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清风镇本是个宁静祥和的地方,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淡而安稳的日子。然而,最近镇上却来了一位神秘的巫婆,自称能通神灵,可驱邪避灾、祈福求祥。
这巫婆身着奇装异服,脸上涂着厚厚的白粉,嘴唇涂得鲜红如血,眼神中透着一股诡异的光。她在镇中心搭起了一座高台,每日定时在高台上作法,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挥舞着奇形怪状的法器,周围还燃烧着散发着刺鼻气味的香火。
一开始,镇上的百姓们只是好奇地围观,并不相信她的话。但巫婆使了个诡计,她暗中在镇上几个孩子身上下了蛊。没过几天,这几个孩子突然同时发病,面色苍白,浑身无力,还时不时地抽搐。孩子的家长们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却都不见好转。
就在这时,巫婆趁机站出来说:“这是神灵降下的惩罚,因为镇上有人做了不敬神灵之事。只有我作法祈求神灵原谅,再让每家每户都拿出钱财来供奉神灵,孩子们的病才能好。”百姓们救子心切,又别无他法,只好纷纷拿出家中的积蓄,按照巫婆的要求去做。
济公云游至此,刚一进镇,就察觉到了镇上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息。他看到百姓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神色慌张,便拉住一位老汉问道:“阿弥陀佛,老施主,这镇上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大家都如此忧愁?”
老汉长叹一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济公。济公听后,心中明白这定是那巫婆在作祟。他决定要揭开巫婆的真面目,拯救镇上的百姓。
济公来到巫婆作法的高台前,双手合十,笑眯眯地说:“阿弥陀佛,这位施主,你自称能通神灵,可贫僧看你身上妖气甚重,恐怕是个妖邪在作怪吧。”
巫婆听了,脸色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她冷笑一声说:“哪来的疯和尚,竟敢在这里胡言乱语,坏我好事!我可是神灵派来的使者,你敢质疑我,小心神灵降罪于你。”
济公却不恼,依旧笑着说:“施主,出家人不打诳语。你若真是神灵的使者,那就让贫僧考考你。我问你,神灵居住在何处?”巫婆愣了一下,随即胡乱说道:“神灵居住在九霄云外,凡人岂能知晓。”
济公摇了摇头说:“非也非也。神灵本就在人们心中,心存善念,便是与神灵相通。你连这都不懂,还敢自称通神灵?”巫婆被济公问得哑口无言,但她仍不甘心,又耍起赖来:“你这和尚,休要在这里逞口舌之快。有本事你就把孩子们的病治好,否则就别在这里捣乱。”
济公笑着说:“这有何难。不过,在治孩子们的病之前,贫僧要先让你现出原形。”说着,济公从怀里掏出一个破碗,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破碗往空中一抛。只见那破碗瞬间变得巨大无比,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向巫婆罩去。
巫婆见状,惊恐万分,她想逃跑,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住了,动弹不得。破碗将她罩住后,里面传来阵阵惨叫和黑烟。过了一会儿,黑烟散去,破碗变回原来的大小,落回济公手中。而巫婆却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蜘蛛,躺在地上不停地挣扎。
百姓们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他们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所谓的巫婆是个妖怪变的。济公走上前去,对着大蜘蛛说:“你这妖邪,不在深山修炼,却跑来人间祸害百姓,今日贫僧就饶你不得。”说着,济公举起手中的破蒲扇,轻轻一扇,大蜘蛛便化作了一团黑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接着,济公来到患病孩子们的家中。他从怀里掏出一些草药,让家长们熬成汤药给孩子们喝下。没过多久,孩子们的病情就有了明显的好转,脸色逐渐红润起来,精神也好了许多。
百姓们对济公感激不已,纷纷围上来,要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济公笑着说:“阿弥陀佛,诸位施主不必客气。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惩恶扬善是贫僧的本分。希望大家以后能擦亮眼睛,不要被这些妖邪所迷惑。”
从那以后,清风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百姓们更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而济公巧破妖蛊惑案的故事,也在镇上传颂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激励后人的佳话,时刻提醒着人们要相信科学,远离迷信。