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年间,临安城外的清泉村,本是个宁静祥和的小村落,村民们男耕女织,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乐。村子中央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大家都对这口井敬爱有加,视其为村子的命根子。
然而,近来村子里却怪事连连。先是村里的牲畜莫名失踪,接着一些村民开始生病,浑身无力、面色苍白,找遍了村里的郎中,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更诡异的是,那口古井里的水渐渐变得浑浊不堪,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恶臭,村民们喝了这水后,病情愈发严重。
村民们人心惶惶,纷纷猜测是不是得罪了井神,于是凑钱买了丰盛的祭品,在井边摆上,虔诚地祭拜,祈求井神息怒,保佑村子平安。可祭拜之后,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糟糕了。牲畜失踪得更多,生病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整个村子都被一层阴霾笼罩着。
就在村民们陷入绝望之时,济公摇着他那把破蒲扇,哼着小曲,慢悠悠地走进了清泉村。他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僧袍,头发乱蓬蓬的,脸上总是挂着那副玩世不恭却又充满智慧的笑容。村民们见是个疯疯癫癫的和尚,起初并未在意,但济公却主动凑上前去,询问村子里的情况。
一位年长的村民叹了口气,将村子里发生的怪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济公。济公听后,眯着眼睛,若有所思地说:“阿弥陀佛,此事定有蹊跷,待贫僧去那古井瞧瞧。”
村民们见济公主动要管这事,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纷纷带着他来到了古井边。济公围着古井转了几圈,又凑近井口闻了闻,然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村民们被他的笑声弄得一头雾水,一位村民忍不住问道:“活佛,您为何发笑?这村子都快遭殃了,您还有心思笑。”
济公止住笑声,说:“诸位莫急,贫僧笑是因为这怪事的根源已找到了。这井里啊,藏着个妖怪。”村民们一听,吓得脸色苍白,纷纷往后退了几步。济公接着说:“这妖怪不知从何处而来,躲在这井里兴风作浪,吸食牲畜的精气,还污染井水,让村民们生病。”
村民们焦急地问:“活佛,那可如何是好?您一定要救救我们村子啊!”济公拍了拍胸脯说:“大家放心,贫僧既然来了,定不会让这妖怪继续作恶。不过,要降服这妖怪,还得大家的帮忙。”
村民们连忙点头说:“活佛但说无妨,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一定尽力。”济公说:“你们去准备一些公鸡血、黑狗血,再找一些粗壮的绳子和一个大网兜。”村民们不敢怠慢,立刻分头去准备。
不一会儿,东西都准备齐了。济公让村民们将公鸡血和黑狗血混合在一起,然后倒入井中。顿时,井里传来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还冒出一股股黑烟。济公大声喊道:“大家快用绳子将网兜系好,放在井口,等那妖怪一出来,就将它网住。”
村民们按照济公的吩咐,紧张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只见井里一道黑影闪过,紧接着,一个面目狰狞的妖怪从井里飞了出来。这妖怪身形巨大,浑身长满了鳞片,眼睛散发着幽绿的光芒,嘴里还吐着信子,看起来十分可怕。
妖怪刚一出来,就被等待在井口的网兜牢牢网住。它在网兜里拼命挣扎,发出阵阵怒吼,但怎么也挣脱不开。济公走上前去,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大喝一声:“孽障,还不束手就擒!”说着,从腰上解下一个葫芦,将妖怪收了进去。
村民们见妖怪被收服,纷纷欢呼起来,对济公感激不已。济公笑着说:“阿弥陀佛,大家莫要只顾着高兴。这妖怪虽已收服,但井水还需净化。”于是,他又让村民们从远处引来清澈的泉水,倒入井中,反复冲洗。
经过几天的努力,古井里的水终于又变得清澈甘甜,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村民们喝了这水后,身体也逐渐康复,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
为了感谢济公的救命之恩,村民们凑钱为济公建了一座小庙,将他供奉起来。而济公巧破妖井案的故事,也在清泉村以及周边地区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