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年种的瓜多,就连冯家也沾了光,每日都有瓜吃。
“冯爷爷,您的信!”杜家的小厮跑来在门口喊,同时递过一封信来。
冯兴城笑着接过来,然后递过一牙瓜,“来,润润嗓子。”
“我们在家里也能吃到!”小厮很有礼貌,并没有立马接过来。
“知道你们有,但这一点你又不是吃不了。”冯兴城笑着说道。
小厮这才不好意思地接过来,道谢之后才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瀑布泉别院确实不缺瓜吃。每日有伤损的瓜都会送回来,主家也不拘着他们,让他们随便吃。
但家里人多了,能分到他们手里的只是少数,并不是到了吃厌的地步。
趁着小厮吃瓜的功夫,他就开始看信。一般就是看完之后他就写回信,让小厮带回去,等什么时候去白城了,再交由驿站带走。
只是拆开之后,冯兴城的面色就越来越难看。
信是前太子给他写来的。信里说的事情,让他看了心情也很是沉重。
肖俊德辞官了!
冯兴城暗暗叹气。其实肖俊德还不到七十岁,身子也不差,并不是到了非退不可的年纪。
但他还是在四月初的时候,跟陛下请骸骨。
陛下当然不会同意,经过几辞几让,皇上觉得他是铁了心要辞官,虽心里不高兴,但还是答应了。
肖俊德在临离开之前,跟皇上有一次面对面的谈话,正是跟前太子相关的。
前太子为什么被废,朝廷给出的理由是太子无君无父,心存怨怼,在东宫行巫蛊之术诅咒陛下,妄想以此谋害君父,然后登基称帝。
而作为皇帝,最忌讳的就是有人觊觎他的宝座。
于是在看到搜出来的证据之后,无视太子的辩解哭诉,便将东宫之人全部贬成庶民,圈禁于废宫之中。
而在有心人的故意针对下,圈禁中的太子一家过得凄惨无比。从前的帝子皇孙,如今连饭都吃不上。
就在肖俊德上书请辞的隔日,圈禁中的太子一家传出噩耗。因为冬春之际寒暖交替,废太子三岁的幼子,因为风寒而死去。
死去的孩子是太子良娣所生,她受不了这个打击,趁人不备悬梁自尽了。
废太子在宫门前哀嚎,想让外面来人给处理一下。但那些守卫之人居然置若罔闻,根本不予理睬。
就这样,任凭里面死去的母子二人陈尸三日而不得收敛。
废太子大悲之下,爬上宫殿之上仰天长哭,京城里好些人都看见了。
为了以防他也出意外,这才打开宫门进入。
废太子悲愤欲绝,直接一头撞在禁军头领面前,血溅五步。
这让进来的禁军头领大惊失色,立即一边让人请太医,一边急匆匆地前去通报。
皇帝听闻太子惨况,不禁心生怜悯。而就在此时,肖俊德也进宫劝谏,让皇上看在四十年父子之情上,宽恕太子一家。
最后皇上终于还是心软了,将废太子册封为恭顺公,许他出京自寻住处。
如今前太子来信,就是想过来跟冯兴城说,想依着老师一起过活。
只是他也有顾虑,自己虽然看似没事了,但毕竟曾是废太子,只怕那些人不会放过自己。
自己若是依老师而居,只怕会给他带来危险。
所以他纵然有此想法,也得问问老师的想法,看合不合适过来。
冯兴城搁下信纸,慨然叹息。既为废太子的遭遇感到悲痛,也为陛下的回心转意感到高兴。
太子太惨了!
既然他想来,那自己当然是欢迎的。
所以他立即回信,先是对太子的遭遇表示同情,痛斥那些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的小人。
然后就是极力邀请太子过来居住,称赞这里的风景,以及纯朴的民风。
信寄出去了,他才想起要跟女婿说一声才行啊。不管怎么说,这是他的地盘。
杜猛听老丈人说了事情的原委,便笑着道:“那就来吧!”
冯兴城有点担忧地问道:“你就不怕被牵连么?”
杜猛笑着道:“如今我既娶了阿珂,那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大清白了。就算我想撇清,只怕也撇不清了吧?”
冯兴城叹了口气,“倒是我连累你了。”
“看您说的,什么连累不连累的。再说了,既然皇上愿意饶恕太子一家,那就说明这事已经过去了,如今也说不到什么连累不连累的。”
“也罢了!”冯兴城叹了口气。
其实杜猛心里有数。毕竟都说读史可以明智,他以前随便看书的时候,可是看了不少史书呢。
本来皇帝对太子确实是恼火,也愿意让他吃点苦头。
可实在是对头太蠢,非要把太子逼成这个鬼样子,惹得皇上又开始心软了。
而且,对手这样做,也让皇帝心生警惕,这才给了太子爵位。一来安抚太子,二来也是为了震慑那些图谋不轨的人,让他们也要知道收敛一点。
他虽然忌惮太子,但也知道这事另有蹊跷,不过就是借此机会敲打一下罢了。
只要让他认识到皇权不可谋,只有他给的才行,别的途径绝对不行。
所以杜猛可以断定,太子前来这边,在皇帝这方面是没问题的。
需要留意的,也就是其他别有用心之人的行动就是了。
“让恭顺公过来吧!我们就挨着瀑布泉别院给他也修一个府邸,当然,这边的条件不能跟京城比,只能请他将就了。”
“好,我另外写信跟恭顺公讲。”冯兴城满眼含泪。
锦上添花易,雪里送炭难!自己这个女婿是真的没选错。
杜猛回来之后,又把这事情跟冯珂说了一遍。
冯珂叹息道:“这就是伴君如伴虎啊!我冯家虽然被贬职抄家流放,但总算是家里人还算幸运,总能齐齐整整地在一起。
而恭顺公曾经贵为太子,却连家人都保不住。可怜,可叹啊。”
是啊!天家无亲情!
两人感叹过之后,杜猛就去白城请营造的匠人过来。就在瀑布泉别院左近,另辟了数十亩地,开始营造恭顺公府邸。
这边城里的匠人,自然是营造不出京里的繁华精巧,但这里是边城,倒也不能讲究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