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时期,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城,城外有一片浩渺的湖泊,名为碧波湖。这碧波湖湖水清澈,周围山峦环绕,是城中百姓重要的水源地,也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渔场。平日里,湖面上渔帆点点,渔歌阵阵,一派祥和的景象。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碧波湖中出现了一个可怕的水怪。这水怪身形巨大,形似巨蟒却长着四只锋利的爪子,头上还有一只闪烁着幽光的独角。它时常在湖中兴风作浪,掀翻渔船,吞噬渔民。一时间,湖面上惨叫连连,渔民们都不敢再下湖捕鱼,城中百姓也陷入了缺水的困境。
城中的富商赵员外,家中养着许多家丁和护院。他见水怪作乱,心中打起了主意。他贴出告示,声称谁能除掉水怪,便赏赐黄金千两和一座豪华宅邸。这告示一贴出,引来了不少自认为有本事的人,其中有一个江湖骗子,名叫王二。
王二身形瘦小,眼神狡黠,他根本没有什么真本事,但看到那丰厚的赏赐,便动了歪心思。他四处收集了一些破铜烂铁,打造了一把看似威风凛凛的“除怪宝剑”,又找来一块破布,在上面画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符文,当作“驱邪法旗”。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大摇大摆地来到赵员外面前,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能除掉水怪。
赵员外被王二的花言巧语迷惑,给了他一些银两作为前期费用,还召集了城中的百姓,要为王二送行除怪。王二站在湖边,手持宝剑,挥舞着法旗,口中念念有词,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百姓们围在周围,满怀期待地看着他。
突然,湖面上涌起一阵巨浪,水怪那庞大的身躯露出了水面,它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王二吓得脸色煞白,双腿发软,手中的宝剑和法旗都掉在了地上。他想转身逃跑,可双脚却像被钉住了一样,动弹不得。水怪缓缓地向他游来,眼看就要将他吞噬。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出现了。这和尚身穿破僧袍,脚蹬破草鞋,手持一把破蒲扇,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湖中怪,莫嚣张,活佛到此你难藏,善恶到头终有报,劝你早早归善良……”百姓们认出这和尚正是灵隐寺的济公活佛。
济公摇着破蒲扇,慢悠悠地走到王二身边,笑着对他说:“你这骗子,没本事还敢来招摇撞骗,今天就让你看看真正的除怪本事。”说着,他捡起王二掉在地上的宝剑和法旗,轻轻一扔,宝剑和法旗就飞进了湖里。
王二又惊又怒,刚想开口指责济公,却见济公从怀里掏出一个破酒葫芦,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酒,然后对着湖面大声喊道:“水怪老兄,别在湖里兴风作浪啦,出来和贫僧聊聊。”话音刚落,湖面上又涌起一阵巨浪,水怪再次露出了水面。
水怪看到济公,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它似乎感觉到了济公身上与众不同的气息。济公笑着对水怪说:“水怪啊,你在湖里作乱,害得百姓们无法捕鱼饮水,这是你的不对。你本是湖中的生灵,应该与百姓们和谐相处,而不是伤害他们。”
水怪听了济公的话,发出一阵低沉的吼声,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原来,前段时间,有一些贪婪的渔民为了多捕鱼,在湖中投放了大量的毒药,毒死了许多湖中的生物,水怪的家园遭到了严重破坏,它才会愤怒地出来报复。
济公听了水怪的话,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你的苦衷了。但你也不能以暴制暴,伤害无辜的百姓。这样吧,我让那些渔民向你道歉,并且保证以后不再投放毒药,还会在湖中种植一些水草,为你重建家园。你也不要再作乱了,好不好?”
水怪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地点了点头。济公转身对百姓们说:“大家听到了吧,水怪也是被逼无奈才作乱的。从今以后,大家要爱护湖泊,不能再做伤害湖中生灵的事情了。”百姓们纷纷点头答应。
接着,济公又对赵员外说:“赵员外,你发出悬赏,却引来骗子除怪,这是不对的。你应该把那些赏赐拿出来,买一些鱼苗和水草,投放到湖中,帮助水怪重建家园。”赵员外羞愧地低下了头,连忙答应按照济公说的去做。
从那以后,渔民们不再投放毒药,还在湖中种植了大量的水草,投放了许多鱼苗。水怪也遵守了和济公的约定,不再兴风作浪,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百姓们又可以安心地捕鱼饮水,小城又充满了欢声笑语。而济公巧除湖中水怪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惩恶扬善、倡导和谐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