复杂的皇位争夺之中。
看看,连马皇后这样的一国之母都对他十分客气。
谁知到了谨身殿见到朱元璋和马皇后后,非但没谈麻将的事,反而多了一项任务。
这项任务……相当棘手。
经朱元璋和马皇后提醒,胡大老爷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
这两个出身醉风楼的姑娘,即便从小便从“前辈高人”处学得诸多技巧,也掌握了各种**手段。
胡大老爷正因日晒饮酒有些微醺,但听到这个问题时,顿时清醒过来。
不过,胡大老爷并未将话说绝,未来或许还有机会。
“老爷,我们何时也能有个孩子傍身?”
然而,这种可能性在他身上完全不存在。
胡大老爷不情愿地起身,在两个孩子的脸颊上各亲了一口,这才不情愿地离开。
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女人眼中,财富并不重要。
一想到这里,胡大老爷就觉得心里发腻。
刚回宫没几天,又要进宫打牌?
但朱元璋的面子不得不给。
此时,被朱元璋视为家族下一代教育希望的胡大老爷,完全没有教书育人应有的模样。
给皇子当老师?
胡大老爷即便再不愿,也得接受了这个安排。
毕竟在朱元璋和马皇后面前,他的态度始终恭敬。
尤其是马皇后提到要让胡大老爷教导老朱家的子弟时,朱元璋更是满口答应,完全没有半分犹豫。
胡大老爷听闻此事,心中虽有不满,却也只能无奈接受。
朱元璋提及旧日情谊,又说起小月儿成了家中的长嫂,这番话让胡大老爷倍感亲切,也更觉安心。
这两个女子虽身份尊贵,却仍保持着温柔体贴的态度,伺候胡大老爷如同对待自己的长辈。
她们的存在,常常给胡大老爷带来意外的惊喜。
最终,胡大老爷放下心结,点头答应了这一差事。
他对自己的境遇虽然略有遗憾,但也明白这是难得的机会。
------------
“陛下,之前宋濂不是挺称职的吗?”
“让他继续干。
”
“我这性格您也知道,万一我又惹出什么事端,多不好啊。
”
听着胡惟庸絮絮叨叨的抱怨,朱元璋头疼得不行。
而且,宋濂的事情,他可以处理或者闲置,但不能明说。
难道要直截了当地说宋濂和李善长有点关联,然后因为看不惯就把他赶走?
事情谈完后,胡惟庸心情不佳,打算先行告退。
宋利见胡惟庸在宫里还如此张扬,立刻明白他是在闹情绪。
宋利本想直接应承下来,但终究还是谨慎,赶紧偷瞄了朱元璋一眼。
等小朱家的孩子们看到胡惟庸进来,便趾高气昂地发问。
胡惟庸要是高兴才奇怪呢。
宋利的奉承话一套接着一套,没个停歇。
胡惟庸叹了口气,懒得再多说什么。
自己稍加管束无妨,但若真要得罪人,朱元璋心里肯定会有芥蒂。
“你是谁?”
罢了,他已打定主意,管你是皇亲国戚。
你急什么?事情刚定下来,连隔一天都不肯等,非要马上上任?
没办法,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人。
“只是老奴比不上胡大人身强体壮,这把老骨头动作迟缓,还请见谅。
”
这层层叠叠的山水景观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这事能做却不能说。
如果有合适人选,朱元璋怎会让这差事落到胡惟庸头上?
其次,既然是宫中的建筑,雕梁画栋、亭台楼阁之类的一点也不逊色。
“老宋,前面带路吧,我还真不知道大本堂在哪呢!”
没想到,朱元璋一把拦住了他。
介绍什么的就免了!
若不是因为这里是在宫中,倒真是个休憩、偷懒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