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名字相近,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周法尚和周法明是亲兄弟。
毕竟两个人的人生际遇实在是天差地别。
周法尚本是陈朝大将,因为屡立战功,累功迁散骑常侍、齐昌郡守,封山阴县侯。
只是之后他因为受到长沙王陈叔坚的谗言陷害,不得已率众投靠了北方的周朝,授开府仪同大将军、顺州刺史,封归义县公,并率军击败了讨伐他的陈朝大将樊猛,还为朝廷平定了司马消难的叛乱。
隋代周后,周法尚拜大将军、黄州刺史,封为谯郡开国公,参与隋灭陈之战,长期安抚岭南道。
杨广即位之后,他又先后参与了西讨吐谷浑和攻打辽东之役,帮朝廷平定了杨玄感之乱和镇压各地叛乱,因公授右光禄大夫、左武卫将军。
大业十年,周法尚卒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追赠左武卫大将军、谯国公,谥号为僖,葬于北邙山。
周法尚一生先后事陈、周、隋三朝,无不立下赫赫战功,且在三朝都能封侯拜将,位极人臣。
可相对于周法尚的显赫人生,弟弟周法明的人生则戏剧性得多。
虽然有一个威名赫赫的兄长,但他在隋朝只是一个小小的真定县县令,地位与兄长周法尚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但他趁着大业末年天下大乱之机,不仅出兵袭据了黄州,还派自己的三个儿子周绍德、周孝节和周绍则分袭了蕲州、安州和沔州,之后率四州之地投靠了荆襄一带势力最大的萧铣。
但他虽然投靠了萧铣,但并不是死心塌地为萧铣效力,反而派心腹亲信去暗中联络实力更强的李密。
李密被秦昇击败之后,他又勾搭上了唐朝,最终率四州之地背叛了萧铣,投降了唐朝的夔州总管李孝恭,被封为黄州总管,依旧镇守黄州,作为唐军进攻荆襄的桥头堡。
可随着萧铣降隋和朱粲的败亡,荆襄大半落入隋军之手,严重威胁着夔州的安危。
为了防止夔州有失,李孝恭不得不收缩兵力,放弃了黄州等地,将大量兵马集中在了夔州。
周法明心中纵是有百般不甘,但却还是不得不听从李孝恭的安排,放弃自己赖以起家的黄、蕲、安、沔四州,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和麾下兵马退守夔州。
只是他刚到夔州,李孝恭便以统一指挥为由,收走了他的兵权,夺走了他的兵马,让他彻底沦为一个光杆将领。
周法明对此自然很是愤怒,但却无可奈何,便每日躲在自己府中饮酒作乐,几乎不再去军营视事,想要以这种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李孝恭的不满。
李孝恭对此也是听之任之,反正只要周法明不捣乱,其他事就由着他去了。
这日,周法明正在府中喝得兴起,管家匆匆走了过来,凑到他耳边轻声低语了几句,却让本来喝得已经有了几分醉意的周法明瞬间来了精神,当即吩咐管家将人带去书房见自己。
约摸过了半盏茶的功夫,洗漱过后得周法明就在书房见到了自己多年不见的侄子周绍基。
不过虽然叔侄二人多年未见,但周法明也多少听到过一些这个侄子的消息,知道他一直在隋朝为官,如今已经官至吏部郎中了。
他此次突然跑来夔州见自己,极为可能是来为隋朝做说客,想要劝降自己。
既然是叔侄,周法明也不跟周绍基拐弯抹角,直接直言不讳问他道:
“绍基,你此次来夔州见叔父,是否是替朝廷劝叔父弃暗投明来了?”
周绍范在一旁听得忍不住微微皱了皱眉头,似乎觉得自己叔父说话未免太过生硬了一些。
但周绍基却没有计较这些,反而从叔父周法明短短一句话中品出了不一样的意思。
毕竟,自己叔父说的可是“弃暗投明”,这说明他心中对唐朝多少是有一些异样看法的。
不过想想也是,自己这个叔父与自己父亲性格迥异,生平最擅长望风使舵,如今眼见唐朝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很难不生出点别的心思。
想到这些,周绍基不由精神一振,也不跟叔父周法明旁敲侧击,直接开门见山道:
“叔父猜得不错,我正是奉齐王殿下之命前来夔州劝降叔父来了。
他希望待徐世??徐将军率军攻打夔州之时,叔父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打开城门献城投降徐将军,让徐将军可以兵不血刃夺取夔州城,直取巴蜀。”
周法明见自己猜测得没错,也再次来了精神。
虽说他如今已经被夺去了兵马和兵权,很难有机会在隋军攻城之时打开城门献城投降徐世??,但他很想知道秦昇为了拉拢自己能开出什么条件,便再次直白问道:
“若是我帮了隋军这个忙,你们齐王殿下能许给我什么好处呢?”
听自己叔父问得如此露骨,周绍范眉头皱得更深了,但他嘴巴动了又动,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倒是周绍基丝毫不以为意,只是看了一眼自己弟弟,随后说出了秦昇开出的条件:
“齐王殿下说了,只要叔父能够助徐将军拿下夔州城,他可以准许叔父继承我父亲的官职和爵位。”
“什么!”
周法明听完呼吸骤然一紧,一时瞪大了双眼,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他的兄长周法尚死后可是被朝廷追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和谯国公,不论官职和爵位皆是位极人臣。
他不由一阵心念急转。
虽说如今的他手中没有一兵一卒,但他完全可以去拉拢一两个交好的将领,说服他们在关键时刻打开城门献城投降,最终功劳还是要算到自己头上,到那时左武卫大将军之职和谯国公的爵位岂不是唾手可得。
想到此处,他几乎就要立即张嘴答应了,但随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看着眼前两个侄子,还是推辞几句道:
“你们父亲的官职和爵位,理应由你们兄弟继承,我这个做弟弟的怎能横插一脚呢!”
周绍基闻言不由露出一抹苦笑,语气也很是无奈道:
“爵位尚且好说,但以我和范弟的资历和功勋,怎么可能坐得上左武卫大将军一职。
因此,与其白白失去左武卫大将军一职,还不如索性让叔父继承,极少肉还能烂在自家人锅里。”
“你说的倒也不无道理,一笔写不出两个周字,肉还是烂在自家人锅里最好。”
周法明一听也觉得颇有道理,便就不再推辞,只是颇有些动容对两个侄儿道:
“不过既然我继承了你们父亲的官职和爵位,自当将你们兄弟视若己出,将你们兄弟二人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去照顾。”
眼见周法明答应,周绍基不由大喜,正想再跟叔父商量一些细节,府上的管家却慌里慌张跑了过来,战战兢兢对他们道:
“不……不好了,河间郡王带……带兵包……包围了府邸……”
“什么!”
叔侄三人闻言都不由面色一变,心中更是涌起一阵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