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父子兵,原来咱是来当儿子的。”
“父皇?”
“没什么,赶紧走你的吧。”
朱元璋拍着胸脯保证。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还用得着等天亮,咱到了京营,一个时辰内给它们全部拿下!”
已经骑到马背上的朱标,听到父皇的这番保证,不仅没有安心,反倒是露出了无奈的神情。
朱元璋见状,眉锋猛地挑起,沉声说道:“标儿,你难道当咱刚才是在吹牛?”
“不,儿臣只是觉得,父皇也不能太操之过急了。”
到了京营里,光是召集全体将士,就要半个时辰。
剩下的半个时辰,让两万将士连思考带做决定,还要说服那些,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反对一些新制的守旧派。
难如登天!
“标儿,咱再告诉你一个领兵打仗的经验,在军营里最重要的不是脑子和手段,而是这个。”
朱元璋亮了亮他握紧的拳头,狡黠一笑。
“咱说全军冲击往前冲的时候,九成九的将士都会往前冲,只剩下一两个跟咱唱反调,咱不当场拿他祭旗,都算咱仁慈了。”
朱标恍然大悟。
这才是真正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儿臣多谢父皇指教,那么,儿臣便与毛指挥使,静侯京营传来的佳音!”
“好,咱会按照你说的,到时候让人打一炮给你听个响。”
京营与神机营虽间隔仅几里地,但自从京营被偷以后,巡防加强了数倍。
哪怕是宫中侍卫经过,都要通过层层盘查才能穿越两个营地,而且蹲守信鸽的地点,又在山里面,夜晚山路难行。
还是用焦玉的手把铳听个响,通过声与声之间传递消息,更加方便。
“儿臣已经命人在听声辨位的地点等待了。”
一切准备皆已完成。
“出发!”
父子二人身穿便衣,没有带太多的随从,以防李府过早地得到消息。
出城时,也是用的锦衣卫的腰牌。
直到出了城门,往东走了五里路,父子二人即将分开之际,一队人马自东疾行而来。
正是提前接到消息的徐达,前来伴驾。
“徐将军来了,儿臣先行一步。”
“标儿,一切小心。”
朱标一本正色地点了点头,带着刘敏和四个高手侍卫,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等到徐达的马匹抵达时,连人影都看不见了。
“陛下,末将没有来迟吧?”
“没有,但是你要是再跟咱说几句闲话,咱可能就要误了别人的大事了。”
徐达目瞪口呆。
陛下误了别人的大事?
这话听上去,怎么像是陛下此次前去京营,是为别人办事似的呢?
朱元璋调侃一笑,也没多做解释,策马一边往东行,一边扯着嗓子逆着风问徐达。
“徐兄弟,你来的时候,按照咱说的,做好召集全军将士的准备了吗?”
“只待陛下一声令下,一刻钟内就能在校场集合!”
那就没问题了!
“驾!”
快马疾行半刻钟,朱元璋在看到拦在京营前的拒马桩时,马上紧勒缰绳。
“咴咴咴!”
黑马前蹄悬空踢了几下,发出洪亮的嘶鸣声。
今夜负责守卫在营前的一队士兵,还没看清来者何人,便被马背上的人精湛的骑术还有威严的气势,吓得愣在当场。
朱元璋见状,忍不住揶揄徐达。
“哈哈哈,徐兄弟,看来京营里的将士,还得多练练才行啊。”
“陛下不是着急办事嘛,就先别笑话末将了。”
徐达早就想整顿京营风气了。
可奈何他只是临时的主将,时刻准备着带兵上战场杀敌。
京营里这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风气,还得陛下先从根子上改变,才能彻底杜绝将士们消极的态度。
而这时,听清楚徐达所说的话的士兵们,得知马背上的人是当今陛下,仔细地辨认了一番。
寻常士兵自然是认不出朱元璋的,但今晚徐达特意安排了几个功勋子弟前来守门。
被陛下揶揄几句没关系,让这几个人被敲打一番,等会儿全军聚集在一起时,闭上他们平时爱叭叭的嘴,才是他的目的。
这些人发现确实是陛下后,连忙单膝跪地,口中高呼。
“参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利落地翻身下马,一言不发地穿过这些人,径直往军营里走去。
众人面面相觑。
等到朱元璋和徐达一行人的脚步声走远了,他们迟疑着互相询问。
“我们能起来了吗?”
“陛下没让我起来,我还是跪着吧。”
“可是……”
“可是什么,你忘记被打九十棍的那个李校尉了吗?”
此话一出,服气的不服气全都老老实实地单膝跪在当场。
暗自祈祷着,陛下进了京营走一遭,赶紧出来,否则的话,他们就算轮换着膝盖跪,跪得太久,可就起不来了!
校场高台上。
朱元璋脱掉外面伪装用的黑袍,露出在火把下熠熠生辉的金线龙纹图案,他一步两个台阶跨到高台上,给徐达使了个眼色。
徐达见状,立即中气十足的朝着四周大喊。
“陛下驾到!”
“全营集合!”
一声令下,营内各处响起了锣鼓敲击的响声。
朱元璋大吃一惊。
“徐兄弟,你说的准备,就是这个准备?”
“陛下,末将不能告诉他们你要来,而半夜让他们加练,他们一定不干,没办法,只能辛苦一下末将手下的亲兵们了。”
也是。
朱元璋竖起手指,给徐兄弟在心里记了一功。
锣鼓一响,全体将士都被吵醒了,还没来得及发火,听说陛下要召集他们在校场集合,还有天大的喜事要公布。
大家心里的火气一下子散去,满心都是好奇。
“陛下亲自来京营宣布天大的喜事,你们有谁听说是什么事了吗?”
“瞎打听什么,快点穿鞋去校场,亲自听陛下说了,不就清楚了吗?”
不到一刻钟。
除了定点巡防的,剩下的全营将士,已经集中到了校场上。
“参见陛下!”
“免礼!”
朱元璋面对着满脸期待的全营将士,也没空卖关子,开见门山地宣布。
“咱决定,从即刻起,废除军户制,不再强制征兵参军!”
一石惊起千层浪。
有人惊喜有人忧。
还没等那些觉得当兵没前途的人,庆祝陛下如此英明的决定。
朱元璋继续宣布。
“往后,咱朝廷征兵是自愿报名,然后按照条件选拔。”
此话一出,不少人觉得十分的荒诞,尤其是那些混吃等死的,更是忍不住低下头,掩饰住脸上赤裸裸的嘲讽之色。
自愿报名还想按条件选拔,挑挑拣拣?
哪怕实行了军户制,不少朝代打仗用人的时候,还得以各种名义去地方抓壮丁呢!
陛下全当天下老百姓跟他似的,喜欢征战沙场?
还是天真的以为,皇室的号召力强到,振臂一呼,就能有百万壮丁舍生忘死地为老朱家,抛头颅洒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