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刘表派侄子刘虎和南阳人韩曦率领五千名手持长矛的士兵,来做黄祖的前锋。孙策和他们交战,把他们打得大败。《吴录》记载了孙策的表章:“臣讨伐黄祖,在十二月八日到达黄祖驻守的沙羡县。刘表派将领援助黄祖,一起向我逼近。臣在十一日清晨部署部下,江夏太守兼建威中郎将周瑜、桂阳太守兼征虏中郎将吕范、零陵太守兼荡寇中郎将程普、奉业校尉孙权、先登校尉韩当、武锋校尉黄盖等人同时进军。臣跨马冲入敌阵,亲手敲响战鼓,来统一作战的节奏。官吏士兵们情绪激昂,奋勇作战,斗志比平时高出百倍,大家心志坚定,都争相拼命。军队越过重重壕沟,速度快得像飞一样。火在上风处燃起,士兵们在烟雾中冲锋,弓弩一起发射,箭像雨点一样密集。到了辰时,黄祖的军队就崩溃了。被刀锋砍死的,被烈火烧死的,前面没有一个活着的敌人,只有黄祖逃跑了。臣俘获了他的妻子儿女共七人,斩杀了刘虎、韩曦以下共两万多人,还有一万多人掉进水里淹死,缴获了六千多艘船,财物堆积如山。虽然刘表还没被擒获,但黄祖向来狡猾,是刘表的心腹,出外充当他的爪牙,刘表的嚣张气焰,全靠黄祖支撑,现在黄祖的家属和部下都被消灭干净,刘表成了孤立无援的败寇,如同行尸走肉。这实在都是朝廷神威远扬,臣讨伐有罪之人,才得以献上这点微薄的功劳。”
当时袁绍的势力正强大,而孙策已经吞并了江东,曹操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征讨孙策,暂且想安抚他。《吴历》记载:曹操听说孙策平定了江南,心里很是忌惮,常常感叹 “这小疯狗一样的小子,实在难以和他抗衡啊”。于是曹操把自己弟弟的女儿嫁给孙策的小弟孙匡,又为儿子曹章娶了孙贲的女儿,还以礼征召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另外命令扬州刺史严象推举孙权为茂才。
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局势紧张。孙策暗中计划袭击许都,把汉献帝接到自己身边。
当时有个叫高岱的人,在余姚隐居。孙策命令会稽丞陆昭去迎接他,自己也放下架子等候。孙策听说高岱精通《左传》,就自己先研读起来,想和他探讨一番。有人跟孙策说:“高岱觉得将军您只懂武功,没什么文才,要是您和他讨论《左传》,他说不定会故意说您不懂,那我的话可就应验了。” 这人又去跟高岱说:“孙将军这人,讨厌比自己强的人,要是他问您问题,您就说不知道,这样才能合他的心意。要是您什么都能说清楚,肯定会有危险。” 高岱信了这话,等和孙策讨论《左传》时,有时就回答说不知道。孙策果然发火了,认为高岱轻视自己,就把他关了起来。高岱的知心好友和当时的一些人,都露天坐着为他求情。孙策登上城楼,看见好几里地内都挤满了人。他讨厌高岱能笼络人心,就把高岱杀了。高岱,字孔文,是吴郡人。他生性聪明通达,看轻钱财,重视道义。他结交贤士,发掘奇才,从那些还没出名的人中挑选人才,所结交的八个人,都是世间的英雄豪杰。太守盛宪让他做上计吏,还推荐他为孝廉。许贡来担任郡守时,高岱带着盛宪到许昭家避难,又去向陶谦求救。陶谦没有马上出兵,高岱急得形容憔悴,痛哭流出血来,连水都不喝。陶谦被他的忠诚壮烈打动,觉得他有申包胥那样的义举,就答应出兵,还写信给许贡。高岱拿着陶谦的信回去,可许贡已经把他的母亲关了起来。吴地的人无论老少都替他捏把汗,因为知道许贡向来记仇,高岱这一去肯定会被害。高岱却说,在君主手下就该为君主办事,而且母亲在牢里,按道理必须去,要是能见到许贡,事情自然能解决。于是他写信说明情况,许贡立刻见了他。高岱口才敏捷,很会认错道歉,许贡当时就放出了他的母亲。高岱去见许贡前,跟友人张允、沈 < 目昬 > 说让他们预先准备好船,因为他觉得许贡肯定会后悔,会派人来追。高岱一出来就带着母亲乘船从别的路逃走了。没过多久,许贡果然派人去追,还命令追兵要是在船上追上了,就当场在江上把他们杀了,要是已经过了江就作罢。追兵和高岱走的不是一条路,高岱他们才得以幸免。高岱被杀的时候,才三十多岁。
当时还有个琅邪的道士叫于吉,之前住在东方,在吴郡、会稽一带往来,建立了精舍,烧香读道家书籍,制作符水给人治病,吴郡、会稽很多人都信奉他。孙策曾经在郡城的门楼上,召集各位将领和宾客,于吉却穿着整齐的衣服,拄着一个小匣子,匣子上有漆画,名叫仙人铧,从门下快步走过。将领和宾客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下楼去迎接拜见他,负责接待宾客的人呵斥也拦不住。孙策立刻下令把于吉抓起来。那些信奉于吉的人,都让妇女去见孙策的母亲,为于吉求情。孙策的母亲对他说:“于先生也帮军队祈福,医治将士,不能杀他啊。” 孙策说:“这小子妖言惑众,能迷惑人心,害得各位将领都不顾君臣礼节,全都扔下我下楼去拜见他,不能不除掉他。” 将领们又联名上书求情,孙策说:“从前南阳的张津担任交州刺史,舍弃前代圣人的典章教诲,废除汉朝的法律,还曾经戴着红色的头巾,弹琴烧香,读那些邪门歪道的书,说这样能有助于教化,最后被南夷杀了。这一点好处都没有,只是各位还没明白罢了。现在这小子已经该死了,别再浪费纸笔求情了。” 随即催促把于吉杀了,还把他的头挂在集市上示众。那些信奉于吉的人,还不认为他是死了,说他是尸解成仙了,又继续祭祀求福。
《志林》里说:当初汉顺帝的时候,琅邪人宫崇到朝廷,献上他的老师于吉在曲阳泉水边得到的神书,那书是用白色的丝织品写的,有红色的界栏,名叫《太平青领道》,一共一百多卷。从顺帝到建安年间,有五六十 years,于吉这时候差不多已经一百岁了,年纪那么大,按礼仪是不该施加刑罚的。而且天子外出巡视,要是遇到百岁老人,会亲自去看望,敬重老人来表示亲近仁爱,这是圣明君王的最高教化。于吉的罪过还不至于死,却被施以酷刑,这是错误的诛杀,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虞喜推测孙策去世的时间是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当时曹操和袁绍正在交战,还没分出胜负。根据夏侯元让给石威则的信,那是袁绍被打败以后写的。信里说:“把长沙交给孙贲,把零陵、桂阳交给张津。” 这说明孙策死在前面,张津死在后面,不可能像前面说的那样有张津被南夷所杀的事,那只是说张津死因的一种比喻罢了。臣裴松之按语: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献上《交广二州春秋》。记载建安六年,张津还担任交州牧。《江表传》的记载像《志林》说的那样有不实之处。
《搜神记》里说:孙策想渡江袭击许都,和于吉一起同行。当时正赶上大旱,到处都很炎热干燥。孙策催促将士们赶紧拉船,有时自己一早出去监督,却看见很多将领官吏都在于吉那里,孙策因此很生气,说:“我难道比不上于吉吗,你们却先跑去侍奉他?” 就派人把于吉抓了起来。于吉被带来后,孙策呵斥他说:“天旱不下雨,道路难走,不能按时过江,所以我一早出来督促,可你却不跟大家一起担忧,安稳地坐在船里装神弄鬼,败坏我的队伍,今天非要除掉你不可。” 他让人把于吉绑起来放在地上暴晒,让他求雨,要是能感动上天在中午下雨,就赦免他,不然就杀了他。没过多久,云气上升,很快就聚合成片,到了中午,大雨倾盆而下,溪涧都涨满了水。将士们很高兴,以为于吉肯定会被赦免,都去祝贺慰问。可孙策还是把他杀了。将士们都很悲痛惋惜,一起把于吉的尸体藏了起来。当天夜里,忽然又有云彩覆盖在藏尸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去看,尸体已经不见了。关于于吉的事,《江表传》和《搜神记》的记载不一样,不知道哪个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