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原之城的兵不血刃的易主,如同长了翅膀的瑞鹤,携带着北疆平定、疆土拓安的巨大喜讯,越过千山万水,一路快马加鞭,传回了帝国的心脏——洛阳城。
未央宫内,汉光武帝刘秀览毕冯章派人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详细记述了从哈尔汗保卫战到智取冰原之城全过程的捷报,一直因边疆战事而微蹙的龙眉终于彻底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畅快笑容。捷报不仅详述了战役经过,更着重提到了珂卡芙公主深明大义、忍辱负重、巧施离间计、阵前倒戈的关键作用,以及冯章最后时刻采纳怀柔之策、避免强攻屠城、和平接收冰原之城的明智之举与仁德之心。
“好!好!好!”刘秀连说了三个好字,击节赞叹,对侍立在旁的文武重臣道,“冯章果然不负朕望!智勇兼备,更难得的是心怀仁德,懂得刚柔并济,不徒逞武力之快,实乃大将之才!还有那位珂卡芙公主,虽是异族藩女,却如此忠勇可嘉,识大体、顾大局,于国有大功!此真乃天佑我大汉,使贤才良将辈出,四夷宾服,四海升平之兆也!”
龙颜大悦之下,朝廷相关衙署立刻高效运转起来,根据战功和皇帝的意图,很快拟定了一系列封赏旨意,并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了规格极高的天使团,携带着浩荡的赏赐队伍,前往遥远的西北边陲宣旨。
这一日,冰原之城中央那座原本属于卡伊万的、充满异域风情的石头大殿(现已临时改建为议事受封之所),被收拾得庄严肃穆。大汉龙旗与各部落的旗帜并列飘扬。冯章、珂卡芙公主,以及铫真、王方、赵阳等所有有功将领,皆身着正式礼服,甲胄鲜明,肃立于大殿之中。城内归顺的各部族首领、长老也应邀观礼,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复杂而又充满期盼的神情。
天使昂首而入,面容肃穆,展开手中明黄色的绸缎圣旨,用洪亮而庄严的声音开始宣读:
“制曰:朕闻褒有德,赏至材,冯章夙夜忠勤,统兵有方……于哈尔汗、冰原之城等役,屡破强敌,拓土安疆,扬我国威,功勋卓着……特封为关内侯,食邑千五百户,赐金千斤,帛五千匹,以示殊荣!其父冯异,生前功绩彪炳,教子有方,追赠加谥,配享殊恩……”
圣旨首先高度肯定了冯章作为主帅的功绩,封侯赏赐,极尽荣宠。接着,旨意转向了此次平定边患的最大功臣之一:
“……珂卡芙本藩族女,然深明大义,临危受命,忍辱负重,巧计离间,阵前起义,功在社稷,殊为可嘉……特册封为一品诰命夫人,秩比列侯,赐金帛车马仪仗同侯爵例……尔与关内侯冯章,患难与共,佳偶天成,特旨赐婚,永固北疆,以示朕怀柔远人,崇德报功之至意……”
这道旨意,不仅给予了珂卡芙极高的荣誉和物质赏赐,更以皇帝赐婚的形式,正式确认并巩固了她与冯章的夫妻关系,彻底洗刷了她之前“降将”的污名,誉其为“佳偶天成,共保边陲”,这对其个人和整个部落而言,意义非凡,是至高无上的认可。
对于在最后关头协助稳定局面、原本依附卡伊万的塔拉夫人,圣旨也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宽大和怀柔政策:
“……塔拉氏,虽曾依附逆酋,然终能幡然助顺,略有微劳……特册封为大汉公国夫人,赐予封号,允其统辖原有部众,永世臣服大汉,谨守臣节,勿再生异心……”
这既承认了她在当地部落中的一定地位,给予其生路和一定的自治权,又明确规定了其臣属地位,恩威并施。
对于战败被擒的卡伊万和其子彼得,圣旨的处理更是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气度与长远考量:
“……逆酋卡伊万,父子就擒,本应明正典刑……然朕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且冰原初定,需安人心……特开恩宥,令卡伊万协助其子彼得,永驻冰原之城,去其僭越王号,改受大汉册封之爵位,谨守臣礼,岁岁朝贡……当地置汉官监理,宣谕教化,钦此。”
没有处以极刑,而是采取了羁縻政策,让其子彼得在卡伊万“协助”下名义上管理旧地,但必须接受大汉的册封、派遣官员的监督和朝贡体系,这既保全了他们的性命,有利于稳定过渡,避免了权力真空带来的混乱,也彻底消除了其王权的合法性,将其纳入大汉的统治秩序之中。
最后,圣旨庄严宣布:
“……桦叶城、哈尔汗城及周边原卡伊万所据之地,俱划归大汉版图,设立郡县,派流官治理,驻军戍守……此地永为大汉之疆土,凡我臣民,共护之!”
这一系列封赏和政策,考虑周全,恩威并施,既奖赏了功臣,安抚了降者,也明确了疆土,建立了长期的统治秩序。宣旨完毕,大殿内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冯章与珂卡芙带领众将及部落首领跪谢天恩,两人对视一眼,眼中充满了激动、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与此同时,在洛阳城中,刘秀也开始着手评定和表彰开国以来最重要的功臣——云台二十八将。
并于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令人于洛阳南宫的云台绘制了这二十八位将领的画像,以表彰他们的功绩,故后世称之为“云台二十八将”。
这二十八人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与刘秀的崛起紧密相连。
以下是二十八将的简要事迹,按传统顺序(对应星宿)排列:
第一节:太傅高密侯 邓禹(角木蛟)
地位:二十八将之首,刘秀同学,战略家。
事迹:早年追随刘秀,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的方略。率军西征,平定河东,虽一度受挫,但最终为刘秀奠定关中基础。后任大司徒,明帝时尊为太傅。
第二节:大司马广平侯 吴汉(元金龙)
地位:刘秀麾下第一大将,官至大司马。
事迹:以勇猛善战着称,参与平定河北、消灭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尤以攻破成都灭公孙述之功最为显着。为人质朴,深受刘秀信任。
第三节:左将军胶东侯 贾复(氐土貉)
事迹:骁勇善战,常冲锋陷阵,多次负伤。刘秀惜其勇,后期多令其坐镇中枢,减少亲征。与寇恂有“廉颇蔺相如”之谊。
第四节:建威大将军好畤侯 耿弇(室火猪)
事迹:少年从军,战略天才,提出“北发幽州兵,定彭宠,取张丰,平富平、获索”等策略。平定齐地,以“围点打援”战术着名,被誉为“韩信再世”。
第五节:执金吾雍奴侯 寇恂(心月狐)
事迹:治理地方之才突出,任河内太守时保障后勤,如同萧何。曾杀皇甫文而降高峻,智勇双全。与贾复的“刎颈之交”传为美谈。
第六节:征南大将军舞阳侯 岑彭(尾火虎)
事迹:原为更始政权将领,后归顺刘秀。率军南征,平定荆楚,西进巴蜀,深得民心。在进攻公孙述时被刺客刺杀,刘秀痛惜。
第七节:征西大将军阳夏侯 冯异(箕水豹)
事迹:绰号“大树将军”,为人谦退不争。主持关中军政,平定赤眉军,威震陇右。病逝于征伐隗嚣途中。
第八节:建义大将军鬲侯 朱佑(井木犴)
事迹:刘秀少年好友,性格质朴。参与多场战役,但功绩不如前列诸将显着。
第九节: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斗木獬)
事迹:以执法严明着称,为刘秀整肃军纪。参与平定河北、陇右,病逝于军中,家无余财,深受敬重。
第十节:骠骑大将军栎阳侯 景丹(牛金牛)
事迹:原为更始政权将领,后归刘秀。勇猛善战,但早逝,功绩未及充分展现。
第十一节:虎牙大将军安平侯 盖延(虚日鼠)
事迹:力大善射,参与平定刘永、董宪等东方割据势力。
第十二节:卫尉安成侯 铫期(危月燕)
事迹:勇猛忠诚,常为先锋。曾劝刘秀继位,后负责洛阳治安。
第十三节:东郡太守东光侯 耿纯(室火猪)
事迹: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归附刘秀,烧毁家乡房屋以表决心。参与平定河北。
第十四节:城门校尉朗陵侯 臧宫(壁水貐)
事迹:以简朴勇猛着称,参与平定蜀地公孙述,以“水淹延岑”之战着名。
第十五节:捕虏将军杨虚侯 马武(奎木狼)
事迹:勇猛莽撞,好酒直言。常为先锋,晚年敢直谏明帝。
第十六节:中山太守全椒侯 马成(胃土雉)
事迹:长期戍边,平定江淮,修建障塞,功在边防。
第十七节:河南尹阜成侯 王梁(昂日鸡)
事迹:原为渔阳太守,与吴汉等共助刘秀定河北。但战绩平平。
第十八节:琅邪太守祝阿侯 陈俊(毕月乌)
事迹:平定江东,以“扫荡”之功着称。
第十九节:骠骑大将军参蘧侯 杜茂(参水猿)
事迹:戍守北方,抗击匈奴,但后期因罪贬黜。
第二十节:积弩将军昆阳侯 傅俊(觜火猴)
事迹:早年追随刘秀,参与昆阳之战,但早逝。
第二十一节:左曹合肥侯 坚镡(鬼金羊)
事迹:参与平定河南,但事迹不显。
第二十二节:上谷太守淮阳侯 王霸(星日马)
事迹:长期戍边,安抚匈奴,以稳健着称。
第二十三节:信都太守阿陵侯 任光(柳土獐)
事迹:坚守信都迎刘秀,为刘秀在河北立足奠定基础。
第二十四节:豫章太守中水侯 李忠(翼火蛇)
事迹:治理地方有方,推广儒学。
第二十五节:右将军槐里侯 万修(轸水蚓)
事迹:早逝,功绩不显。
第二十六节:太常灵寿侯 邳彤(张月鹿)
事迹:力劝刘秀经营河北,有“一言兴邦”之功。
第二十七节:骁骑将军昌成侯 刘植(翼火蛇)
事迹:说服刘杨归附刘秀,但早逝。
第二十八节:横野大将军山桑侯 王常(角木蛟)
事迹:原为绿林军将领,后归刘秀,以信义着称。
二十八宿又简称如下:
东方青龙:角木蛟邓禹,亢金龙吴汉,氐土貉贾复,房日兔耿弇, 心月狐寇恂,尾火虎岑彭,箕水豹冯异。
北方玄武:斗木獬朱佑,牛金牛祭遵,女土蝠景丹,虚日鼠盖延, 危月燕坚镡,室火猪耿纯,壁水貐臧宫。
西方白虎:奎木狼马武,娄金狗刘隆,胃土雉马成,昴日鸡王梁, 毕月乌陈俊,觜火猴傅俊,参水猿杜茂。
南方朱雀:井木犴铫期,鬼金羊王霸,柳土獐任光,星日马李忠,张月鹿万修,翼火蛇邳彤,轸水蚓刘植。
盖棺定论!
大树将军冯异青史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