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曹丕下策书封孙权为吴王,策书里说:“圣明君主的法度,是根据德行授予爵位,按照功劳制定俸禄;功劳大的人俸禄丰厚,德行高的人礼遇优厚。所以周公旦有辅佐周天子的功勋,姜太公有大展雄威的功劳,都被分封土地,接受各种礼器赏赐,这是为了表彰他们的巨大功绩,突显贤能之人的不同。近代汉高祖刚登基时,把肥沃的土地分封给八个异姓王,这是前代的美事,也是后代帝王的借鉴。我没什么德行,却顺应天命改朝换代,统治天下各国,掌握国家大权,希望能赶上前代贤君,常常夜不能寐,早早起来处理政务。你天性忠诚贤明,是当世的辅佐之才,能深刻洞察天命气运,清楚国家兴亡的道理,派人远涉江湖,从汉水前来。看到我朝的威势就像影子一样归附,上奏章表示愿意称臣,还献上南方的细葛布等贡品,把各位将领都送回朝廷,忠诚恭敬发自内心,诚意在外面显露无遗,信用像金石一样坚固,道义能覆盖山河,我非常赞赏。现在封你为吴王,派使持节太常高平侯邢贞,授予你印玺绶带、策书、金虎符第一到第五、左竹使符第一到第十,让你以大将军使持节的身份督察交州,兼任荆州牧,把青土用白茅包裹着赏赐给你,你要恭敬地接受我的命令,治理好东部地区。请把之前骠骑将军南昌侯的印玺绶带、符节策书交上来。现在再加赐你九锡,好好听着后面的命令。因为你安抚东南地区,治理长江以南,让民众和夷族都安居乐业,没有二心,所以赐你大辂车、戎辂车各一辆,黑色的公马八匹。你致力于理财,鼓励农耕,仓库里粮食充足,所以赐你衮服和礼帽,配上红色的鞋子。你用德行教化民众,使礼仪教化盛行,所以赐你轩悬的乐器。你宣扬美好的风气,安抚百越部族,所以赐你朱红色的大门居住。你运用才能谋略,任用贤能的人担任官职,所以赐你纳陛,方便登殿。你忠诚勇敢,清除邪恶的人,所以赐你一百名虎贲卫士。你威风远扬,在荆南地区建功立业,消灭凶恶的坏人,让罪犯都被抓获,所以赐你斧钺各一把。你对内和睦,对外用武力彰显信用,所以赐你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张、黑色的箭一千支。你以忠诚恭敬为根本,以恭谨节俭为美德,所以赐你秬鬯酒一卣,配上圭瓒。要恭敬啊!认真施行教化法典,服从我的命令,辅助我的国家,永远保持你显赫的功业。”
《江表传》记载当时,孙权的大臣们商量着,觉得孙权应该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应该接受魏国的册封。孙权却说:“九州伯这名号,古时候就没听说过。从前沛公刘邦也接受了项羽封的汉王,这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合适选择,又有什么损失呢?” 于是就接受了曹丕的册封。孙盛对此评价道:“从前伯夷、叔齐不屈服于周朝,鲁仲连不愿做秦国的百姓。凭普通人的志向,尚且坚守道义不受屈辱,何况是割据一方、三分天下的君主,怎能节操不坚定,时而臣服时而反叛呢?我看吴、蜀两国,都声称尊奉汉朝,可到了汉朝灭亡的时候,没一个能坚定地保持臣子的节操,君子因此就知道他们不能使后代兴旺发达,最终会被大国吞并。要是当初孙权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一辈子自称汉朝的将军,那难道不是能让天下人都为之义愤,仁德感动百代的事吗!”
这一年,刘备率领大军前来讨伐,到了巫山、秭归,派使者去诱降武陵的少数民族,给他们授予印信,答应给予封赏。于是各个县以及五谿的百姓都反叛,归附了蜀国。孙权任命陆逊为都督,率领朱然、潘璋等人前去抵抗。还派都尉赵咨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问赵咨:“吴王是个什么样的君主?” 赵咨回答说:“是个聪明仁智、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文帝问具体情况,赵咨说:“从普通人中提拔鲁肃,这是他的聪明;从军队里提拔吕蒙,这是他的明智;俘获于禁却不杀害,这是他的仁德;夺取荆州却没经过血战,这是他的智慧;占据三州,像老虎一样注视着天下,这是他的雄才;向陛下低头称臣,这是他的谋略。”《吴书》记载:赵咨,字德度,南阳人,见闻广博,学识丰富,应对敏捷。孙权做了吴王后,提拔他为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国。魏文帝很欣赏他,嘲讽地问赵咨:“吴王很懂学问吗?” 赵咨说:“吴王在江面上有上万艘战船,拥有百万大军,任用贤能的人,立志谋划治理国家,即使有空闲时间,也广泛阅读书籍传记和历史,采集其中的奇闻异事,不像那些书生只会寻章摘句罢了。” 文帝说:“吴国可以征服吗?” 赵咨回答:“大国有征伐的军队,小国有坚固的防御。” 文帝又说:“吴国害怕魏国吗?” 赵咨说:“拥有百万大军,以长江、汉水为护城河,有什么可怕的?” 文帝还问:“吴国有像你这样的大夫有多少人?” 赵咨说:“聪明出众的有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多得用车装、用斗量,数都数不过来。” 赵咨多次出使北方,魏国人都敬重他,觉得他不一般。孙权听说后嘉奖了他,任命他为骑都尉。赵咨建议说:“我看北方终究不会遵守盟约,现在的计策是,朝廷承接汉朝四百多年的国运,顺应东南的运势,应该改年号,确定车马服饰的颜色,来顺应天意,安抚民心。” 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
魏文帝想封孙权的儿子孙登为侯,孙权以孙登年纪小为由,上书推辞,又派西曹掾沈珩前去道谢,还献上了地方特产。《吴书》记载:沈珩,字仲山,吴郡人,年轻时就精通儒家经典,尤其擅长《春秋》内传和外传。孙权因为沈珩有智谋,能独立应对外交事务,就派他出使魏国。魏文帝问:“吴国难道担心魏国向东进兵吗?” 沈珩说:“不担心。” 文帝问:“为什么?” 沈珩说:“因为我们相信并依靠过去的盟约,双方重归于好,所以不担心。如果魏国违背盟约,我们自然有防备。” 文帝又问:“听说吴国太子会来魏国,是这样吗?” 沈珩说:“我在吴国,朝堂上没有我的座位,宴会也不邀请我参加,像这样的商议,我没听说过。” 文帝觉得他说得好,就拉着沈珩靠近自己,交谈了一整天。沈珩根据事情的变化随机应变地回应,没有丝毫屈服。沈珩回来后建议说:“我暗中观察侍中刘晔,他多次为敌人设下奸计,终究不会长久地忠诚老实。我听说兵家有句老话,不依靠敌人不来侵犯我们,而依靠我们自己不可被侵犯,现在我为朝廷考虑。应当暂且减少其他劳役,只致力于农业生产来扩充军事物资;修缮船只车辆,增加作战器具,让它们都充足完备;安抚士兵和百姓,让他们各自安居乐业;招揽贤才,奖励将士,那么天下就可以谋取了。” 沈珩因为奉命出使表现出色,被封为永安乡侯,官做到少府。
孙权立孙登为王太子。《江表传》记载:这一年魏文帝派使者来索要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物品。大臣们上奏说:“荆州、扬州,进贡有固定的制度,魏国索要的这些珍奇玩物不合礼制,不应该给他们。” 孙权说:“从前惠施尊奉齐国为王,有门客责难他说:‘您的学说主张去掉尊位,现在却尊奉齐国为王,多么颠倒啊!’惠子说:‘有这么一个人,想打他爱子的头,而石头可以代替,儿子的头贵重,石头轻贱,用轻贱的代替贵重的,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现在正和西北的蜀国作战,江南的百姓,都依赖我才能活命,他们难道不是我的爱子吗?魏国所索要的东西,对我来说就像瓦片石头一样,我有什么可吝惜的?他在居丧期间,却索要这些东西,难道还能跟他讲礼制吗!” 于是把魏国索要的东西全都送去了。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的部将宋谦等人攻打蜀国的五个军营,都攻破了,斩杀了蜀将。三月,鄱阳上报说有黄龙出现。蜀军分别占据险要地带,前后有五十多个军营,陆逊根据各处军情的轻重派兵应对抵抗,从正月到闰月,大败蜀军,临阵斩杀以及蜀军投降的有几万人。刘备逃走,仅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吴历》记载:孙权派使者出使魏国,详细上报了打败刘备俘获的印绶、首级以及夺得的土地,还上表说明将领官吏们功劳卓着,应当给予爵位赏赐。魏文帝派使者回访,送来鼲子裘、明光铠、騑马,又把自己写的《典论》以及诗赋用素绢抄写好送给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