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1日。
全国中小学开学日。
南湾县李家村,李家大宅。
李干家的新宅,工程兵部队出品,地基八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门”式复合式建筑物,占地6亩地,大约是3600平米。
这天一大早,村长急匆匆都跑过来,自己就推开了院门,跑着进去,喊道,“光叔!光叔!”
村长七十岁了,李干的爷爷李增光也才七十岁,他们是同龄人,但是,李增光辈分最高,村长是他的侄子辈。
李增光基本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他的习惯是坐在中堂门边的小板凳上抽水烟筒,等着儿媳做好早饭,吃了早饭后,去牛棚牵了牛下地干活。
七十岁了,从来没有哪一天是不下地干活的。
增光老爷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农民不种田,吃西北风啊!
村长一路小跑到居中的三层小别墅前,毫不例外见到了坐在门框边抽水烟筒的李增光老爷子。
李增光老爷子吸了口水烟筒,喷出一口烟雾,说,“大早上的你家着火了?”
村长气喘喘地说,“叔,比全村着火还严重。今天一大早,村支部接到镇上通知,村小学撤掉,我们村里的孩子要到镇上上学啊!”
闻言,李增光立即放下水烟筒,神情非常严肃。
村小学撤掉,小孩可以到镇上上学,这是好事啊!
那是几十年后的情况。
在这个年月,没有什么学位不学位的,就是就近上学,家住哪里就去附近的小学上学。
因为当前的教育资源还没有几十年后分化那么严重,说白了,大家的教育资源都是差不多的,这个年月的老师眼里还是有光的。
对李家村来说,村小学被撤掉,意味着,村里的小孩要跑七八公里到镇上上学。
七八公里啊!
李家庄是大村子,人口万余人。
万余人的村子啊!
小学适龄儿童一千多人!
别怀疑,李家庄就是超生村,全省闻名的超生村,全国闻名的超生村!
李干在村里设立了育儿基金,以他个人的名义,用的是他创汇的提成。
简单地说,就是村里人生小孩,你确实负担不起,不用担心,基金这边出钱,你只管生。
现在的情况是,李家村人拼命生,也花不掉育儿基金的1%……
李干的创汇提成太多了,按照1979年出台的政策,创汇1000美元,个人能得到5元东大币奖励。
截止现在,李干主导创汇的项目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
意味着,李干个人得到的奖励是 5亿东大币。
5亿啊!
南港地区1979年的Gdp是15亿东大币。
李干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首富!
育儿基金的钱根本用不完!
南港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在1979年打基础,1980年开始发力,全地区的Gdp一下子就飙升到了500亿东大币!
李增光老爷子是知道育儿基金的情况的,这时听到村长这么说,老爷子很沉稳,他问,“为什么要撤掉?”
村长拍着手掌说,“我也不知道啊!文件里就是说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严格管理教资,叔,我搞不懂什么意思啊!”
李增光微微皱眉,说,“我村一千多孩子要读书,把村小学撤了,要送到镇上读书,不现实,不管是什么政策,脱离了现实就不是好政策。”
他压根不知道,村小学被撤掉的背景正是他的宝贝儿长孙出台的政策,要严格管控教资,在教育领域打一场全面战场。
上面的政策层层下来到了基层,具体体现在镇上这一级的反应就是,把村小学合并撤销,多出来的学生腾到镇上上学。
显而易见,这是简单粗暴的施政。
对上面的政策没有研究,直接一刀切。
这个情况实际上是反映出了当前东大基层施政人员的素质是堪忧的。
李增光老爷子此时知道,这会儿是自己出头的时候了。
事关一千来号孩子的上学问题,他作为村里辈分最高的人,必须要把自己这把老骨头亮出来,把旗子扛起来!
他当即道,“村里的孩子还是要到村小学读书的,你去把老师们谈,请他们留下来教学。”
“谈不了,都接到通知要调走了,今天的通知今天要走。”村长愁眉苦脸地说。
李增光老爷子就觉得奇怪,说,“这么突然,到底是什么情况?”
村长愁眉苦脸说,“叔,我也不知道啊,我要是知道,不就早就和你说了。”
李增光老爷子沉思了起来。
这是,李宗孝起床了,他住在左侧第一栋别墅里,一出门就看到了自己老豆和村长在那里说话,气氛很凝重。
他脸都不洗,连忙跑过来,问,“爸,什么事?”
李增光老爷子这会儿说,“你给老大挂个电话问问撤销村小学的事,老大应该能打听到。”
李宗孝说,“爸,李干是部队的,空军的啊,地方的事情他哪里知道。”
李增光瞪眼说,“到了师级,那就不是单纯的部队干部了,让你问你就去问!”
让老爷子训了一句,李宗孝缩了缩脑袋,抹了一把脸,拔腿就往李增光身后的中堂跑了进去。
李干老家是装了军线电话的,随时可以和李干联系,只要李干在国内,都能转接到。
但是,李干家是低调朴实的家庭,这么长时间里,从来没有主动用家里的军线电话联系过李干。
家里人就一个朴实的想法——不要影响孩子的工作。
李宗孝从书桌的抽屉里找出电话本,找到李干当时留下的号码,就用一个手指戳着一个一个地拨了出去。
这时,李干还在京城,还在情报局给他的临时驻地里。
林小茹接电话的时候也觉得奇怪,从985厂转接过来这里,还指名道姓要李干亲自接听。
她只是略微思索一下就明白了。
大概率是李干老家来电。
她立即跑过来向李干汇报,“旅长,老家来电话,应该是有要紧事。”
李干一听,立即拔腿往通讯室跑。
军线网络不是常人理解的那种拨号了直接就能接通对方电话的模式,而是很老旧那种需要转接台来转接的。
比如你从上海打到北京,拨号信号到上海转接台,那边问你转哪里,你说转北京,然后她才会把信号给你接到北京那边,到了北京那边,还得转到分机。
(直到2025年,这种模式依然是军线模式,因为保密性最好!)
李干跑到通讯室,操起话筒,和往常说话那样,气沉丹田,说,“我是李干!”
“我是你老子!”对面的声音传来。
李干登时缩了缩脖子,小心翼翼地说,“爸?爸,出什么事了?”
林小茹看到这一幕,扯着嘴角笑了笑——还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呢。
李宗孝说,“村小学要被撤掉,说是什么要加强教育管理,全镇的村小学除了个别的,都被撤掉了,都要到镇上读书,你知道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干愣住了,他一下就想到刚刚结束的文化检察侦查厅成立大会,想到了自己在成立大会上做出的两项部署。
他立即明白了,这是基层对上面政策的简单粗暴的执行,只考虑到自己的责任,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情况。
李家庄有一千多适应小学学生,就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简单粗暴地撤掉,让这些学生跑七八公里到镇上读书。
这是他妈的渎职啊!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干说,“爸,村小学继续运行,上千小孩呢,老师这方面我来解决,你跟阿爷说,咱们村小孩上学的事不用担心,要花钱直接从育儿基金里支就行了。”
李宗孝说,“阿干,这个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个狗娘养的干的事啊?”
李干:爹哦,我就是那个狗娘养的啊,你就是狗娘啊!
他有苦难言,他总不能说,政策是我出台的,但是基层曲解政策的含义。
李干只得无奈地说,“爸,政策是好的,但是具体到基层,全变样了。你放心,这事我知道了,你跟阿爷说,我回头就找领导反映一下。”
李宗孝这才缓和了口气,说,“你也不要去充大头,你个小干部,该你说的你才能说,不该你说的,你就闭嘴,老老实实干好你的工作。”
这是父亲对儿子说的话。
李干说,“爸,我知道。妈的身体休养你得看好了,我春节回家过年。”
李宗孝大喜,道,“好好好,我知道我知道,行了,你做你的工作。”
没等李干说话,忙音就传来了。
李干苦笑着摇头放下话筒。
他老爹和他通电话,从来都是他那边说完了之后,他不会等你回应,直接就撂了电话。
林小茹走上来,关切地问道,“旅长,什么事?”
李干自然而然地把老家村小学被撤销的事情说了,看到李晓茹沉思的样子,他忽然想到,林小茹是财会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啊,让她负责这块工作,应该是合适的。
林小茹却是站在自家人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家里遇到这个事情,作为未来孙媳妇,得做点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