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张侗神清气爽打开了房门。
和他一起走出来的,还有怀抱着妞妞,脸上带着淡淡红晕的岳如冰。
这次搬家,带走的东西,基本是些衣服、被褥和常用的生活工具,东西不多,被张侗装入了两个个蛇皮口袋中。
他将两个蛇皮袋提着,和妻女一起出了门,朝着大哥张建国的家中走去。
张建国也领着陈淑芬和儿子张二蛋,在门口等着张侗一家人。
大哥家同样也只带了衣服、被褥一些日常用品,两家人的东西都不多,但这么提着去县城也费尽。
所以张建国就借了一辆牛车,一行人准备坐着车,直接去到县城。
“牛车也不大,如冰和妞妞,还有你嫂子和二蛋,他们几个坐在车上,咱们走路怎么样?”
“当然没问题。”
张侗正点着头,刘万全也姗姗赶来。
于是,一行人正好出发。
经过一上午时间,他们来到了武阳县城。
在张侗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武阳皮革厂的大门口。
张侗给门卫室通报了一声,没一会儿,张主任就跑到厂门口亲自迎接张侗。
看到张侗带来的一大家子,张主任笑呵呵道:“路上辛苦了吧,来来来,我带你们去新家,早点休息一下。”
“谢谢张主任。”
皮革厂的员工宿舍,在厂房的尽头,宿舍是两栋五层楼高的筒子楼。
这种筒子楼,每一层都有一条很长的过道,过道也是阳台,住这里的人,都会在过道摆上灶台,平时就在过道里做饭,有些人甚至还会在过道上晾晒衣服。
所以整个过道看起来有些拥堵,但生活气息很足。
这是张侗重生意外,再次感受到的一种厚重的年代感。
张主任为张侗安排的员工房间在三楼,打开门以后,张侗发现这是一个竖直拉通的一室一厅布局。
外面的是客厅,里面是卧室,加起来大概四十平米,平时住两个女人和孩子,面积绰绰有余。
房间里家具不说应有尽有,但基本大差不差。
最主要的是,皮革厂的员工宿舍是通电的,卧室和客厅都有一盏点灯。
“这里的电费本来是从员工工资里扣,但是你们呢又不是这里的员工,所以电费的话,按照8分钱一度收取。”
张主任给张侗一行人,介绍起了这里的水电用度费用。
“还有,过道上的灶台是烧蜂窝煤的,你们要用的话,可以自己去煤场拉,也可以找人给你们送过来,不过送过来的话,要收几毛钱的劳务费。”
听到请人送煤需要给几毛钱,陈淑芬一脸的心疼,把张建国悄悄拉倒一旁,让张建国以后去煤场拉煤回来。
张建国一个劲的猛点头。
“张主任,房间费用是多少钱啊?”
“一个月5块钱,押金我就不收啦,反正这里的家具得爱护使用,公厕在过道的尽头,晚上上完厕所,记得关灯。”
“行,那就先交半年的费用。”
张侗做了决定,然后看向妻子岳如冰,他的钱都交给了妻子保管,大概还有一百多块钱。
岳如冰点了点头,掏出了三十块钱交给张主任。
张主任又交代了一些细节,比如洗澡有专门的澡堂,位置在宿舍外面,有24小时热水,但尽量别跟上夜班的工人同志抢位置。
还有厂里也有小卖部,会卖一些自制的干果。
张主任建议有空可以买些蜜饯来尝尝,味道很不错,常常被工人们买光。
说完这些,张主任笑呵呵看向张侗,说道:“要不你们先收拾一下,我在下面等你,待会儿咱们见见契科夫先生。”
“好的,张主任,我忙完就下来。”
这间宿舍在张侗来之前,已经被打扫过,很干净,所以等张主任离开以后,张侗一家子都不需要做卫生,直接就开始往房间内搬行李。
大嫂陈淑芬负责铺床,岳如冰则去摆放碗筷之类的。
稍微重一点的活,张建国一个人就能搞定,所以张侗和刘万全几乎插不上手。
“老四啊,张主任不是还等着你吗,你和刘队长先去忙吧,这里我们几个能搞定。”
“那行,大哥,你们先忙,忙完了休息一会儿,我晚点再来。”
张侗领着刘万全下了楼。
张主任站在宿舍外的院子里,看着张侗和刘万全,笑道:“契科夫先生听说我们给他找了两个得力的猎人后,兴致很足,表示到时候要和你们比试打猎的本领。”
听到这话,张侗和刘万全对视一眼。
两人笑了笑,跟着张主任去往了秦四海的办公室。
秦四海也早已等候多时,看到张侗和刘万全走进办公室,他赶紧从办公桌后起身,走到二人面前,亲切地跟张侗和刘万全握手。
“两位同志,这次就有劳你们了。”
“秦厂长哪里的话,你给我准备了这么好的一间宿舍,我们自然也不敢怠慢了陪同外宾的事宜。”
张侗的话,让秦四海很开心,他又询问了一些张侗对宿舍的看法,张侗都表示很满意。
“好,你们满意就好。”
秦四海转头看向张主任,说道:“老张啊,去把契科夫先生请过来吧。”
张主任离开后。
秦四海又告诉张侗,说契科夫这人性子很怪,很难捉摸他在想什么。
刘万全就不忿道:“这个外国人要是搞一堆鸟事出来,在山上惹了麻烦,我可不会惯着他,秦厂长,你也知道,牛角山上是个什么情况。”
秦四海连连摆手道:“这个你放心,契科夫先生很懂打猎,他也清楚哪些行为是危险的,绝不会轻易乱来。”
“而且契科夫先生还是一位中国通,对咱们的文化和习惯比较了解,你们沟通起来应该不成问题。”
说话间,张主任带着一个身高魁梧的白皮肤的外国男人,走进了办公室。
张侗看向那个外国男人,果然和之前在红星饭店见过的人一样。
这个契科夫身高达到了一米九,长得虎背熊腰,非常符合那个年代,人们对毛子的固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