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穆昇最初对皇嗣李瀚海寄予厚望。
可惜,回想起那次在王府的邂逅,
以及李瀚海的一言一行,
穆昇对这位未来女婿的好感荡然无存。
“皇上英明一世,唯独在此事上糊涂,竟认为皇嗣如此出色?”
穆昇心中暗自不屑。
然而,
东南沿海的一系列变故,悄然改变了穆昇的看法。
皇嗣其他方面暂且不论,运气着实不俗。
仅凭几本故事集,竟意外赢得了这些小国民众的心。
“常人若欲行商,定会携带瓷器、丝绸、茶叶等物。”
“这位皇嗣却别出心裁,以故事集为商品,竟也大为畅销。”
“这只有一种解释。”
“那便是他运气极佳。”
“难道还有其他缘由吗?”
“但凡理智之人,也不会考虑将故事集贩售至他国,作为本国的主要外贸商品吧?”
李轩平静地对赵刚说道,忽地心念一转,问:
“对了,那位太子殿下靠卖这些故事集赚了多少银两?”
赵刚思索片刻,
“这个嘛,不太清楚,但似乎并没赚到什么钱。”
李轩露出一副早有所料的神情:
“你看,这不正好说明他只是运气好吗?要是太子真有能耐,早就靠这些故事集赚得盆满钵满了。”
“要知道,皇上之前对太子之位的考察之一,便是要通过贸易盈利,盈利越多者,在争夺太子之位时便越有优势。”
“如果太子一开始便是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谋划这一切,那么他手中的故事集绝不会卖得如此低廉。”
“所以,只有一个解释。”
“这位皇长孙,此番不过是侥幸罢了。”
李轩语气平淡,却言之凿凿,赵刚听后几欲信服。
难道,太子真的只是运气使然?
赵刚望向外面形势大好的战局,以及那些充满热情的小国士兵。
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
李轩拍了拍赵刚的肩膀,
“你还是太年轻了,若你像我一样,早些年继承父业,主政一方,便会明白,这世间,平庸之辈居多。”
“天才?”
“那不过是史书上的传奇罢了!”
一番交谈后,不久,东瀛京都便落入他们手中。
东瀛幕府将军源义经,以及那位**(人名略去),后藤氏,皆被俘。
源义经口中念念有词,不知所云,
他的汉语,实在太过蹩脚!
李轩身为尊贵的国公,哪有耐心听这聒噪?况且,区区小国之将,连他国公府中的下人都不如,更遑论与他相提并论?
李轩一挥手,自有士兵如拖死狗般,将这位幕府将军与后藤氏**拖了下去。
“如今,这东瀛的**(职位或称号略去)……呵呵,小小异族,竟敢自称**?”
“罢了。”
“这东瀛国君与将军皆已落网,接下来,便是征服东瀛全境!”
“对了,皇上还特别提及过石见银山,我们必须尽快找到。”
李轩对赵刚说道。
赵刚点头应允。
身为大明四大国公之二,他们时刻铭记大明皇帝的旨意。
征服这小小的东瀛,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
这种小国,不值一提。
莫提那些百余小邦的援助,亦或其内部的贵族平民,皆有屈膝之意……
即便无此助力。
哼。
一群甲士,多半手持耕具。
如此素质,
我大楚勇士一人敌十,岂非易事?
击败这等国度,岂非举手之劳?
不值一哂,不值一哂矣!
更为关键者,乃陛下旨意,寻得那座银辉山。
银辉山?
我还道是金山呢!
何地会取如此之名?
虽心中腹诽连连,他们仍下令搜寻。
此刻……
忽有飞鱼服者现身。
“倭邦亦有飞鱼服者?”
沐昇与赵武对视一眼,随即召见此人。
方知,
那银辉山竟是楚王府的产业。
更确切些,
此银矿乃太孙殿下所有!
且慢,银矿?
“你说什么?竟是银矿?!”
沐昇难以置信地问道。
“正是,国公大人。”
“那是一条银矿山脉,年产量逾三十余吨,且工部勘探,此山脉可采百年之久!”
三十余吨!
开采百年!
这几个字眼如雷鸣般在沐昇脑中回响。
此乃何等巨财?
累积之下,
足以购得整个大楚了吧?!
嘶——
“太孙殿下运气之佳,令人叹为观止!”
沐昇不禁叹道。
“景辉,你为何断定太孙殿下运气绝佳?”
“话本之中亦言其好运,一人岂能有两次好运?”
赵武不解地问道。
在他看来,好运连连,必有其实力支撑。
然沐昇为何总觉得太孙靠的是运气,而非实力?
“你未闻那飞鱼服小旗所言?”
“此银矿非但非楚王府独有,亦非太孙殿下独有。”
“诸勋贵皆有份,连飞鱼服指挥使亦有……”
“且慢,为何他人皆有份,唯独我等无有?!”
沐昇恍然大悟,顿时怒不可遏。
他乃太孙岳父,太孙得此大利,竟忘却岳父?!
穆峰猛然察觉到一个被忽视的细节,质疑道:
“难道是因为我国公府也在这事中有份?”
李豪一脸坦然地回答:
“那当然。”
穆峰:“……”
好吧,
就连这新来的官场后辈李豪都能分到一杯羹,而我,作为太孙的岳父,居然什么都没捞到?
这也太过分了吧?
哼,
李澈你这小子,如此对待我国公府,还想娶我国公府的……哼,娶我穆峰的女儿?
想得倒美!
你看我会不会让女儿嫁给你!
此刻,
穆峰似乎忘了,穆婉清并非他的亲生女儿。
人家姑娘愿不愿意嫁,哪里轮得到他穆峰来决定?
反正穆峰心里不痛快,
看着旁边李豪正用手指点着,计算自己国公府每年能从这座银矿里得到多少收益,脸上还乐开了花……
穆峰的心情更糟糕了。
穆峰心情一差,那些倭国士兵就遭殃了。
先投降的还罢了,毕竟穆峰是大明的一品国公,尊贵勋爵之首,自然不会做出坑杀俘虏之事。
毕竟,不是谁都能成为人屠武安君或那位十万大军横扫敌阵的将领。
但这样一来,那些还未投降的倭国叛军就惨了。
“接下来,要以最快的速度,荡平整个倭国,凡持武器抵抗者,一律格杀勿论,不接受投降!”
穆峰严厉下令。
他是镇守云南的国公,可不是一个只知享受祖宗荫庇的纨绔子弟。
云南多瘴气,族群繁杂,还有人养蛊……
他能镇守云南,岂是易于之辈?
更何况,
此刻,他将对准女婿李澈的不满,一股脑儿地发泄到了倭国身上。
对倭国的普通百姓,他还算秋毫无犯,但你要是敢拿起锄头反抗?那就对不住了,送你去见阎王。
大明,不接受反抗者的投降,也不接受战犯的悔过。
你若自觉有罪,就到地府去忏悔吧!
杀杀杀!
穆峰这一次,誓要将整个倭国杀得片甲不留,杀得血流成河,杀出一个安宁的后方。
“石见银山的白银储量如此惊人,这是大明的财富,足以支持大明多次与北方草原的战事!”
“而且,这座银矿还能开采数百年!”
“那么,这很可能是大明未来的杀手锏!”
穆峰熟读史书,深知一个帝国往往三百年就会崩塌。
大明,未必会比史书上的那些国家更幸运。
但有了这批银子,或许一切都会不同。
国度何以动荡?根源不仅在于君王失德,亦在于民众负担沉重。
朝廷财政窘迫,却转而加重对民众的剥削。
幸而,借由皇长孙李渊浩的好运,
大明轻易赢得一战,竟意外获得一座庞大的银矿。
往后大明若资金匮乏,便可至此挖掘银两……
试想,三百年后,或许又是一个新的三百年盛世,
正如昔日大汉之辉煌,西汉之后尚有东汉延续!
因此,
李晟深思熟虑后认为,既然拥有如此“瑰宝”,便需确保其稳固无虞。
“倭国,隔海相望于中原,银两藏于彼处,除大明皇室与贵族,无人知晓。”
“待大明危急,需银之时,便可前往提取。”
“所以,我必须铲除所有倭国反抗力量。”
“而那些顺从的倭民,正好可为矿工。”
“同时,教习当地孩童大明官话……”
“长此以往,这些倭民,或将自视为大明子民!”
李晟思行合一,
当其构想化为奏章,送达京城,为李渊浩所见,心中赞叹不已。
【我这岳父大人,手段颇为高明,看来不容小觑。】
【若常将军仍在,他定会诱降倭民,再行坑杀!】
……求支持……
【正如倭国昔日对待我们一般……】
【不过李晟此举已算不错,百年之后,世上或再无倭民,唯有同化的大明子民!】
如此思量间,
李渊浩微微颔首,其贴身侍女随即贴心翻开下一封奏章。
朱棣望着李渊浩此番模样,心中颇有感慨。
无奈,
正值李晟率军征伐倭国之际,
李渊浩的太孙职责,无论是否情愿,亦需正式承担。
朱棣首令,便是令其于内阁,与众大臣一同审阅奏章,并发表见解。
李渊浩一听,顿时苦笑。
... ... ...
【内阁?与一群老朽为伍,有何乐趣?】
【如今我已非汉王世子,而是皇太孙,身份地位自当倍增!】
于是,
李渊浩即位皇太孙后首举,便是将自己的贴身侍女由十六人增至八十一人。
而后……
内阁之中,原本皇帝的宝座与大臣们的办公之处井然有序。
然而,却被他改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